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另一端,有个最懂北京212的外国人

亦瑶评汽车 2024-01-24 06:11:20

一位荷兰人和北京212的缘分,从30多年前就开始了。

越野车,作为一种极具特色与实用功能的汽车品类,其诞生初衷是为了迎合那些在荒芜之地跋涉前行的人们独特需求。然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它的出现亦象征着人类内心深处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和征服精神。诚然,人类的欲望是多元且充满动态变化的,正是这种内在驱动力,不断推动着越野车的革新与发展进程,使其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承载了我们挑战未知、驾驭自然的雄心壮志。

一个时代的象征,却见证了55年的沧桑

在北京这座城市与“212”这一独特字符的交织中,流淌着一种无需赘言就能触动人心的城市记忆与越野精神的深刻联结。对于无数代中国人而言,那抹军绿色车身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是几代人共同的情感寄托和时代印记。当人们目光触及软篷覆盖下的BJ212,心中便会浮现出它傲人的离地间隙以及车头熠熠生辉的一对标志性圆形大灯,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北京越野世家无可替代的形象。

这款来自首都北京的BJ212越野车型,在悠长岁月里,不仅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在实用性能上的卓越典范,更是在情怀层面上,深深地烙印在了广大民众对汽车文化的集体认知中,堪称国人对于功能主义与怀旧情感完美融合的理想象征。

诞生于1960年代中期的北京212吉普车,若以最为公正且中肯的视角审视其设计美学,车身各元素——点、线、面之间的融合或许并不追求繁复精巧的艺术勾勒,也并未刻意营造流传后世的经典构造与用料理念。然而,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求物质资源做出必要的奉献,北京212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并成功驶下生产线,进而深深植根于国家的广袤大地,每一处城乡角落都曾留下它的坚实足迹,这本身就是一段值得称颂的“奇迹”历程。

尽管在工艺美学和材质创新上未见卓越非凡之处,北京212却凭借其朴实无华的设计和实用主义精神,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与见证者。它不仅承载了我国汽车工业起步阶段的艰辛探索,更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212的存在价值远超出了车辆本身的物理属性,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诉说着那个特殊年代的奋斗故事与民族骄傲。

出口北京212到荷兰?

'越野车,一种与生俱来的荣誉徽章,象征着汽车世界中无畏挑战的勇者风范。每一款流淌着越野血脉的车型家族,都承载着人类内心深处对自然疆界的探索欲望和对其怀抱的深深敬畏与向往。即使驾驶体验时常被贴上“奇特”甚至“非传统文明”的标签,在熙攘的公路之上,它们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不迫的节奏,悠然自得间,却凝聚了一群铁杆信徒的坚定热爱。

这种对越野精神的独特领悟,超越了品牌的光环、车系的局限以及国界的划分,它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认同。就如同那位生于荷兰,却在中国北京212越野车陪伴下度过漫长岁月的“老范”,他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无论地域文化如何迥异,越野精神都能成为连接人心、激发共鸣的纽带,引领我们去追寻那片未经雕琢的广阔天地。'

Erik van Ingen Schenau于1947年出生于荷兰,这位愿意自称为"老范"的荷兰人自1982年起就在中国从事和旅游行业相关的工作,和汽车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早在来中国工作前,他就在家乡开始重点搜集、研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想尽办法去了解每一辆中国汽车背后的故事。时至今日,在这位荷兰人编纂的不同侧重点的中国汽车工业历史汇编材料中,总能发现一些出乎意料的设计或造型,以及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原型车"和试验计划。自己作为一名汽车媒体行业的从业者,面对民间层面几乎掌握了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为详尽资料的一位外国人,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让一个荷兰老爷子给我普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细节和故事,这感觉太奇怪了。

然而,当“老范”深情讲述他与北京212的独特缘分时,那种稍显不自在的气氛顷刻间消散无踪。越野车所承载的独特情怀,是每一位热衷者都能深深体会并共鸣的情感纽带,而车迷“老范”的分享,则尤为凸显了他对北京212那份沉甸甸的挚爱。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个私人汽车概念尚未普及的年代,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勇克难关,全力以赴地实施了一个非凡计划——将北京212出口至他的故乡荷兰。

正是这份坚韧与执着,让第一辆悬挂着荷兰车牌的北京212,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骄傲驰骋,而车辆登记簿上车主一栏,赫然镌刻着Erik van Ingen Schenau这个名字,这一幕成为了他与北京212不解之缘的最佳注脚。

"在荷兰,我曾有过4辆北京212"

北京212越野车,其诞生之初的核心使命是服务于军事用途,并兼顾满足县团级干部的公务出行需求,设计初衷并未着眼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民用市场需求。然而,在遥远的荷兰,一位昵称为“老范”的车主为了让这款承载着情怀与记忆的中国越野车在异国他乡获得合法身份,并能在家乡享受到更为便捷的驾驶体验,展开了一系列颇具规模的定制化改造。

为遵循荷兰当地的法规要求,“老范”毅然决定对车辆内部进行调整,将车厢内的第二排座椅拆除,此举不仅节省了部分税费支出,更赋予了车内空间以全新的布局和功能。同时,他巧妙地引入汽油/天然气双燃料系统,这一前瞻性的配置极大地降低了日常使用成本,使这款越野车在实用性和经济性上实现了双重提升。

此外,“老范”还对车篷进行了重新设计与改良,力求使其在操作上更加便捷灵活,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然而,从他精心整理的照片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尽管改装后的车篷使用起来更为便利,但“老范”似乎更倾向于卸下车顶,让这款北京212彻底回归原始、纯粹的敞篷状态,享受驾驭时与风同行的无拘无束。

很长时间以来,越野车技术的发展速度都远低于其他车型:非承载式车身搭配上可靠的分时四驱系统,再加上结构简单的发动机和悬架,虽然驾乘体验不一定优秀,但它们却是征服险阻时最值得信赖的搭档。其实,"老范"的北京212在欧洲地区并不算特别孤单,一些欧洲企业也曾尝试在那个时间段从中国进口北京212。虽然数量不多,但根据他多年积累而来的资料显示,这些小批量被出口到欧洲的北京212,几乎都拥有了更为先进的动力源泉——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或者可靠性更为出色的柴油发动机,以满足富裕的欧洲消费者猎奇、尝鲜的心理。甚至有些还在外观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

源自东方的这款越野车,携带着深厚的军事底蕴,犹如一部未被完全揭开的传奇篇章,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独特魅力。或许,正是这份神秘色彩,悄然拨动了“老范”心中那根向往探索的心弦,使他最初对北京212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

时光荏苒,如今的“老范”已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他关于在欧洲先后拥有并驾驶过四辆北京212的辉煌过往,也逐渐沉淀为内心深处的一段静默记忆,鲜少再向他人提及。然而,在我翻阅那本并不厚重却承载着丰富历史信息的黑白印刷资料汇编时,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个在当今社会几乎被我们遗忘的“越野世家”——北京212,曾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性能,深受以“老范”为代表的一群海外铁杆车迷们的钟爱与追捧。

让情怀落地,让传奇继续

在北京BJ40致敬2020版发布前夕,我通过邮件和"老范"再次聊起关于北京212的故事。其间,我很想向他介绍这款在车身上有着各种向北京212致敬元素的新车的细节,但我最终并没有说太多。当SUV这个概念已经广泛取代我们对于越野车认知的今天,这个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小众车型,注定只有真正能读懂它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推移,环境的变迁,汽车行业的革新,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地蜕变。然而,在这万象更新之中,总有些事物,或者说,某种精神内核始终坚守如初,未曾改变。情怀,这个在当今商业洪流中似乎被过度消费、略显异化的词汇,却总能在某些特定时刻,回归其纯粹而深刻的内涵。

对于“老范”而言,他通过邮件附件与我分享的那一幅幅生动画面,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那些照片中,北京212汽车身披斑斓色彩,背景则是那片深邃湛蓝的欧洲天空,它们如同时光的印记,将一种历久弥新的情怀鲜活地展现出来。

▎文来源/ 本文整理原文/文 网络资料,淘车情报站综合整理,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在第一时间删除。

0 阅读:11

亦瑶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