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老人遭遇骨骼“杀手”!机器人出手成功“接骨”

玉平健见 2024-05-23 03:40:47

骨盆骨折

是老龄人骨骼健康的“杀手”,

其死亡率甚至超过

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髋部骨折。

近日,重医附一院骨科为一名92岁高龄的脆性骨盆骨折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在病床上活动,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

危险!

92岁高龄老人遭遇骨盆骨折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即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脆性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髋部骨折,因死亡率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老年骨盆骨折病例数相对较少,但死亡率却超过了髋部骨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老年骨盆骨折的发生数量将增加2.4倍。

家住九龙坡区的魏奶奶,今年已经92岁高龄,身患高血压、糖尿病、重度骨质疏松、高血脂、脑梗死、慢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等老年人常见的基础性疾病。

1年前,魏奶奶因髋部骨折在重医附一院骨科进行了人工关节置换。近日,老人不小心摔倒,再次被家属紧急送至重医附一院就诊。骨科副主任税巍团队对病情评估后,明确骨科相关的诊断为骨盆骨折(FFP Ⅲa型)、重度骨质疏松。

挑战!

传统治疗方法风险重重

据了解,骨盆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这是创伤骨科中最复杂、手术创伤最大的手术之一,对于魏奶奶这样身体状况的高龄患者,显然无法承受。而如果放弃手术治疗,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将使老年患者的生命进入倒计时。

税巍副主任介绍:“能挽救魏奶奶的唯一机会,就是进行微创复位和通道螺钉内固定术。但徒手进行通道螺钉固定,需要在术中X光机的引导下进行反复尝试,寻找最优的通道路径,从而导致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进一步丢失骨量。”

此外,骨盆位置特殊,毗邻众多血管神经,术中置钉失误率及神经血管损伤率都比较高。因此,为这样高龄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需要“快、准、稳”,这对于骨科医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突破!

机器人微创手术“接骨”

综合评判老人的情况后,税巍副主任决定带领团队在机器人辅助下为老人实施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该机器人可提供三维立体、多方位视图,实现骨骼模型与空间追踪数据的智能精准匹配,让主刀医生实时直观地看到骨折形态和位置。

在不作大切口的前提下,主刀医生可以完成术前智能规划、微创复位、辅助置钉的全流程操作,通道螺钉可“一步到位”,避免了反复尝试造成的骨量丢失,极大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最终,在骨科黄伟主任的指导下,税巍副主任团队为魏奶奶成功实施了机器人导航下骨盆微创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不到1小时,仅有3个不到1厘米的小切口,术中出血5毫升。术后第一天,魏奶奶就可在病床上翻身活动,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

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个性化医疗技术是近年来现代外科医学的发展趋势。重医附一院骨科在黄伟主任的带领下,确立了“智慧骨科”建设发展规划,推动并引领骨科诊疗理念、工具和方法向智能化变革,目前已经拥有分别覆盖脊柱、创伤、关节手术的3台机器人,在西南首屈一指,在全国亦名列前茅。

2023年,骨科完成机器人导航创伤骨科手术120台,将诸如老年脆性骨盆骨折等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化繁为简”,拓展了机器人微创手术的应用领域,为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黄伟教授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医附一院骨科主任。“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者,“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首批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等。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3D打印骨科学组组长等多项学术任职,承担及参与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8项(重点1项),获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编著作13部,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167篇。

擅长微创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复杂翻修手术、数字化医疗及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

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上午(袁家岗院区)

税巍副教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医附一院骨科副主任。重庆市医学会创伤分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骨科青委会副主委,重庆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2013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2016年以中国西区第一名面试成绩获得中华医学会和AO Trauma Fellow联合官方奖学金资助赴德国萨尔大学洪堡医学院进行临床训练。2019年入选中国国家医疗队成员赴巴巴多斯医疗援助。2021年挂职渝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1年。

擅长骨折脱位、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四肢肿瘤、肢体矫形和功能重建、骨质疏松的综合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袁家岗院区)

来源:重医附一院

责编:阳光

0 阅读:9

玉平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