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刘光福
(谨以此文向1973年2月28日原独立六团六连驻敏村八号沟驻地发生雪崩雪灾暨派生次生灾害后,从2017年5月以来,讲述、提供抗雪救灾资料的88名军队、地方同志致敬)

我于2017年5月10日20点38分与贾瑞华参谋建立个人微信(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原独立六团司令部副营职参谋,以下简称贾参谋)。于次日08点59分与贾参谋开始语音聊天。
贾参谋聊到其于2017年4月下旬开始,先后在战友“特务连群”、“西北珠峰群”、“云南丽江群”、“三团司令部群”发文调查核实西藏军区原步宾独立六团二营(吉隆沟)1973年2月28日及原独立六团一营(贡当)、三营(定日县、聂拉木县樟木曲乡连队)先后发生雪崩雪灾后和整个部队抢险救灾情况。我只是带着“耳朵”在“特务连群”里静悄悄的聆听着,由贾参谋组织大家讨论1973年雪崩雪灾情况、贡当方向如何如何的艰苦、1968年两名战士失踪且家里亲人蒙受冤屈(我于2017年3月中旬,在“特务连群”聆听徐文贵指导员语音讲述过,我听后感到很惊讶);1971年9月騾马队5名战士在执勤路途中突遇暴风雪被活活冻死2名战士~运回团部停放时,有的战友去看遗体的面部是黢黑的,根本不像正常死亡人的面容,挺可怕的…。我没有在吉隆当过兵,对原独立六团所辖部(分)队驻地地形地貌、山水道路情况不知道,不了解,一问三不知,我听后只是做笔记,这是几十来我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或者说叫“打发”时间。

然而,特务连有一位老兵发了三个帖子,我抄录后,从字里行间受到很大启迪。原帖子内容是:
2017年6月9日12点43分:“徐(文贵)指导员,早上好!我听完了,看了你们的聊天,我认为你们应该把你们的经历的东西和言传的东西把他记录下来,这是你们亲身经历的啊,你们说到那些死去的战友,那些背着叛徒名声的战友和家属,你们不说出来,又有谁知道呢?再等数十年后,你们这一批人都不在了,那些事情就永远封存了。你们应该抱着对死去的战友负责和怀念的心态,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传给后人。如果你们只是聊一聊,谈一谈,我认为你们是拿他们开心,何必去勾起那些伤心的往事呢?他们都是十几一二十岁年轻的生命啊!为国捐躯了,居然后人不知道,还要含冤受屈,太令人伤心了”。
2017年6月10日13点25分,“贾参谋:其实您们这些老首长、老兵们就应该把您们亲身经历过的苦难故事写出来,您们的经历把它记录下来就是团史,不要让建设边防、保卫边防而牺牲的战友们就这样被世人给忘记了。1973年敏村八号沟六连驻地遭遇雪崩,一个连队就牺牲二十名多名战友,比一场普通的连队战斗牺牲的人还多,然而连他们的名字都让人忘记了,那么大个团都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姓名、事迹记下来留给后人,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贾参谋,时不我待。您们亲身经历的人垂垂老矣,再不记录下来,可能就永远让人们遗忘了。重庆的刘光福战友不是在写三团的东西吗?您们联系一下,您们说,他记录整理,不就写出来了吗。不写出来太可惜了”。

贾参谋、徐指导员:“我认为不管是团史也好,团志也好,回忆也好,都应该把那一段历史(或者叫经历)记录下来,而且这些都是你们亲身经历的事情和艰辛苦难。一是让自己回忆过去的经历;二是后人看后有所启示和教育;三是如果今后有人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已是方便的;四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经历有一个总结。人嘛,总要留点东西给后人和社会。这已是创造历史的一部分嘛。我认为你们亲身经历者互相综合回忆一下,去假留真。用记录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交给后人评说去吧”。
以上这三段文字是团特务连雷财刚同志(四川古蔺县人)在讨论雪崩雪灾,抗雪救灾期间先后三次发帖内容。雷老兵的这三段文字从心灵上启迪了我。为此,我决心根据讨论的情况摘录一些内容先来个“抛砖引玉”,为在建设边疆、保卫边疆,雪崩罹难的指战员们;出差含冤献身的同志们重重写一笔,弄清来龙去脉。写错了总有人站出来纠正、那怕是指责,批评,羞辱,总有澄清还原事件的那一天。由此我产生写“抗雪救灾”和贡当一营所属指战员卫国戍边献青春的想法。
賈参谋为何组织、收集各群网讨论大雪崩的目的,后来我也明白了~揭开当时的一些真实面目。雷财刚同志的这三段话确实也激励我写“抗雪救灾”拙文的勇气。推心置腹的说,我满打满算在原步兵独立六团的军龄只有2年又9个月(1974年7月至1977年4月在定日县长所独立六团警侦排和定结县日屋连队),1973年吉隆县敏村八号沟六连驻地遭遇雪崩浩劫本人不知实情,不知从何处下笔。但我的军龄16年都是在边防连队(哨所)与干部战士生存生活的艰难环境中一起冲“锣锅”走过来的。所以,对曾经凡是在艰苦边防一线连队(哨所)指战员有着一种特殊战友情谊,何况雪崩大事件呢?我决心排除一切困难和顾虑,以自已笔尖的微弱之力把雪崩雪灾乃至派生的次生灾害、抗雪救灾全貌写出来献给读者、献给老部队或者需要的单位留存,传承来者。

从2017年5月11日至2024年11月14日止,七年多来,我收集,整理,先后五次书写1973年“02·28”雪崩雪灾,前四次都不满意,有些关键人物姓名、事件始末不知。如唐伟同志讲述小罗等三人送信人的真实姓名;20多名烈士入棺之前由那些人给遗体洗澡更衣;军区抗雪救灾工作组一名同志在马拉山兵站为何献身?军区抽调的两台推土机前往马拉山推雪,在距马拉山还有几十公里路程,为何坠入佩枯错湖而牺牲两名同志?1973年3月,在吉隆空投物质的空军部队研究是那支空军部队?这些人名和情节都是谜。要揭开这些谜,是需要时间关注和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感到很欣慰的是2023年年末到2024年初,与西藏日喀则市某乡建设“红色美丽村庄”“采访组”一行采访“陕甘川渝”四省(市)曾经在162团及日喀则军分区司政后机关部门等工作过的同志,相识了过去在部队的老领导和为我提供资料的一些老同志,采访到从2017年以来,七年多来未收集到的资料,进一步充实完善了1973年“02·28”雪崩后抗雪救灾的详实内容:

1、2023年12月28日、29日,分别在陕西省西安市唐城宾馆会议室、在甘肃省武山县康鑫宾馆四楼会议室,采访到曾任独立六团机要参谋的马贵明、贾鸿泰两位同志(曾是团里“02·28”抗雪救灾指挥部的成员),对当时住宿在敏村阿旺老奶奶家的住房和工作情况,增添了新的内容。
2、2023年12月29月下午在甘肃省武山县康鑫宾馆四楼会议室,采访到曾任独立六团卫生队军医楊世福讲述团卫生队队长杜树俭率领卫生队所属医务人员为停放在吉隆荣哈团部大礼堂内四连、六连因雪崩罹难的二十多名指战员洗身更衣入棺的情节。
3、2023年12月3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新胜利宾馆10楼会议室进行座谈时,我在与机要参谋楊生元闲聊中,他谈到推土机误入聂拉木县佩枯错湖的始末,整理成章【于2024年12月01日推荐给《雪域老兵吧》发表。1972年3月,为修建聂拉木县境内古措道班至马拉山公路时任总指挥的日喀则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米德明的后嗣阅读后写留言:“关于修建‘从聂拉木县境内古措道班(从中尼公路分道)至马拉山脚下大约有7、80公里的路程’这段新公路,父亲米德明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为节约经费和人力,从多次勘察→实施→完工的整个过程,并于1972年8月22日完工当天填写七律一首:朗玛山下红旗展,军民共挥镐和铲;劳动愉快歌声响,为了建设新边疆。八月廿二路修建,牧民运输方便多;战备迂回是捷径,利民利军好成双。陕西~怀念老父亲”。“感谢记录当年那些老兵,记录那些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祖国边疆的忠魂熱骨,他们是最可敬之人”】。

4、2023年12月31日上午,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路245号采访了“年过古稀之年,曾任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原独立六团六连驻地遭遇当夜,时任副排长唐伟同志讲述其组织指挥抗雪救人的亲身经历”,很多细节清楚明白了。
5、2024年1月2日上午,我们采访组在四川温江全季酒店8706房间,等候对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政治部原宣传队干事王小玲女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医院医生王艾珠女士实施采访。王小玲女士先期到达全季酒店,我与王小岭女士谈到1973年2、3月独立六团遭遇雪崩浩劫之事时,王小玲女士谈及到其当年前往樟木时,为七连遭遇雪崩罹难者做花圈…。尔后返回日喀则军分区又参加到吉隆慰问演出期间所见所闻…。
6、2024年1月25日晚上19点51分,受西藏吉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德吉邀请与我建立了个人微信后。德吉局长于次日回复了其在县志查阅的1973年县志及抢险救灾记载史料。与此同时,我曾经服役的部队一位领导查阅团史无记载雪崩及抗雪救灾史料,在某《军事志》里查阅到记载一段文字资料发给我,应证了当年军地史料记载与抗雪救灾实情,弄清楚了当年抗雪救灾记载的文字与事实真相形成鲜明对比。
7、2024年10月26日,吴祖光同志向我发来1973年2月28日清晨罗承志、陈思材、楊炯明等三同志真姓大名及送信到二营部驻地→汝嘎途中的千难万险经历。然而,罗承志班长带领两名战士圆满完成送信任务返回连队。后来各级领导与罗承志班长谈话做其思想工作,“让其留在连队工作,并提升为干部”。罗不愿意提升为干部在部队工作,尔后,还背一个连警告处分退伍回家乡。
8、2024年11月3日,由申学银同志提供信息,秦显章同志讲述内地空军部队飞行员飞越世界屋脊冰峰雪岭1万米以上天空,飞抵吉隆县某地空投物质时,从施文坚团长到战士含泪高呼毛主席万岁的激动场面使人泪目到大米口袋上印有“川粮”二字未干的墨迹。
9、2024年11月14日,原独立六团二营四连三排七班班长张俊川概略讲述该连抗雪救灾工作情况。该班被抽调前往敏村八号沟六连驻地抗雪救灾。救灾工作结束后,是张班长总结了该班抗雪救灾工作情况。七班战士张志忠荣立三等功一次。该连一位网名“蛇湾国九爷”(甘肃)的战友说:“八号沟太熟了,米拉扎青前哨三年确实艰苦,雪崩后我在拉木牛场伐木班,也是我带领我们排在雪地里找木头改的棺材板,五十年来记忆犹新。”

1972年5月以后,独立6团5连将驻防敏村八号沟防区移交给6连驻防;1974年3月,独立6团机关撤离吉隆沟移至定日县長所驻防;1营驻守贡当方向防区部(分)队撤至昻仁县煤矿挖煤、拉孜县驻防。独立6团2营成建制划归独立5团管辖。为此,敏村八号沟及前哨第二次由独立5团某连队驻防。
2024年11月是第五次书写1973年西藏日喀则军分区原独立六团所部指战员全力抗雪救灾事迹,我想要弄清楚的一些情节情景基本弄清楚了【(如:独立六团一连、四连、五连、六连、七连因雪崩遇难35名同志姓名、次生灾难的地名及缘由,以墓碑姓名数据为准;由张胜利、馬貴明、艾绳金、悦康、賈瑞华、李明树、李炳田、聂勋志、楊纯刚、何学平等同志提供雪崩中牺牲的20多位烈士入伍时间(原来没有入伍时间)。同时纠正了原烈士名录中“柳林山”误写成“排林山”;“郭文信”误写成“郭文培”。把六连驻地遭遇雪崩牺牲的25名烈士碑文:“…抗雪救灾不幸牺牲”修改为“…连队驻地遭遇雪崩不幸牺牲”;见证发生雪崩情景时间及第一见证人是~哨兵小袁同志;见证雪崩后全景第一见证人是唐伟同志;笔者亲聆唐伟同志讲述指挥抗雪救灾情景;六连遇难者张兴年是最后一名显露出来的时间;知晓六连罗承志〖(四川三台县人、班长、党员,已病故)、陈思材(四川达县人,党员)、楊烔明(四川江津县朱沱区人,党员)等三名同志,由当时三排排长雷世金和副排长唐伟决定同意去送信的,由吴祖光同志于2024年10月25日提供)〗等三名同志送信到二营部,由营领导及机要参谋聆听了他们报告六连驻地遭遇雪崩情况;夏村、敏村村民抗雪救灾有关群众名字得到应证;当年军地记载史料得到见证;得知为六连遇难者由四连部份同志前往拉木牛场伐木场,从雪堆里挑选原来伐木锯断堆码好的木料堆中选择木料改木板往团里运送,为二十多名罹难者做灵柩;为罹难者洗澡更衣入棺的同志姓名;得知西藏军区司令部工作组在马拉山兵站遇难同志的姓名;知晓西藏驰援推土机误入佩枯错湖的缘由;为何由内地空军部队对吉隆军民实施空投物质等情景】,自感欣慰。

七年多来,有88名同志先后参与1973年“2·28”雪崩雪灾讨论、讲述、写回忆、有的同志多次为我提供资料、照片;我持之以恒坚持收集资料,反复修改,去粗存精,不断充实、完善《抗雪救灾》的新章节、新内容、新人物;为我书写、摘录资料、整理衔接、书写文章29篇(其中收集馬贵明、刘德金二同志各1篇佳作);1973年军队和吉隆县记载史料一並录入,形成抗雪救灾究竟是边防五团四连还是独立六团六连作鲜明对比,还原历史真象。总字数12万8千余字(不含读者470多人次写留言2万3千多字,一并整理记载入册),全方位概述了1973年原独立六团所部指战员及西藏军区司政后、吉隆县宗嘎区干部群众及西藏自治区党委直至党中央、国务院、内地空军部队等单位抗雪救灾的始末经历,基本圆满收官,还原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宗嘎区(现宗嘎镇)敏村八号沟六连驻地遭遇雪崩雪灾以及派生的次生灾害真实情景。终以此篇为1973年“02·28”雪崩浩劫,抗雪救灾终结篇,今年有望印刷成册赠予我曾经服役的老部队和吉隆县有关部门存阅。
柒佪春秋又半年,持之以恒收点滴。残笔耕耘不间断,墨迹淡泊记肤浅。
写至心酸搁下笔,宁静眼明再续写。感恩诸君献言喻,告慰亡魂慰吾情。

在此,向88位同志再次致以崇高的敬礼!感谢您们为我书写《抗雪救灾》所付出的心血!使我圆满收官整理成册;祝您们暨家人蛇年大吉、阖家幸福、吉祥如意!现将88名新老战友、地方同志的尊姓大名分享于诸君(排名不分先后。有的同志是网名。若有遗漏的同志或者错别字请原谅):
贾瑞华、馬贵明、袁玉光、徐文貴、张胜利、李炳田、王德龙、刘大荣、杨明中、冠平德、张永坤、熊和平、姬乃耀、李芳明、李光明、楊思共、雷财刚、楊纯刚、李明树、陈庭强、石清祥、李元明、杨国玉、王小平、刘洪光、王传玉、孙克禄、贺俊生、杨学友、杨顺刚、周润富、罗彦海、张德红、朱守怀、赵中良、吕能文、李会林、李树湖、馮润元、贺荣信、冉隆兵、陈宗炎、邓明仁、李元伦、谢增行、邓永高、唐明辉、楊继鸿、凌钦福、聂勋志、张登亮、艾绳金、宋文良、刘玉荣、楊生元、姚润四、木有易、易吉林、路义和、楊成其、楊巨仲、张子平、魏家明、吴克胜、黄乾尧、雪山哨兵、爱好和平、木昆、悦康、苏可耀、何学平、邓和平、王小玲、刘益舜、石生书、戚登胜、李德国、唐伟、刘德金、笑口常开、新浪博客IuCK路客、尹強、德吉(藏族、女、曾任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吴祖光、申学银、秦显章、張俊川、徐兆刚。
2024年12月写于重庆巴南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