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民投稿 伊河编发】
我1973年入伍,1977年退伍后,因为没有社会关系,我被安排到一家机修厂锻造车间当了5年又脏又累的变渣工人,后被公开选调为党办秘书,不料竟做了副局长的女婿,又在公司中高层管理岗位工作30余年,副处级干部退休。
回顾自己近七十走过的路,我深深体会到,唯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
我是1955年2月出生的,家在洛阳西郊。我出生不久,第一拖拉机厂在我们家附近开工建设,也就是从那时起,共和国十大厂矿企业相继在洛阳西郊开工建设,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因风风火火的“一五”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然而,厂矿企业开工建设,我们家及周边成千上万的居民没了土地,统一改为了城市户口。我们家原本给生产队种地,计工分,年底分钱,但是没了土地,父亲和哥哥们后来陆续进了工厂,当了工人。
我上到初二时,父亲意外病逝,家里缺了大劳力,我们家7口人的生计成了问题,我只得辍学回家。
但是,我当时在班里是班长,我的作文经常受表扬。老师觉得我不上学,太可惜,到我家做我母亲的工作,想让我回学校继续读书,但我不忍心看到母亲太辛苦,只得谢绝老师的好意,到工厂当了一名学徒,一个月18元工资,这了这笔收入,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然而到了1973年一开春,我的大弟也当了学徒,家里有了新的收入,当时正好部队来征兵,有学徒工友报名参军,我也产生了想当兵的想法,我说通母亲也报名参了军。
新兵下连后,我被分到了连队炊事班,然而,当时我积极性却并不高,我是来当兵的,不是来做饭的,一心想到战斗班里去。
但是有一天,班长找我谈心,他说当兵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党的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部队不允许讨价还价,必须服从命令,而炊事班是最能培养和锻炼人的地方。班长的话我听进去了。
这时候,我认识的二班一个老乡悄悄给我说,在咱们连队,除了战斗班特别优秀的以外,在连队立功受奖乃至提干,炊事班相对还是比较容易些,因为炊事班大伙都不想来,嫌脏嫌累,觉得当炊事员没出息。
他还说如果把饭做好了,把地种好了,把猪喂好了,想不进步都难,他还说,现在的副连长就是以前的炊事班长。
然而,当时他们说的我也都能听懂,可我的心里还是想到战斗班去,但手头的工作一点没敢马虎。
一个刚入伍的社会青年,身上的青涩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一点点熔化。
1975年3月的一天,连队开展“学雷锋事迹,讲身边故事”报告会,各班至少推荐2名同志参加全连的讲故事活动,我们炊事班在推荐谁人选时却遇到了点问题。班长接连找了3个同志准备上台演讲,可他们都推脱文化水平不高,也不会写文章,上不了台面。
当找到我时,我并不害怕写东西,上中学时,我的语文成绩好,写作文并没觉得费力,还总受到老师的好评。到炊事班后,班长和战友们起早贪黑为大家做饭的一幕幕,我都看在眼里,尤其是班长亲自干,每天第一个起床,天还没明,馒头都蒸好了,还经常关心班里同志的学习和进步,榜样的作用很突出。对,我就写班长在本职岗位学雷锋的故事。
没想到,在听完我的演讲后,指导员和连队干部、包括台下的战友们,都禁不住点头。我的演讲在连队一炮打响。没多久,我被调整为连队候补文书,和通信员一起成了连部的兵,而之前连部文书已被列入预提干部对象,不久就要参加集训去了。
后来听通信员说,那天的故事会后,连长和指导员讨论,说没想到张国民的文笔还挺好,口才表达能力也还行,炊事班长也说他综合素质不错,那就调连部当文书吧。
阳光向上的战友,成了我成长的榜样!
当文书后,我负责出连队的4块黑板报,协助连首长整理各种登记和报表,跑机关送材料取资料,我感觉比在炊事班有意思多了。
就这样,我在连队当了2年文书,到了1977年,连队准备上报我为预提干部苗子时,没想到当年仅给连队一个指标,但是连队有3名符合条件的,在讨论名额给谁的时候,一个战斗班班长的得票数比我多一票,我落选了。
我感到很没面子,这么努力工作,却因指标而落选,但是,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战士,我无条件接受了党支部作出的决定。年底的时候,老兵退役时我离开了部队。
然而,当年回到洛阳的退伍老兵,一些有关系有背景的,大都进了公检法或工商等部门,我们家没有这些资源,只能听天由命了。
社会很复杂,是随波逐流,还是逆境里奋起,我选择了后者。
后来,我和其它部队回来的20名战友,一起被分配到一家有1600多名职工的机械修配厂,且多数退伍兵又被工厂安置在最苦是累的铸造车间一线岗位。
熟悉铸造车间的人都知道,铸造车间最苦最累的活,炼钢变渣工算是其中之一,而身高一米七三的我,就是其中一员。
人们做饭炒菜时,往往要往菜里添加油盐酱醋等各种佐料,炼钢时,也要根据不同需要,向钢水里添加不同的“佐料”,加入一定比例的合金达到预定的钢液成分,加入石灰利于渣的特性……
然而,由于受当时生产工艺和自动化程度低的原因,添加这些“佐料”时,车间灰尘特别大,温度异常高(1500℃的钢水,离钢包1.5m左右,就有明显的烘烤感觉,常人待不了1分钟)。
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炼一炉钢,需要加入50-80袋、每袋20公斤的料,这些料要用手一袋接一袋地往钢包里添料,高温、料重、再加上防尘口罩捂在面部,人几乎喘不过气来,一般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干一会儿就受不了,而我,这样的工种一干就是5年。
期间,我还干过锭坯清理工、钢板切割工等又苦又累的工种。
但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改变我坚持多少年的读书和写作习惯,我业余时间给厂部报纸投稿,我写的散文还上过洛阳日报,被工友戏称是“工人记者”。
1983年,工厂实行党政机构分设,公开选拔厂办党委秘书,而我由于是退伍军人、一线工人,又经常有作品见报,我幸运地被选为厂党委秘书,试用期半年。在新的岗位上,我天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位,到期顺利转正。
1987年,我被提拔为厂团委副书记兼秘书,挤身厂中层干部行列,之后,又在厂部车间主任、机关科长岗位工作了30多年。
2017年,我从厂工会主席岗位上退休。
自己这几十年来走过的路,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能够在环境里保持清醒和努力,让奋斗成为前行的习惯!
上进能娶到媳妇,奋斗能改变命运,勤奋更能创造未来!
【原创作品,图片选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