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效仿檀渊之盟,答应皇太极的议和,会怎么样?
在明朝末年,后金渐渐强大起来,不断骚扰明朝边境,明朝内部还有农民起义,可谓是内忧外患不断,而当时皇太极也确实想跟崇祯帝议和,但是被崇祯拒绝了,如果崇祯帝同意了议和条件,能否效仿檀渊之盟与后金息战呢?答案显然是不能。
首先明朝与后金的关系与檀渊之盟中宋辽的关系不同。辽国虽然也是游牧民族政权,但辽国文化比较开明,对汉人也没有歧视,不像后来的清朝汉人天生比满人低一等。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统一中国,奈何谁也吃不掉谁,于是有了檀渊之盟。在这个盟约里宋与辽是平等的,是兄弟国家,大家实力差不多,于是休战各自发展自己。宋辽和平百年,如若不是宋徽宗撕毁盟约,恐怕宋朝能更加发达。
而在明末时期明朝和后金的关系是宗主与反叛者的关系,后金是从明朝分裂出去的,两者本来就不平等,明朝人看不起后金,不愿与他们平起平坐,而后金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文明很落后,只知道烧杀抢掠,哪怕这个时候签订和约,日后后金还是会来骚扰明朝边境抢夺物资,所以议和不是长久之策。
在当时崇祯有三种选择,联合闯王灭后金,这是上策;联合后金灭闯王,这是中策;独自面对后金和闯王,这是下策。可是当时的崇祯选择了下策。如果选上策,联合闯王灭了后金,关外稳定,内部无非再封一个藩王,毕竟李自成目光短浅,能被封王他就很满足了。如果选中策,联合后金灭了闯王,那么关内稳定,后金也没有实力入关,但保留了中华文化,也算是不错。
那么崇祯为什么选择下策呢?说白了还是放不下面子,不想大明跟后金平起平坐也不想对闯王低头,硬着头皮两线作战,怎么可能不失败。当然,如果当初崇祯肯南迁稳定南明局势,凭借大明半壁江山,南明也完全有实力与清朝划江而治,可惜崇祯帝不想那么懦弱,于是吊死在了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导致南明群龙无首,冒出好几个皇帝,谁也不服谁。南明内部矛盾不断,又怎么能抵挡清军南下。
都说崇祯帝勤政,但他也确实做了一个最错误的决定,可惜了汉人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