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硬气总统:妻女被日军杀害,索赔80亿被拒后,杀光日军战俘

梅梅评历史 2025-02-21 16:58:50

二战期间,日本法西斯侵略了许多国家,他们的铁蹄所到之处,皆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他们在中国,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30 多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在东南亚,他们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1945 年,随着二战进入尾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在菲律宾的马尼拉,绝望的日军开始了疯狂的反扑。

他们将怒火发泄在无辜的平民身上,一场持续一个月的大屠杀就此拉开了帷幕,马尼拉这座曾经

无比繁华、充满生机的城市,瞬间沦为一座人间炼狱,连总统的妻女也没能躲过这场浩劫……

一、日本的野心与菲律宾的沦陷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膨胀到了极点。

当时,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东北,开始将魔爪伸向中国全境,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获取丰富的资源和战略要地,开始谋划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企图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进而与西方列强争夺世界霸权。

菲律宾,作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殖民地,自然成为了日本南进战略的关键目标之一。

菲律宾地处东南亚和太平洋的交汇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它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扼守着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 ,控制了菲律宾不仅可以切断美国与亚洲的联系,还能为日本进一步南下获取石油等资源提供跳板。

就这样,在1941 年 12 月 8 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仅仅 10 个小时后,日军便迫不及待地对菲律宾发动了进攻。

日本陆海军航空队 500 架飞机从台湾出动,对吕宋岛上的美军航空兵基地展开了轰炸,一举将美军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伊巴机场上的 200 架飞机炸毁一半,其中对日军威胁最大的 “空中堡垒” B - 17 式轰炸机有三分之二被毁于地面,日军迅速取得了空中优势。

同时,日军先遣部队以 1 个营攻占了吕宋岛以北的巴坦岛。

随后,日军陆海航空队连续攻击,美军在菲律宾群岛中南部残存的飞机基本失去反击能力。

12 月 10 日,日军分别夺取在甘米银岛和阿帕里、维甘、黎牙实比三处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实施合击。

日军航空兵还轰炸了马尼拉湾的甲米地和苏比克湾的乌朗牙坡海军基地,炸沉美军舰艇 4 艘,炸毁海军巡逻机四分之一。

至 12 月 17 日,麦克阿瑟被迫把在菲律宾剩下的飞机、军舰撤往澳大利亚等地,日军完全掌握了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成了预定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

之后,日军开始对菲律宾进行第二阶段作战。

12 月 22 日和 24 日,日军分别在吕宋岛的仁牙因湾和拉蒙湾登陆,25 日在和乐岛登陆。

17 天之内,日军成功实施了 9 处登陆。

在日军的迅猛突击下,美军损失惨重,马尼拉的防线迅速被突破。

12 月 26 日,麦克阿瑟下令撤出马尼拉,将部队集中于巴丹半岛的预设阵地进行抗击。

1942 年 1 月 2 日,日军攻占马尼拉。

1 月 10 日,日军对巴丹半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美军和菲律宾军队在巴丹半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防守战,双方在热带丛林中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斗异常惨烈。

美军和菲律宾军队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由于日军的兵力和火力优势,以及美军援军无法及时到达,巴丹半岛的防线最终被日军突破。

1942年4月9日,巴丹半岛的美军和菲律宾军队被迫投降,这是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受的最大一次失败。

日军随后对投降的美军和菲律宾战俘进行了残酷的虐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巴丹死亡行军”事件,数万名战俘在行军过程中被虐待致死。

1942年5月6日,日军攻占了科雷吉多尔要塞,美军和菲律宾军队的抵抗彻底失败,菲律宾全境沦陷。

二、马尼拉的血色地狱

菲律宾沦陷后,日军对菲律宾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和屠杀,许多无辜的平民被杀害,菲律宾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之中。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渐取得了优势,开始对菲律宾发动反攻,这年10月,美军在莱特岛登陆,菲律宾的光复之战正式打响。

当时,日军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

陆军大将山下奉文深知局势不利,下令将马尼拉设为不设防城市,希望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并将部队撤往山区,准备打持久战 。

然而,日本海军却拒不执行这一命令,海军少将岩渊三次带领着部分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大队,决心死守马尼拉,他们认为放弃马尼拉是耻辱,宁愿在城中与美军决一死战。

于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在马尼拉城展开。

日军在城内负隅顽抗,而美军则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兵力优势,逐步推进。

在这场战斗中,最悲惨的莫过于马尼拉的平民。

困守城中的日军,在绝望和疯狂的驱使下,将怒火发泄在了无辜百姓身上,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就此拉开帷幕。

日军如同恶魔一般,在马尼拉的大街小巷横行肆虐。他们见人就杀,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儿童,都未能幸免于难。

在圣保罗大学,这群毫无人性的侵略者制造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惨案。

他们先是在大学餐厅里摆放了一些点心,将 994 名菲律宾儿童吸引过来。

当孩子们放松警惕,开心地吃着点心时,一个日本士兵竟拉响了藏在灯架内的集束手榴弹。

瞬间,悬挂在孩子们头顶的五盏枝型吊灯发出轰鸣的巨响,屋顶被掀飞,孩子们被炸得血肉模糊。

那些侥幸没有被炸死的孩子,也被日军用机枪疯狂扫射,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日军的残暴之下。

1945年2 月 3 日,在唐多区的达伊 - 帕克木材场,日军杀害了男女老少共计 116 名马尼拉平民;

在埃尔米塔和蒙廷卢帕的旧比立必监狱和新比立必监狱内,成百上千的囚犯在没有任何审判甚至没有罪名的情况下被无情屠杀。

2 月 9 日,日军在圣保罗学院,将 600 多名无辜民众残忍杀害。

次日下午,日本海军陆战队突袭红十字会总部,逐个对房间开枪,刺杀了超过 50 名平民,其中还包括两个婴儿。

2 月 10 日至 23 日,约 4000 名被羁押的菲律宾人在饥饿与酷刑的折磨下走向死亡。

2 月 10 日,日军在塔夫脱大道和帕德雷福拉街对包括菲律宾最高法院法官阿纳克莱托・迪亚兹在内的 300 多人进行机枪扫射;

在帕科,超过 300 名平民被屠杀,2 月 19 日至 20 日,在马尼拉的麦金利堡,大约 100 名神父、平民被屠杀。

在这场持续一个月的大屠杀中,平均每天有 3000 人遇害,死亡的菲律宾人总数达 10 万人以上,其中有一部分是死于美日两军的交火,但大部分菲律宾人是死于日军有组织的大屠杀。

菲律宾总统季里诺的妻女也未能逃脱日军的魔掌,她们遭到了日军的疯狂凌辱,最终惨死在日军的刀下。

日军的暴行,让整个菲律宾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仇恨之中。

三、战后索赔与愤怒报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终于落下帷幕。

对于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菲律宾来说,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痛苦的终结,据统计,菲律宾在二战期间的死亡人数高达 111 万余人,战争损失超过 80 亿美元。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更是菲律宾人民难以磨灭的伤痛。

菲律宾决定向日本提出战争赔偿,以弥补国家和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巨大损失。

菲律宾政府经过仔细核算,向日本提出了高达 80 亿美元的赔款要求。

这一要求对刚刚经历战争的菲律宾而言意义非凡。

一方面,这是清算日本战争罪行、追求历史正义之举,菲律宾人民期望借此能让日本正视错误,担起应尽之责。

另一方面,这笔赔偿也是菲律宾战后重建的关键资金,战争使菲律宾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经济陷入瘫痪,有了这笔赔偿,菲律宾便能重建家园,恢复经济,抚慰那些在战争中受伤的心灵。

然而,日本方面却以“经济困难”为由对菲律宾的索赔要求断然拒绝。

日本声称,自己在战争中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内经济陷入了困境。两颗原子弹的轰炸,让广岛和长崎成为了一片废墟,无数日本民众在战争中丧生。

战后,日本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重建国内的基础设施,恢复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为自己无力承担菲律宾提出的 80 亿美元赔偿。

但实际上,日本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日本在战争期间,通过掠夺被侵略国家的资源,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这些财富,为日本的战争机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且,日本在战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一系列援助措施,帮助日本迅速恢复了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完全有能力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日本拒绝赔偿,还源于对菲律宾的轻视。

在日本看来,菲律宾在战争中并未真正将其击败,其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美国的力量。

因此日本认为,菲律宾没有资格向自己索要如此高额的赔偿。

日本这种傲慢的态度,不仅是对菲律宾人民的再次伤害,也彻底激怒了菲律宾总统季里诺。

怀着满腔的怒火与坚定的复仇决心,季里诺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既然日本不愿意赔偿,那就用日本战俘的生命来抵偿!

之后的每一天都有一批日本战俘被押赴刑场,沿途菲律宾民众纷纷拍手称快,他们积压在心中已久的仇恨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日本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顿时慌了手脚。他们一方面对菲律宾的行为提出强烈抗议,声称,处决战俘是违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行为,另一方面还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向菲律宾施压,要求他们停止处决战俘的行动。

但季里诺丝毫不为所动,处决日本战俘的行动在菲律宾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在日本与菲律宾僵持不下的时候,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介入菲日之间的纠纷。

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调解日菲矛盾,稳定亚洲局势,避免因日菲冲突引发更大的动荡;另一方面,美国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同时推动日本尽快融入其主导的国际秩序,将日本作为其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力量 。

在美国的调解下,菲律宾和日本开始了艰难的谈判,经过多轮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于1956年达成了赔偿协议。

根据协议,日本同意向菲律宾赔偿 5.5 亿美元,这笔赔偿分 10 年还清 。此外,日本还承诺在 20 年内向菲律宾提供 2.5 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菲律宾的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

虽然这笔赔偿远远低于菲律宾最初提出的 80 亿美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笔金额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一定程度上,菲律宾借此重建了基础设施,恢复了经济,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

总结:

菲律宾与日本的这段历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仇恨的历史。

日军的残暴侵略,给菲律宾人民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痛;而菲律宾的报复行动,也让日本尝到了战争的恶果。

美国的斡旋虽暂时平息了冲突,但历史的伤痛却难以彻底愈合。

近年来,日本国内部分势力试图美化侵略历史、否认战争罪行,这种行径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警惕。

这段历史也警示着日本,若不深刻反思自己的战争罪行,继续一意孤行,不仅会严重伤害与周边国家的感情,更将会使自身在国际社会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张双兵. 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的跨国诉讼与历史正义[J]. 抗日战争研究, 2023, 33(2): 45-58.

2、约翰·托兰. 太平洋战争:1931-1945[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8: 312-325.

3、李伟. 菲律宾总统妻女遭日军凌辱,索赔80亿未果[N]. 环球时报, 2024年12月16日, A12.

0 阅读:25
梅梅评历史

梅梅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