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国联军对楚国发起了一场名为垂沙之战的军事冲突。
在那一年,秦国的庶长奂、齐国的匡章、魏国的公孙喜和韩国的暴鸢共同指挥四国联军对楚国发起攻击,楚国则由大将唐眛领军迎战。
联军向楚国的方城发起进攻,双方在泚水(位于现今河南省西南部的唐河一带,下游汇入汉水)两岸摆开阵势,对峙长达六个月。齐宣王对战事感到不耐烦,派遣周最前往前线,以严厉的言辞催促匡章迅速渡河作战。匡章不愿忍受这种屈辱,便向周最表明:“大王可以撤我的职、杀我或我的家人,但不能强迫我在战机不成熟时出战,在战机成熟时却不出战。”随后,匡章寻找渡河点,但因楚军的箭矢阻挡,无法接近河边。一位樵夫建议:“判断河水深浅很简单:楚军重兵把守的地方河水浅,防守薄弱的地方河水深。”匡章采纳了这个建议,挑选精锐部队在夜间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点渡河,并对楚军发动突袭,在垂沙(今河南唐河一带)大败楚军。
垂沙之战后,联军乘胜追击,占领了垂丘(今河南省沁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广阔土地。楚国的宛、叶以北土地被韩、魏两国瓜分。唐眛去世后,部将庄蹻率军叛变并引发民众起义,起义军一度攻陷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将楚国的领土分割成几部分。
在战国中期,齐国和楚国原本坚持“合纵”策略,但楚怀王后来改变主意,决定与秦昭王结盟,放弃联合齐国对抗秦国。齐国因此寻找机会对楚国进行报复。在孟尝君的治理下,齐国继续实行“合纵”策略,采取远交近攻的手段,与魏、韩两国结成联盟。由于秦国的威胁,韩、魏两国也寻求齐国的庇护,从而使得齐、魏、韩三国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的同盟。
齐国和秦国两大强国相互对峙。秦国向东扩张,侵占了韩、魏的部分领土。韩、魏两国因长期受到秦国的压迫,转而投靠齐国,希望借助齐国的力量来抵抗秦国。齐国为了扩张领土,与楚国签订条约,计划联合韩、魏共同对抗秦国。秦国为了破坏这四国的联合,于公元前305年(周赧王十年)与楚怀王联姻,并向楚国赠送了丰厚的礼物。第二年,秦国又以归还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为条件,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与楚国结盟。因此,齐国以楚国违背盟约为由,在公元前303年(周赧王十二年)联合韩、魏共同进攻楚国。楚国为了平息战事,将太子横作为人质送往秦国,秦国派遣客卿通领兵支援楚国。得知这一消息后,三国联军立即撤退。到了下一年,太子横因私人恩怨杀死秦国大夫后逃回楚国,导致秦楚联盟再次破裂。
战役经过
在公元前302年(周赧王十四年),齐国将领章子与魏国将领公孙喜、韩国将领暴鸢共同带领三国联军向楚国的方城发起攻击。楚怀王命令唐昧带领军队抵抗联军。双方在垂沙隔着河流摆开阵势,对峙长达六个月。在齐王多次派遣大臣周最催促下,章子派遣人员测量水深,意图渡河进攻,但遭到楚军的箭矢阻挡。后来,从一个樵夫那里得知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水浅可以渡过,于是挑选精锐部队在夜间渡河突袭楚军。唐昧因为联军长时间没有行动而放松了警惕,在联军登陆后才匆忙调动军队迎战。结果楚军大败,两万多人被歼灭,唐昧被杀,其余部队溃散。联军乘胜追击,占领了垂丘(今河南泌阳北)、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以北的广阔土地。楚国失去宛、叶以北的土地给韩、魏两国,楚国不得不向齐国低头,派遣太子横作为人质,向齐国求和。
垂沙之战,标志着齐、韩、魏三国联合对楚国发起的报复性大规模军事行动,同时也是秦、楚关系破裂的直接结果。楚怀王在外交政策上的犹豫不决,导致了楚国的孤立和被动挨打。
垂沙之战的次年,楚国进攻韩国的庸氏,秦随即派遣华阳君(芈戎,宣太后的同父弟)反击楚国,大败楚军,斩首三万,斩杀楚将景缺,并攻占了襄城(新城,即今河南襄城)。襄城位于方城之北,紧邻宜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楚怀王感到恐惧,命令太子横前往齐国作为人质,以求与齐国和解。秦为了取悦齐国,也派遣泾阳君(秦昭王的同母弟)前往齐国作为人质,秦、齐两国关系得到修复。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三十年),秦在稳定了与齐国的关系后,秦昭王对楚国采取了既施压又拉拢的策略。一方面,秦昭王命令庶长奂率军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另一方面,他写信给楚怀王,回顾了黄棘会盟的友好历史和太子横“不辞而别”导致秦、楚交战的往事,随后邀请楚怀王到武关进行会盟,以维持秦、楚之间的传统婚姻联盟关系(《史记·楚世家》)。楚怀王收到信后,感到非常忧虑,担心赴约会被欺骗,不去又担心激怒秦国,关系恶化。昭睢警告说,秦国如同虎狼,有吞并各国的野心,建议楚国应加强防御,不应前往。然而,楚怀王的庶子子兰则认为不应辜负秦国的好意,建议楚怀王应赴约。楚怀王最终采纳了子兰的建议,前往秦国会盟。秦昭王指派一名将军假扮自己,在武关设下埋伏,待楚怀王一到便关闭城门,将楚怀王劫持至秦国都城咸阳。秦昭王在章台以对待外族君主的方式接待楚怀王,楚怀王此时才如梦初醒,勃然大怒,后悔未听从昭睢的忠告。秦昭王威胁楚怀王,要求先割让巫、黔中两郡,然后才同意结盟,楚怀王愤怒地拒绝了秦的无理要求:“秦欺骗我,还强迫我割让土地!”(同上)秦昭王因此将楚怀王扣留在秦国。
楚国的重臣们担忧君主被秦国扣留,太子则在齐国作为人质,担心秦齐两国联手,楚国将面临巨大风险。因此,他们商讨对策,打算拥立楚怀王在楚国的子嗣为新君。昭睢提出异议:“君王和太子都受困于列强,现在违背君王的旨意,拥立他的庶出子嗣,这是不合适的。”于是他们假称楚怀王已故,向齐国报丧,并迎回太子横。齐国国王原本打算“扣留太子以换取楚国的淮北地区”,但齐国的宰相孟尝君认为“若在郢都立新王,我们便是在无义地持有空头人质,对天下不公”,主张让太子横返回楚国。齐国国王同意了这一提议,太子横得以返回楚国。回国后,太子横被立为新君,即楚顷襄王(公元前298年至前263年)(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秦昭王发现通过要挟和扣留楚怀王无法获得土地,而楚国又有了新君,感到非常愤怒。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元年),秦昭王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夺取了析(今河南西峡)等十六座城池后撤退。楚国再次遭受重创。
公元前297年(楚顷襄王二年),在齐国宰相孟尝君的策划下,韩、魏两国继续攻打秦国直至函谷关。楚怀王趁机秘密逃回国内,但被秦人发现并阻断了归途。楚怀王试图从小路逃往赵国,但赵国因畏惧秦国而拒绝接纳。楚怀王又试图逃往魏国,但被秦军追上并再次劫持回秦国。第二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国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民都为他感到哀伤,如同失去亲人一般。因此,各国诸侯不再认为秦国是正义的”。楚国与秦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在楚怀王统治的三十年间,各大强国的兼并战争愈发剧烈。秦国在这些战争中逐渐壮大,野心勃勃,怀有吞并其他诸侯国的意图。然而楚怀王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他“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最终导致军队受挫,领土减少,自己也客死异乡秦国。楚国自此由强转衰,直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