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龙文鞭影》故事之1.序
《龙文鞭影》原名《蒙养故事》,明代万历时萧良有撰。后经杨臣诤(zhèng)加以增订,改名《龙文鞭影》。“龙文”是古代一种千里马的名称,它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奔跑驰骋。作者的寓意是,看了这本《龙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为“千里马”。
萧良有,字以占(zhàn),号汉冲,汉阳人。自幼聪颖异常,有神童之誉。明万历八年(1508年)会试第一,任国子监祭酒、史馆修撰等职。
《龙文鞭影》浓缩了《二十四史》《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中国历史上诸如孟母断机、毛遂(suì)自荐、荆轲刺秦、鹬蚌(yù bàng)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个人物典故和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
在我国古代传统蒙学中,作为幼学课本,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外,另一本重要的幼学读物便是《龙文鞭影》。相较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几种蒙书,《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部知识性蒙书。
为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经典,近年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特别为考生设置了《龙文鞭影》的背诵,《龙文鞭影》在当代的蒙学意义可见一斑。
【附】“清华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中两个专业的申请条件:
1、“人文科学实验班(经学)”专业申请条件:
1)热爱中国文化,品行端正,以学习与研究儒家经典为终身职志;
2)受过较系统的蒙学教育,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龙文鞭影》;
3)有较好的经学基础,能背诵“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周易》、《诗经》中的一种;
4)有初步的文字学基础,学习过《说文解字》,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
2、“人文科学实验班(出土文献)”专业申请条件:
1)热爱中国历史文化,愿意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事业;
2)熟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阅读过《史记》、《左传》,及其他先秦文献;
3)对古文字有浓厚兴趣,阅读过《说文解字》,了解小篆及甲骨文、金文、简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