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佛山地铁与全国各城市数据一比较,啥也不是

东惠看那份情感 2025-04-04 16:00:42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41个城市开通了地铁。

全国工业第五城,佛山虽位列其中,但地铁客运强度仅为每日每公里不足4000人次,与深圳(1.52万)、广州(1.51万)等“爆满”线路形成鲜明对比,甚至被同为地级市的东莞(日均站均客流超9000人次)甩在身后。

在2025年,第12周中国地铁客流量排行榜中,佛山排名倒数第四。

这一现象背后,不仅是佛山地铁自身的规划问题,更折射出广佛同城化中的深层矛盾。

一、广佛同城“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轨道协同下的佛山困境

佛山地铁的起步并不晚。

作为国内首条跨市地铁,依托广州老大哥,广佛线2010年便已开通,成为广佛同城的标志性工程。

然而,15年过去,广佛线仍是佛山仅拿的出手的地铁轨道。

佛山自身的地铁网络进展强差人意——截至2024年底,仅运营6条线路、总里程150.2公里,全国排名第21位。

反观其他强省会城市,成都、武汉地铁里程均超500公里,杭州、南京也突破400公里,佛山作为GDP万亿级城市,地铁建设明显滞后。

这种“慢半拍”,可能与佛山特殊的城市结构密切相关。

作为“村镇经济”的典型代表,佛山财政分散于镇街,市级统筹能力薄弱,导致地铁建设资金难以集中。

例如,4号线一期工程2019年获批,但截至2025年2月,仍有部分标段未开工也未开标,进度落后先行标段三年以上。

相比之下,同为地级市的苏州,凭借更强的财政整合能力,地铁里程已超200公里。

二、全国地铁排名:佛山的“尴尬位置”

从全国范围看,佛山地铁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

里程排名:北京(805.99公里)、上海(801.69公里)稳居第一梯队;广州、成都、深圳、武汉、杭州组成500公里以上“第二梯队”;而佛山以150.2公里位列第21,甚至低于南通、绍兴等新晋地铁城市。客运强度:深圳、广州以超1.5万人次/公里领跑,长沙、上海等紧随其后;而佛山客运强度不足4000人次,与南通、绍兴等同为“最空地铁”代表。城市对比:同为制造业强市,东莞虽仅一条线路,但站均客流强度达0.90,远超佛山的0.48。

三、产城分离与交通“孤岛”:地铁为何难成刚需?

佛山地铁的低利用率,与其独特的产业和人口结构直接相关:

制造业分散:全市32个镇街中,工业区遍布,就业人口集中于镇街工厂而非中心城区。例如,地铁3号线南段(连接工业区)日均客流13.51万,而北段(居住区)仅0.68万,职住分离现象严重7。老龄化与人口外流:2022年佛山曾出现人口负增长,年轻人持续流向广深。数据显示,广佛线佛山段日均客流18.17万,而广州7号线西延段仅3.55万,凸显跨城通勤的单向性。私家车依赖:佛山机动车保有量超400万辆,人均汽车拥有量居全国前列。路网完善+接驳低效(部分公交半小时一班),市民更倾向自驾。

四、破局关键:从“单线突围”到“成网运营”

佛山地铁的出路在于加速“成网”:

广佛深度融合:在建的广佛东环、西环城际将串联白云机场、佛山西站等枢纽,计划2026年通车后,广佛核心区通勤缩至15分钟。4号线加速推进:该线路全长55.22公里,未来将贯通三水、南海,并连接广州28号线,是打破“孤岛效应”的关键。但截至2025年2月,仍有标段未开工,2026年真能通车吗?政策刺激客流:2025年5月起,佛山放宽儿童免费乘车及行李限制,试图吸引家庭客群,但若接驳与覆盖不足,政策红利恐难奏效。

结语:轨道上的大湾区,佛山如何不掉队?

佛山地铁的“垫底”,是强镇经济与都市化需求冲突的缩影。

作为“轨道上的大湾区”重要节点,佛山需在广佛同城中重新定位:既要借力广州的枢纽资源,更需破解自身财政与规划桎梏。

否则,即便未来线路成网,也可能沦为“假日专线”,难以扭转“最空地铁”的标签。

0 阅读:26
东惠看那份情感

东惠看那份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