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劲的父母,经常给孩子灌输这3个观念,真是凭一己之力,毁掉孩子的一生

谷雨妈妈 2024-10-22 13:35:21

都说,“刀子嘴,豆腐心”,但有些父母的刀子嘴,可真的是直戳心窝子。

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让孩子无语凝噎的经典父母台词:

窒息式三连、“贬低三连”、“索取三连”,看看这些话是怎么让孩子从满怀期待变成心灰意冷的。

窒息式三连

“都是为了你!” “要不是因为你!” “如果没有你!”

父母常常在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或挫折时,不自觉地将责任转嫁给孩子,用“窒息三连”来合理化他们的困境。

父母的牺牲固然值得尊重,但如果这种牺牲变成了一种情感绑架,让孩子感到极大的负罪感,

他们将会认为自己是家庭不幸的根源,父母的不幸都是因为自己而起。

剑桥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专门调查了父母情感控制(emotional control)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由心理学家Lucy Bowes等人领导,研究团队对超过5000名青少年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显示,父母过度使用情感控制手段,例如反复强调自己的牺牲或以情感手段操控孩子的选择,

会导致孩子成年后表现出高度的焦虑和抑郁倾向,在社交上容易低自尊和社交退缩行为。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书中同样指出,父母用“为了你”这样的言语操控孩子,

孩子往往很难打破这种情感的束缚,甚至会在亲密关系中重复这一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伞,但伞不应成为束缚。”

如果父母总是强调自己为孩子做了多少牺牲,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辜负了父母。

我们应该问问自己,这种牺牲式的教育,究竟是在为孩子撑伞,还是在为他们设置障碍?

贬低三连

“你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活该你的!” “你能啥出息啊!”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

很多父母习惯用贬低三连来指责孩子,他们觉得这样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努力改正。

然而,这种言语并不会激励孩子,反而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

塞利格曼在1967年做了一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对狗进行了三组测试:

第一组:狗被放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电击环境中,无论它们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电击。

第二组:狗在可以逃脱的环境中,能够通过按压一个按钮来结束电击。

第三组:对照组狗没有遭遇电击。

那些处于“无法控制的电击”条件下的狗,即便后来被转移到可以通过简单行为(如按按钮)避免电击的环境中,也不再尝试去逃避,表现出无助的行为。

这个经典实验为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揭示了当个体在面对多次失败或否定后,他们会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从而失去尝试的动力。

父母的贬低式语言就像是一次次的打击,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对自我能力的信任,形成被动、消极的性格。

在情绪激动时口无遮拦,对孩子的伤害却是深远且难以修复的。

想要孩子努力向上,不是靠一次次的打击,而是通过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会站起来,而不是被击垮。

索取三连

“把你养这么大不得回报我们!” “不能辜负我们的期望!” “为我们争争光!”

在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父母往往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就应该用成功回报自己,不然就是“白养了”。

这种交换式的思维模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从小背负着沉重的责任和期望。这种思维方式极容易导致代际冲突。

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超过70%的中国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回报家庭,其中30%明确表示,孩子的成功直接关系到家庭的荣耀感。

在这种压迫下,孩子的学业和职业选择往往受到极大干扰,80%的青少年表示,父母的过高期望让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的压力。

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来自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她的父母从小就对她寄予厚望,认为她应该通过嫁入豪门或事业成功来回报家庭,为家族争光。

樊胜美工作后被迫承担起这个吸血鬼般的家庭,不仅需要赡养中风瘫痪的父亲,还要为哥哥一家三口出钱买房养孩子,连生活中的每一个难题也都要她来解决。哥哥屡屡惹是生非,赌博欠债后打一个电话让她来还,甚至哥嫂因为满大街张贴涉黄小广告被抓时,樊胜美也不得不出面帮忙处理。而樊胜美的母亲不仅不责备哥哥的不成器,反而要求樊胜美向同事室友借钱接济哥哥。无论面对多么荒谬或不合理的要求,樊胜美都无法拒绝,竭尽所能去承受这些超出她能力范围的责任。

她的一生仿佛从未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父母的期望所牵绊。这样的长期压力最终导致她情绪崩溃,对未来充满了无力感。

父母的爱应该是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动力,而不是让孩子为了家庭的荣耀放弃自我追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生不是为了回报父母而存在,只有当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真正展翅高飞。

如何打破这三大观念的束缚?

1.表达情感不应是勒索:父母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而不是通过“牺牲”来绑架孩子的自由。爱孩子,不意味着要让他们为你的牺牲感到愧疚。

2.尊重孩子的梦想和选择:孩子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的期望不能凌驾于他们的自主意愿之上。

给予孩子追求梦想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3.建设性批评代替贬低:父母应该学会用支持的方式批评孩子,而不是通过贬低打击他们的信心。

每一次批评,都应该是帮助孩子进步的机会,而不是伤害他们自尊的手段。

爱,是陪伴和理解,而不是压力与负担。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忘了,孩子的成长不应被绑在我们未竟的梦想或期望上。

他们的生命属于自己,而我们能做的,是给予他们爱与支持,做他们远航路上的灯塔,而非无形的桎梏。

放手不是放弃,而是相信他们能找到自己的路。只有当我们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才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勇敢地展翅翱翔。

0 阅读:49

谷雨妈妈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