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死前,想让第三子登基,为何长子却成为皇帝?

崔崔不是催 2025-02-20 11:33:30
前言

846年3月的时候,唐宣宗李忱凭借皇太叔这个身份,当上了唐朝的第十七任皇帝。他勤勤恳恳治理了十三年,唐朝的国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来了,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叫做“大中之治”。可是到了859年,唐宣宗病得特别重,快不行了。他在临死之前安排自己的三儿子登基当皇帝。但奇怪的是,唐宣宗的这个遗愿并没有实现,最后登上皇位的是大儿子。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一、宣宗病得很重

唐武宗病得很重的时候,那时候李怡还是光王,有宦官马元贽支持他,这样他才能当上皇太叔,最后做了皇帝。唐宣宗治国的时候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过总体来说还可以。可是到了晚年,唐宣宗就跟唐武宗一样了,对那些仙丹妙药特别着迷。他还曾经派宦官到魏州,去问韦澳,“知卿奉道,得何药术?可令来使口奏。”

韦澳专门附带上奏说:“那些方士的话可不能听,金石做的丹药是有毒的,不适合服用。”可是,唐宣宗根本没把韦澳的话当回事儿,反倒对丹药更加着迷了。859年五月的时候,唐宣宗吃了太医李元伯献上的仙丹,结果中毒了,又口渴又身体燥热,身体状况差极了,一个多月都没办法上朝。唐宣宗这时候后悔得不行,他就只能借鉴唐武宗的做法,提前把继承人确定下来,防止出现争权夺利的纷争。

二、谁来当储君

封建王朝立储有个规矩,那就是“有嫡子就立嫡子,没有嫡子就立长子”。唐宣宗有十二个儿子,可这里面没一个是嫡子,为啥?因为宣宗活着的时候,根本就没封过皇后。既然没嫡子,按说就该把长子李温立为皇太子才对。但是,唐宣宗仅仅在刚即位的时候,封了长子李温做郓王,打那以后,立储这事儿就再也没提过。很明显嘛,唐宣宗不待见这个长子,所以才一直拖着不立太子。

唐宣宗有十二个皇子,其中有两个皇子特别讨他喜欢。一个是皇次子李渼,可惜,大中六年的时候李渼生病死了,唐宣宗就追封他为靖怀太子。还有一个,是皇四子夔王李滋。唐宣宗让郓王住到宫外的十六宅去,可李滋还住在大明宫内院。并且,唐宣宗还安排谏议大夫郑漳、兵部郎中李邺做侍读,让他们每五天就到乾符门一次,给夔王李滋讲授经书。但唐宣宗受礼法限制,也没能把李滋册立起来。

三、内廷发生的变故

唐宣宗心里很清楚,只有宦官才能帮自己达成这个心愿,毕竟他能登上皇位靠的就是宦官的支持。所以,唐宣宗在临终前秘密召见了三个他很信任的宦官,想让他们拥立皇四子李滋当皇帝,这三个人就是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这三个人凑到一块儿,就打算先把和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宦官、左军中尉王宗实从朝廷里撵出去。

可是,王宗实手里掌控着神策军。他麻溜地就带着军队进到宫里去了,然后把各个宫门都给控制住了。紧接着,王宗实就指责王归长他们假传诏书,随后派人把郓王接到宫里,让郓王继承了皇位,这郓王就是唐懿宗。而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都被处死了。从这事儿就能看出来,唐宣宗做事不够干脆,“那些个内臣争着拥立嗣君,差一点儿就乱套了”,跟他的老祖宗李世民比起来,那可真是差远!

0 阅读:21
崔崔不是催

崔崔不是催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