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专家在椁室西堂进行清理,并发现了一系列惊艳世界的文物——揭开孔子“真面目”的孔子屏风,用漆盒装好的一盒盒的马蹄金、麟趾金、金饼……但众多珠光宝气的文物中,一盒碎木渣却吸引了众多专家们的目光。
经过初步辨认,专家们竟捧着这些碎渣子连喊“宝贝”,难道这些碎木头比一盒盒的黄金还珍贵?
让专家们有如此判断的,正是因为这些木渣子上的隐约墨痕。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学会了烧制松树获得了炭黑,这种油烟墨的性质很稳定,几千年可以保持不褪色,也正是因为这种技术,让人们收获了更多与“古人对话”的可能。
在考古领域,文字的价值非比寻常。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文化传承下来靠的就是文字记录与文物的传承,而在对古墓的考古过程中发现文字,则意味着能对史书进行佐证、补充,甚至是颠覆。
也正是判断这些木渣子上有文字,专家们才对这些烂木头如此重视。而且,专家们如此推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些木渣子被发现的位置十分重要。
海昏侯墓是西汉时期典型的贵族墓,那时候因为统治者提倡“孝道”,且有事死如事生的社会流行,所以厚葬就成了当时贵族们的惯性行为,甚至他们将自己的地下宅邸修建的比自己生前的住所还要豪华。
而对于曾做过27一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来说,这墓地修建得十分豪华,占地足足有一万多平米,不仅陪葬了大量奇珍异宝,墓室的格局也仿照生前的宅邸,其中,就细致划分了“钱库”“酒具房”“厨房”等,而发现这些木渣子的地方正是西堂,也就是墓主人的书房。
能放在这样重要地方的,肯定价值不可估量。
为了保护这些木头渣子,专家们可谓是小心翼翼,眼看这些木有已糟朽不堪,且七零八落,专家们只能先对这些木有渣子小心翼翼送进了专门的文保实验室,并进行拍照和红外扫描,然后由专门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进行拼对和缀合。而一系列复原工作之后,才是由释读团队对这些文字内容进行释读。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从考古队将发现这些木头渣子到最后发现文字记录的真相,时间已经过了4年。
而研究成果也是震惊众人!这烂木头竟然就是西汉时期的迹“最高等级文书”,而这距今已有向2081年历史的神秘文书背后,记录着海昏侯国命运的大秘密。
原来,这是一份来自当时最高掌权者汉宣帝亲自审批的“诏书”!
这些木简上,记录的这样的内容。
海昏侯刘贺去世后,豫章郡太守(汉宣帝派来制衡刘贺的朝廷官员)上书朝廷,文中提到,刘贺的两个儿子已经先于刘贺夭折,而刘贺如今也死了,可见是“上天要断绝他的祭祀”,海昏侯既然如今无人继承爵位,所以奏请朝廷废除了海昏侯国。
而后,豫章郡太守的上书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汉宣帝特意召开了公卿会议,并决定不再为海昏侯国确立继承人,将其“除国”。
因为这“除国”的朝廷命令,这一份简牍也被命名为“海昏侯除国诏书”。
中国考古历程中,也曾陆续发现过带有文字的竹简木椟,但是这些东西大多为墓主私人收藏或撰写,而海昏侯墓中发现的这份“除国诏书”,可是实打实的“国家公文”,并由皇帝亲自签字,其意义非同一般!
而且,相比之前在“汉代烽燧遗址”出土《永始三年诏书》和《元康五年诏书》,这一份除国诏书不仅是正式的国家公文,还详细记录了墓主刘贺去世后朝廷对其处置情况,并牵扯出了大量对刘贺生平的猜测与推断,与《汉书》记载相印证,可谓是无价之宝。
从这份除国诏书上,专家们还推测出了更多“细思极恐”的细节:刘贺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先后死去,相距时间不长,再加之刘贺当时才三十岁出头可谓是正值盛年,这到底是上天要绝了他,还是皇帝的手腕呢?
西汉都城与海昏侯封地所在的南昌相隔千山万水,交通不便,但对于刘贺身后事的处置,朝廷却快速反应,并下达了诏书。刘贺去世到海昏国被废,相隔不过40天,这朝廷可谓是“效率奇高”。
但刘贺这位废皇帝的一生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这位在位27天却犯下了一千多件错事的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些疑团的揭开还需要更多证据,但我们却知到,一份来自最高当权者的诏书跨越了千山万水来到南昌,在宣布了海昏侯国被废除后,被装入木质漆盒,作为海昏侯陪葬品被深埋于地下,在2000多年的岁月侵蚀下,渐渐残碎,将当年的这些斗争都沉淀到纤维与尘埃中……
对于朝廷的快速反应以及刘贺父子的先后离世的巧合,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