作者:青侠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可以说本回再次为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古人常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小的时候就已基本成型了,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看到这一回,我突然想到古代测字算命的旧俗,算命先生常常让人们写下一个字,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为什么中国汉字那么多,人们偏偏会选择那一个字来写呢?其实,写下的这个字多多少少都会反映出此人的内心世界。如果这个算命先生又恰巧是个不错的“心理专家”,那么通过察言观色,再加上推断,就能猜出不少事情来,这样再给人算命也就八九不离十了。所谓的算命,不过就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再去推理和猜测罢了。
仔细想来,本回元春和众兄弟姐妹们所出的灯谜就和这测字之妙如出一辙。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说一下。
先来看元妃娘娘出的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首灯谜,还是很好猜的。乍一看,写得也是气势磅礴,与众不同,很符合贵妃娘娘高贵大气的身份。
但是细细品来,却是不太吉利,它的谜底是炮竹,炮竹虽然威力很大,但是它的爆炸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炮竹虽然一般都在喜庆的场合,但是热闹过后也常常就是分别之时。
谜底也预示了贾元春的结局,她虽然嫁给了皇帝,也很受宠,看着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却没有子嗣,身体再不好,那就注定了好景不长。就如同这炮竹一般,只能一时燃烧和璀璨,难以长久。
炮竹这东西可以锦上添花,然而它爆炸的同时也会燃烧身边之物。就像元妃在的时候可以给贾家增光添彩,一旦她不在了,贾家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再来看看迎春的这首: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迎春的谜猛一看似乎不那么好猜,不过仔细一想,就猜到是“算盘”无疑。
算者,“筹”也。既是筹码,也是筹谋。用得好了可以为将来筹谋,一本万利;用得不好就很可能成为别人的筹码,受人摆布。算盘可以算得也可以算失。
“天运”是说算盘拨动前,没人知道最终能计算出什么数字(结果),所以说天运。
“人功”是说算盘珠子要用人的手指去拨动。“理不穷”是说算盘永远是被人拨来拨去,所以说是理不穷。
第二句意思是说算盘虽可被人拨动,但如果是命中注定生不逢时,那么不管你怎样拨也是拨不出好结果来的。
迎春本来是长房长子贾赦的女儿,如果荣国府贾赦当家,她就是尊贵的大小姐,可是偏偏贾母疼二儿子,让二儿子当了家,连带着他们父女二人的地位都得往后靠。
也就是说:迎春出生时本来的命运还是不错的,可惜他遇到一个失意又不负责任的爹。贾赦不是运筹帷幄之人,贾迎春也不是善于把握机会之人。贾赦失算被孙绍祖算计,贾迎春不能为自己筹谋,都与筹有关。
算盘上一当五,下四为一,是为阴阳,与命合。可惜迎春错嫁中山狼,被虐待的一载赴黄粱。她这一生都在这“阴阳”两命上。原本应该一切都好,随之翻转过来一切皆差。时也运也命也一个都没占,皆因“筹”之一字。她的谜语是“算盘”,本想得却失也,可谓是被命运捉弄之人。
再来看探春出的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探春的这个灯谜也比较好猜,稍微一想就能猜到是“风筝”。
儿童放风筝的时候会仰着脸看天空,清明时节最适合放风筝,放风筝很有趣,风筝被线拉着,可以飞到很远的地方,也可以飞得很高,可是一旦线断了,风筝就不知道会被甩到什么地方,摔成什么样子了。
探春本来命运不太好,是贾政的小老婆所生,可是她自己争气,再借着王夫人的东风之力她曾高飞云端——当上了贾府女管家,可是风筝毕竟是风筝,那怕这个风筝再精致,再漂亮,一旦断了线,它也只能随风而去——到头来远嫁他乡,从此命运之线就系在丈夫手中。她的灯谜实际上是自身悲剧命运的一种暗示,一种形象化的写照。
这里的“风筝”也与探春判词中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两句相合,寓意探春虽然心高气傲,但命运不济。
下面是惜春的灯谜: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惜春的这个灯谜,如果对佛教不太了解,就不好猜,因为它是“佛前海灯”。
惜春是贾敬之女,在她很小的之后,贾敬就不理家事,一心向佛了。所以她也就对佛的东西比较敏感,再加上,黛玉来了之后,她在王夫人那里住过,王夫人也是吃斋念佛,所以耳濡目染的,对这个就比较熟悉。
而她又是最小的一个,看到姐姐们远嫁的远嫁,惨死的惨死,难免不为自己的将来担忧。而她自己的母亲已故,父亲已是半个“仙人”,不问凡事,哥哥又是那样的德行,她根本没有人依靠,好在贾母把她养在身边,可惜年岁太大,也保不了她一辈子。
所以在小小的她的眼中,只有出家当尼姑才能保得自己周全,也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惜春说出此谜,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隐寓着惜春将来的结局,起着预伏情节的作用。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宝钗这首压轴灯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宝钗出的灯谜因为是当时社会才有的,我们不熟悉,所以还是很难猜的。这个灯谜的谜底是“更香”。更香即古代为夜间打更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此得名。
首联的第一句“朝罢谁携两袖烟”暗隐“香”字,“两袖烟”喻“两袖清风”之意,暗示薛宝钗在荣华之后,落得个两手空空、一无所得的结局。第二句写“更香”的特征,意思说“更香”与弹琴时用的鼎炉之香和熏被褥衣裳之香均无关。“琴边衾里总无缘”暗隐寓宝钗同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终究没有缘分。
颔联写更香的作用在于报时。“晓筹”是指清晨的时刻。“鸡人”是古代宫中头戴“绛帻”(红布头巾,象征雄鸡冠)专职司晨报晓的卫士。“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将夜里时间分为五等分,称五更为五夜。颔联的寓意是说宝钗在宝玉出家后独守空房,因愁闷而夜夜难眠,故不用鸡人报晓,也不用侍女添香。
颈联描写更香燃烧的情景,说更香被从头上点燃,从外向内燃烧,永无休止之时。这里以香火燃烧的情景,暗喻宝钗终日为孀居生活的冷落孤寂而困扰,日夜过着苦恼犹煎的生活。
尾联说时间一天天消逝,更香不断地消耗着自己,而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宝钗命运的感慨,说纵然青春可贵,韶华应当珍惜,但面对世事风云的变幻,宝钗也是无可奈何。
这个灯谜是借“更香”暗喻宝钗与宝玉婚后生活的不和谐和宝钗的遭遇:宝玉参悟后,随“一僧一道”离家出走,留下她孤凄寡居,独守空房。
我们不禁感慨,人有时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才会生出许多烦恼来。贾政也正是在猜这些灯谜的时候,才发现谜底都是一些“不祥之物”,不适合出现在这喜庆时刻,和他的期望值也相差甚远,所以他因此生出了悲戚之感。
同时,这也反映出贾政对贾府未来的担忧,他这一代还好,哥哥世袭了爵位,他自己也被皇帝赐了官,但是他们的下一辈既没功名,也没作为。再看自己的儿子宝玉虽然聪明,也有一些才华,可是却淡泊名利,整天混在女孩儿堆儿里,不思进取。这些都让他很头疼和烦恼,所以才有了“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一出。
不过贾政只是感觉到这些谜底不吉利,但是他却不愿相信这就是那些女孩们的命数,更没有采取什么补救措施,或者说他就算想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应对,只是徒增烦恼罢了。实际上,他只是貌似看到了一些端倪,实则却没有参透其中的利害关系。
说完了贾政,我们再回过头来说说宝玉“悟禅机”。
其实在第二十回,宝玉因为和袭人吵架冷战时夜读《南华经》,就对道家的那些无为的消极思想有了强烈地认同,他觉得只有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才有可能没烦恼。
由于他本身就是喜欢挤在脂粉堆里生活的人,即使此时半悟不悟,也还是舍不得这些姐姐妹妹们的,所以他常常哀求姐姐妹妹们不要离了自己而去。当袭人说要回家,他就伤感到不行;黛玉的丫鬟紫鹃骗他说黛玉要回老家,他居然人也呆了,眼也直了,手脚也不大管用了,哈喇子也流了一大滩了,差点没死掉。
这一回他之所以又去参悟,还是因为和女孩闹别扭了。原本他是想调和黛玉和湘云的矛盾,但是他根本不懂女人心,最后却好心办了坏事,把两个妹妹都给得罪了。尤其是黛玉,连屋子都不让他进了,你说他能不郁闷吗?
于是,回房之后宝玉大哭了一场,写下了一首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这首偈的大概意思是:彼此都想证明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却都因此频添烦恼。看来只有到了灭绝情谊,无须再验证时,才能得到感情上的彻悟,到了万境归空,什么都无可验证之时,才是真正的立足之境。
黛玉给他续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意思是说:如果连立足之地都可以放弃,那才是真正的干净,也就是万事皆空,那才是终极的领悟。
为了拉回宝玉这头“倔驴”,黛玉和宝钗联合给宝玉展示了一番才艺,让宝玉立刻意识到,这两个才女都比自己的悟性高,尚且没有去参禅,他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呢?于是,他自己也感到无趣,就暂时不往那方面去想了。
宝玉的烦恼,主要还是在感情方面,他的心情因为姐姐妹妹们的心情而改变。这时姐姐妹妹们又重新跟他和好了,他又像个“小蜜蜂”一样,美滋滋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哪有时间和心情去参那些佛呀禅呀的。
以宝玉的性格,再加上他生活在那样的环境,注定他只有在最在乎的人都离开他之后,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去参悟,才能狠下心去舍弃一切。
只可惜到头来都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到头来万事皆成空”,也不知是贾政领悟的太晚,还是宝玉参禅得太早了?
这不禁也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人生到底该早点去领悟,还是索性晚点再参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