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过度运动,患心血管病风险飙升86%,别不当回事!

不一样视角 2025-04-11 02:00:4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循环杂志》2023年第38卷第9期,《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关系的多中心队列研究》,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第56卷第4期,《运动过量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流行病学分析》,

一口气跑出个心梗来?别笑,这事真发生过!

有些人啊,仿佛身体是铁打的,心脏是钛合金的,一说锻炼就往死里练,跑步机上一站仨小时,不出汗不收场。

可没想到,跑着跑着,心电图就飘成了山水画。

别以为运动万能,凡事过犹不及,运动也能把命给“练”没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有数据显示,高强度运动量较大的人群,其心血管事件风险竟然比适度运动者高出86%!不是8.6%,是八十六!

那到底,怎么练才安全?为啥“练命”变“丢命”了?这背后可不只是“累了”那么简单。

不是每一滴汗都洗得掉血栓

这年头,健身房比菜市场还热闹,朋友圈晒跑步记录成了社交货币,谁不动仿佛谁就等着进医院。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运动不是万能的健康护身符,错了方式,它就是利刃。

心脏,是个能吃苦但不喜欢“硬来”的器官。

《中国循环杂志》2023年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追踪了近10万中国成年人长达八年的健康数据,发现每周高强度运动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心房颤动、心律不齐、冠心病等发病率显著增加。

再看看老王的故事——54岁,退休后迷上马拉松,半年内跑了6个全马。

第七次没跑完,直接在终点线前倒地,抢救无效。尸检报告显示: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严重狭窄。

医生直言:“不是没锻炼,是锻炼过头了。”

心血管系统不是橡皮筋,拉得太狠,它会断!

中医早就说过:动极则疲,疲极则损

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写得明明白白:“劳则气耗,耗则心伤。

”古人不懂马拉松,但他们懂一个道理:人的精气神是有限的,用多了就是亏空。

中医讲究“动静相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句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什么意思?就是你得讲规矩,运动要顺应时节、体质,不是说你年轻就能乱来,不是说你有钱请私教就能无敌。

气血两虚者,猛练等于自掘坟墓;阳盛体质者,狂练反而耗火伤阴。

这不是玄乎,这是活生生的经验。

“跑步上瘾”不只是个玩笑,是种心理依赖病

有些人说自己一不运动就焦虑,浑身难受,像是心里长了霉。

这不是夸张,心理学上,“运动依赖症”早有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年男性中有超过14%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成瘾倾向。

而这类人群,恰恰是心血管出事的“高危分子”。

长期超负荷训练,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于给心脏天天加班,还不给加班费。

心理上以为自己在为健康投资,生理上却在透支生命。

这不是健康,是自虐。

“养生”不等于“造血泵”,别把健身当磨命机器

别再拿“我要变健康”当借口,去虐自己的心脏。

运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刚刚好才妙。

WHO建议:成年人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0-300分钟即可,超过这个量,风险开始上升。

不是你练得多,就一定赚得多,健康不是凭狠劲换来的。

从营养学角度讲,过度运动还会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自由基暴增,破坏血管内皮,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你以为你在燃脂,其实你在烧心。

别只盯着体重秤,别忽视脉搏表

很多人迷信运动减肥,结果天天跑,结果是腰没细,心累垮了。

脂肪没消灭,先把心率练到120常驻。

西医临床上,运动心率长期大于静息心率70%以上,是心脏压力过大的信号。

而很多人根本不测脉搏,不测心率,甚至连高血压都浑然不知。

中医则更讲究“望闻问切”。你练完之后是不是舌头干、口气重、心悸、夜不能寐?这些都是“心阴亏虚”“气血两耗”的表现,哪还敢继续练?

文化视角下的运动崇拜,也是一种病

现代社会有一种“健身至上主义”,仿佛只有身材火辣、肌肉分明才是健康。

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误导。

在日本,老年人更强调“日常动”,而非“高强度健身”;在法国,散步和园艺被认为是健康的运动方式;而我们这边,一群五十多岁的大爷大妈非得去挑战“负重深蹲”,这不是“潮”,这是“错”。

不是不能练,是你练的方式,练出了问题。

健康建议:别让运动变成你生命的“债主”

照着钱钟书的腔调来说一句:锻炼,是为了活得像个人,而不是活成个机器。

别再把“健康”当成一种折磨自己的理由。中医讲:“动静有节,寒温适宜,饮食有常,起居有度。”白话说就是:吃喝睡动,都别太猛。

每天走6000步,饭后散步半小时,拉伸十分钟,偶尔出点汗,心脏才会感谢你。

适度,是最高级的智慧。运动,别练成了心梗预定套餐。

别把长寿的路,走成了急诊的高速。

结语:

别再用“我锻炼了”来麻痹自己,真正的健康,是“我活得平衡”。

不是猛虎式健身,而是乌龟式长寿。

过度运动,不是你跟命运掰手腕,而是你在心脏上跳绳。

练得再狠,不如活得久。

别让心血管病,成了你锻炼路上的终点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0
不一样视角

不一样视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