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指发生了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
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一般分为A型和B型两类:
A型胃炎也叫自身免疫性胃炎,主要累及胃体/胃底,胃酸分泌显著减少,常合并恶性贫血。
B型胃炎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常见类型(占90%以上),本文重点叙述的是B型胃炎。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会发生癌变;
一旦萎缩性胃炎伴随肠化、不典型增生的阶段,依据轻重程度,会有发生癌变的几率。
简单来说就是:
1. 胃黏膜变薄了,能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少了(萎缩),有可能逆转,癌变几率低;
2. 还有细胞的长得变了模样,像是肠细胞的样子(肠化),也有可能逆转,癌变几率依然存在;
3. 有些细胞长着长着跑偏了,越来越像癌细胞(不典型增生),一般认为逆转困难,癌变几率相对增高;
从健康的胃,到胃癌,一般认为必经的路径就是以上这几个环节:

1.胃发生萎缩、肠化,叫做癌前疾病;(还包括胃溃疡、胃息肉 、手术后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
意思是,此时的细胞还算是正常状态,属于“不良少年”,不加管束,有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但是前途依然光明,只要迷途知返,还有希望逆转;
2.不典型增生,则叫做“癌前病变”,
意思说,细胞形态已经发生改变,不好好按照常规生长了,如不加控制,就可能沿着“变坏”的路径一路向前,最终发生恶变。
比如一个不良少年,已经开始学着hei社会的做法做人了,需要收拾了,但还不至于十恶不赦。如果不再管他,可能最终会沦为杀人罪犯。
萎缩性胃炎的分级
(1)0期:
胃窦没有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2)I期:
①胃窦轻度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②胃窦轻度萎缩+胃体轻度萎缩。
(3)II期:
①胃窦中度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②胃窦中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③胃窦轻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④胃窦没有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⑤胃窦没有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4)III期:
①胃窦重度萎缩+胃体没有萎缩。
②胃窦重度萎缩+胃体轻度萎缩。
③胃窦中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④胃窦轻度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5)IV期:
①胃窦重度萎缩+胃体中度萎缩。
②胃窦中度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③胃窦重度萎缩+胃体重度萎缩。
还有一种分期,是以发生萎缩的范围来分级的:
根据分布范围的不同分为c1、c2、c3和o1、o2、o3六种类型,分型是根据萎缩的范围来分的。
c其实指的是英文close的简称,指的是萎缩性胃炎闭合型的分型;
胃黏膜萎缩沿胃窦小弯向上发展,尚未累及到贲门,称为C型,即闭合型;
c1指的是病变局限在胃窦部,c2病变进展到胃角,c3病变进一步发展到贲门。
o1、o2、o3分期,指的是开放型萎缩性胃炎,程度比闭合型的更加严重。
黏膜萎缩累及到贲门,且一直向胃前后壁延伸,称为O型,即开放型,根据萎缩的范围依次为o1、o2、o3。

见下表:

从严重程度及癌变几率来看,依次是:C1<c2<c3<o1<o2<o3。
肠化生的分级肠化生,可分为:
(1)小肠型化生(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2)大肠型化生(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进一步又可分为五种类型:
①完全性小肠化生
②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③完全性大肠化生
④不完全性大肠化生
⑤混合型化生,可同时具有小肠和大肠化生
不管是上述哪种形态,都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级。
在400倍光镜下看3-5个视野,若肠化细胞占腺管1/3以下者为轻度(+),
占1/3-2/3者为中度(++),
肠化细胞占腺管2/3以上者为重度。

也有学者将肠化的面积分为0-3级:
0级粘膜中不含有肠化病变;
1级肠化占粘膜面积的30%;
2级肠化的面积介于30%-70%之间;
3级肠化的面积大于70%。
理论上,不完全性大肠化生更容易发生异型增生和癌变;肠化分级越大,越容易发生恶变。
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即不典型增生细胞仅限于上皮层底部,不超过上皮层1/3;
中度:即不典型增生细胞占全上皮层的l/3~2/3;
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占全上皮层的2/3以上。
通俗的说,不典型增生越重,距癌症就越近。
上皮内瘤变“上皮内瘤变”与“不典型增生”是同义词,涵义是相同的。
原来的轻度和中度异型增生归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则属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于早癌范畴。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 局灶癌、 黏膜内癌、 还有其他癌疑、 癌变趋势等等都是一回事,应该只有一个名词,就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简而言之,对于上皮内瘤变,不论是低级别或高级别,只须经内镜完整摘除或局部切除就已足够。

1.伴有肠化生的轻中度萎缩性胃炎可每2~3年复查胃镜;
2.累及全胃的重度CAG(OLGA系统和OLGIM系统分期为 Ⅲ和Ⅳ期)建议每1~2年复查高清内镜,轻中度、局限于胃窦的CAG建议每3年复查胃镜;
3.高清染色内镜显示边界不清的LGIN建议每年复查高清染色内镜,边界清晰、未行内镜治疗的LGIN建议每6个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
4.行内镜下治疗的IN或早期胃癌,建议治疗后3~6个月复查高清染色内镜,并按照胃黏膜的基础状态确定随访间隔;
5.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和监测流程:

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和监测流程
注:CE为化学染色内镜;NBI为窄带成像技术;FICE为内镜电子分光图像处理;H.pylori为幽门螺杆菌;UBT为尿素呼气试验;LGIN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OLGIM为基于肠化生的胃炎评价;PG为胃蛋白酶原;ESD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CAG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虚线框内为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