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5 岁的张女士(化名)感觉浑身不对劲,先是喉咙像被火烧一样疼,接着鼻子也开始不通气,脑袋昏昏沉沉的,还时不时地咳嗽。
她意识到,自己可能也被甲流 “盯上” 了。
下班后,张女士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量体温,39 度!整个人难受得只想躺在床上。她开始回忆,或许是那天在会议室里,与一位咳嗽的同事距离太近,又或许是在电梯里,接触了带有病毒的扶手。
此刻的张女士,被各种不适症状折磨着,心里满是疑惑:这甲流到底在我身体里搞了什么鬼,怎么让我这么难受?
而且,之前新闻中说,甲流的患者容易出现面瘫,这是怎么回事?在本文,我们将从医学角度为大家全面讲解,在感染甲流后,我们的体内都发生哪些变化。
一、多人感染甲流后出现面瘫,这是真的吗?在大众的认知里,流感不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吃吃药、多休息,很快就能痊愈。然而,上个月有一则新闻却让大家对流感有了新的认识——南京多名甲流患者在病情好转后,竟然出现了脸部僵硬、无法正常微笑等疑似“面瘫”的症状。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热议,“多人感染甲流后出现面瘫”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在流感高发的季节,我们对流感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早已有所耳闻,可流感与面瘫之间的关联,却让许多人感到既惊讶又困惑。
那么,流感与面瘫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面瘫主要分为贝尔面瘫和亨特氏综合征这两类。
在贝尔面瘫患者群体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在短期内曾患过感冒;而亨特氏综合征则与带状疱疹病毒有着紧密的相关性。
甲流,全称为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激活免疫系统,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这原本是身体自我保护的正常机制,可有时却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甲流病毒与面瘫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临床上确实有不少患者在感染甲流之后出现了面瘫症状,这一现象引发了不少人的猜测。
首先,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面瘫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寒冷、潮湿的环境,对诱发面瘫起着重要作用。
寒冷的刺激会使面部血管强烈收缩,导致面神经的血液供应急剧减少。面神经作为控制面部肌肉运动的关键神经,就像连接面部肌肉的“信号传输线”,而血液则是保证这条“传输线”正常工作的“能源”。一旦血液供应不足,面神经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受损。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有些人没有做好面部保暖措施,长时间暴露在寒风中,面部神经就容易受到伤害,进而增加面瘫的发病风险。
而潮湿的环境,会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为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面神经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大大增加。
其次,病毒感染也是导致面瘫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病毒具有很强的嗜神经性,它们能够精准地“盯上”面神经,对其发起攻击。当这些病毒侵入面神经后,会在神经细胞内大量繁殖,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常见的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一旦感染人体并侵犯面神经,就可能引发面瘫。特别是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毒就更容易乘虚而入。
例如,长期劳累、熬夜或者患有其他慢性疾病,都会使身体的免疫系统变得相对薄弱。此时病毒便有了可乘之机,面瘫的发病几率也会相应提高。
此外,机体应急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当身体遭遇重大创伤、手术等应激事件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释放出大量的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在帮助身体应对危机的同时,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面神经的正常功能。
例如,严重的车祸导致身体多处骨折、颅脑损伤,或者进行大型外科手术,术后患者都有可能出现面瘫症状。这是因为身体在遭受这些重大打击后,神经系统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而在这个过程中,面神经就可能出现功能障碍。
然而,甲流主要在寒冷的冬季爆发,很多患者感染甲流后,会出现身体劳累、免疫力下降等情况。结合目前门诊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约半数面瘫患者在发病前有头面部受凉的经历,约 20% 的患者存在过度疲劳的问题,还有约 20% 的患者有过上呼吸道感染史。
故而,尽管流感病毒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面瘫,但感染流感后,身体出现的发热、咳嗽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进而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降低,而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引发面瘫的间接诱因。
所以,了解了流感与面瘫之间的这些关联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重预防。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流感;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面瘫的发病风险。
二、得了甲流,体内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甲流如同一个不速之客,常常在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生活,给健康带来诸多困扰。
当不幸染上甲流,人们往往会关注症状表现,却鲜少了解体内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犹如一场复杂的“内部战争”,涉及多个生理系统和细胞层面的反应。
第一,当甲流病毒进入人体,首先突破的是呼吸道防线。
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能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特异性结合,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使病毒得以吸附并侵入细胞。进入细胞后,病毒利用细胞内的各种条件大量复制。
随着病毒的不断增殖,被感染的细胞最终会因不堪重负而破裂死亡,释放出的新病毒又会继续感染周围的细胞,导致感染范围逐渐扩大。
与此同时,免疫系统迅速启动防御机制。鼻腔和呼吸道中的巨噬细胞会首先识别并吞噬病毒,试图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就将其控制。
但如果病毒数量过多或毒性过强,巨噬细胞无法完全清除,就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细胞因子就像“烽火信号”,向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发出警报,召集更多的免疫细胞来对抗病毒。
收到信号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被激活。T淋巴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直接识别并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精准地清除病毒的“宿主”,阻止病毒进一步扩散。
然而,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使得气道变窄,气体交换受阻。
同时,黏液分泌增多,会进一步堵塞气道。这就导致了感染甲流后常见的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
第二,炎症反应还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紊乱,会出现发热症状。
一般来说,甲流引起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发热会使身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这是因为肌肉在高代谢状态下,无氧呼吸增加,产生了大量乳酸。同时身体的能量储备也在快速消耗,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出现酸痛和乏力感。
第三,甲流病毒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炎症反应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血液中的血小板等物质容易在受损部位聚集,形成血栓,增加了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而且发热时,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身体各器官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心脏负担加重。对于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第三,甲流感染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
病毒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等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而且,高热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尤其是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更易在高热时出现惊厥。
第四,消化系统在甲流感染后也可能难以幸免。
病毒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使食物在胃肠道内的消化和排空速度减慢。
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不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总之,感染甲流后,身体内部从细胞层面到各个系统都经历着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一系列不适症状。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感染甲流时能更好地理解身体的反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耿雅薇.甲流来袭,科学应对是关键[N].昌吉日报(汉),2025-01-14(008).
2、万丽君.甲流来袭,更需多一份冷静和理性[N].湖南日报,2025-01-0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