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各样的维生素中,有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物质,对人体维持正常的健康和生理功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是骨骼健康,还是免疫力问题,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都与这种维生素的缺乏密切相关,这种维生素就是我们熟知的“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
对于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来说,合理补充维生素D,对相关健康问题进行预防、调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对于维生素D日摄入量,国际上流行的推荐成年人的剂量是600到800国际单位(IU),很多朋友在补充维生素D的时候,也主要选择以此剂量为依据。然而近日在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上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对于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按照日推荐摄入量进行补充,还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够有助于患者达到最佳的维生素D水平,在某些情况下,有些患者的补充剂量需要超过10000IU!
研究者指出: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了低维生素D和不良心脏结果之间的联系,但也有一些随机临床试验没有报告相同联系。这次的发现表明,仅仅给患者一些维生素D并不能帮助他们达到最佳水平。因此研究人员要进一步考虑维生素D剂量作为改善心脏健康的可能方法,患者需要获得正确的剂量才能达到这些理想水平。
在这项名为Target-D的随机临床研究试验中,评估了过个性化管理维生素D补充剂达到理想的维生素D水平是否会减少心血管相关结果。
在Target-D研究的首次分析中,632名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按照常规日摄入量进行补充;而另一组则接受有针对性的维生素D补充治疗。目标是将受试者的的25羟D(这是血液中反应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指标)水平提高到每毫升40纳克(ng/mL),这被认为是充足维生素D的达标水平。
对于定向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补充是基于给药算法。这些受试者每隔三个月返回一次,进行评估和剂量调整,直到水平超过40纳克/毫升。如果他们高于这个水平,他们不会接受额外的治疗,并每年返回接受重新评估。
在316名治疗参与者中,近90%需要更大程度的维生素D剂量。其中,86.5%每天需要2000多个国际单位(IU),14.6%每天需要超过10,000个IU。这些受试者服用后,有不到65%在三个月内达到40纳克/毫升。另外25%的患者需要六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达到了维生素D目标。
在Target-D研究的第二次分析中,回顾了研究参与者的基线特征。针对的是所有研究参与者在研究注册后30天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人群。该试验持续到104名患者发生另一次心脏事件,或者如果他们死于心脏病。
研究人员发现,40ng/ml仍然是有效保护心脑血管的合理水平,而受试者的基线维生素D水平中位数为25纳克/毫升,低于20纳克/毫升被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20至30纳克/毫升之间维维生素D不足。在随机分配到治疗臂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40的患者中,58.5%的患者开始服用的维生素D剂量为5,000 IU——同样,远远超过600至800 IU的推荐摄入量。
这些发现表明,如果不采取量身定制的方法来评估和剂量维生素D,患者很可能不会看到补充维生素D的任何获益。除了告诉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服用维生素丸外,我们需要更加有意识地注意补充的剂量。
研究者指出,其他当代维生素D研究可能对研究参与者的剂量不足,这意味着他们的结果可能没有显示提高某人维生素D水平的真正价值。
在我们中国的成年人中,特别是中老年人中,维生素D的缺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多种健康问题,包括骨质疏松、脱发、免疫力低下,肾脏健康,男性功能障碍,心血管风险都与这种维生素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对于有上述健康问题的朋友,建议应该主动去检测下血液中的25羟D水平,如果这个水平d低于40ng/ml,合理的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
维生素D的日常补充,可以通过在饮食中多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D食物,如奶制品、谷物、动物肝脏、瘦肉、鱼肉等食材中,都富含维生素D,另外也要注意增加日光照射,晒太阳能够促进皮下的脂质转化为维生素D,这些日常健康习惯,都是增加维生素D的好方法,但对于有明确缺乏问题的朋友,光靠膳食和日照补充还是远远不够的,合理选择维生素D剂量,进行大剂量的补充,并定期监测25(OH)D水平,直至维生素D恢复到健康水平,才是更靠谱的补充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