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技术是否先考虑应用于中高端市场,让有能力享受这样先进技术的人和机构买单,从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市场化进程。又能避免与普通劳动者“抢饭碗”,何乐而不为呢?
文/每日资本论
请系好安全带,无人驾驶或许要“快跑”了。
7月11日,“1公里1块钱的无人出租车你敢坐吗”的话题迅速冲上了热搜榜。低廉的价格自然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我想体验诶,这种计费方式挺好,挺划算的,毕竟7公里5块,统一收费,为何不试呢?”
反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部分网友表示,“城市建设发展,不能图热闹、抢热点、不计后果,转弯没人让行,造成拥堵耽误大家时间,谁来负责啊?不能为了一利忽视一弊。”还有网友调侃道:“无人驾驶出租车来了,出租车司机已瑟瑟发抖!”
事实上,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近日,一则网传文件截图显示,武汉本地巡游出租车公司称,由于网约车盛行,巡游出租车司机难以养家糊口,从而被迫退出。该文件更将矛头直指“萝卜快跑”,称其是“试运营”,不应“满大街接单”。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武汉当地的部分出租车司机表示,因网约车投放量越来越多,巡游出租车难以接到单,出车10小时的流水甚至只有之前的一半。
如果这是真的,从就业和社会稳定角度来说,无人驾驶的网约车已经触碰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了。
硬币的另一面是,7月11日和7月10日,因萝卜快跑日均订单上涨,百度港股两天涨幅接近13%,成交量迅速放大,并由此达到了无人驾驶概念股的集体上涨。
今年5月中旬,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一季度,武汉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已超55%,并在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
好消息接踵而至。也在近期,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并对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汽车事故责任问题做了明确规定,进一步为自动驾驶的普及与前景提供了法律支撑和保障。据媒体报道,从示范区到条例,北京有望成为自动驾驶落地标杆城市。
显然,通过萝卜快跑的发展以及遇到的问题,折射了无人驾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由点到线到面的各方态度。那么,问题来了——无人驾驶网约车到底会不会取代有人驾驶的网约车?无人驾驶的在中国市场的步子是否迈得过大?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技术,实现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控制汽车行驶的技术。从科技进步以及人类发展、国家战略的宏观层面来讲,无人驾驶技术必须得到持续的推动,而且要不遗余力地推动。未来,一定属于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是——有望提高交通安全、效率和便利,减少污染和拥堵,改变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好了,特点也是核心要素。现阶段,无人驾驶汽车安全吗?
若这里说无人驾驶车辆发生的车祸,或者因为无人驾驶车辆发生的故障导致交通事故、通行受阻等问题,那么支持无人驾驶车辆的一方一定会找出,如有人驾驶的车辆就不出车祸吗?有人驾驶的车辆就不出问题,坏在路上吗?
按照这个逻辑打口水战,没有赢家。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提高交通安全、效率和便利”。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技术是带来便利而非制造问题。为什么出问题,那肯定就是技术还不够成熟。既然不够成熟的技术,是不是在特定区域或条件下,有限地去验证,减少新技术研发过程中造成的问题?
不妨看看美国对无人驾驶车辆造成事故的处理案例。2023年11月,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Cruise表示,一位行人被另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猛烈撞击后,直接掉落至Cruise无人驾驶车辆前方。虽然无人驾驶车辆很快刹车,但这名行人已被卷至车下。
事故发生后,Cruise的自动驾驶汽车业务将全面停驶,包括配有安全员的有人监督驾驶也将被暂停,加州机动车管理局吊销了Cruise的无人车运营执照。随后,公司CEO Kyle Vogt和首席产品官Daniel Kan也相继辞职。Cruise还表示,在短期内将不会生产任何Origin自动驾驶车辆,同时还宣布该公司将大幅缩减未来的业务规模。
从案例来讲,美国人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但公允地讲,任何机构、任何公司对待科技创新都需要秉持更加严谨、更为科学的态度,而非“有人驾驶难道不出车祸?”这样的话来误导大众。新技术一定是用来提高和服务的,而非制造麻烦。这是核心问题。
不仅如此。单从无人驾驶汽车来讲,中美两国的道路交通、人口密度、车辆行驶习惯、非机动车行驶习惯、行人交通习惯,都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可以这么说,无人驾驶车辆若能占领中国市场,那将几乎可以畅行全球任何城镇。
但请扪心自问,中国城市交通条件和习惯达到了无人驾驶汽车“快跑”的程度了吗?曾有短视频消息显示,某人在高速上睡着了,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说真的,现在这个阶段,能够将自己小命交到自动驾驶技术敢于睡觉的人,心不是一般的大。
这并非大众对创新的抵触和不信任,而是基于目前的现实条件,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发展更为符合需求,心急不仅吃不到热豆腐,还容易烫到嘴。
接下来则是更为严肃的话题。想象一下,外卖小哥和无人外卖车同时等红绿灯,你会有何感想?
没错,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有人会成为时代的新贵,也有人会被甩下车。但AI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无人驾驶和汽车取代马车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有人和无人。
汽车取代马车的时代背景是工业革命,大量新的行业新的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催生了冶金、化工、采矿、道路桥梁等等行业,马车司机也可以转型成为汽车司机。如今的无人驾驶则不一样,相比它可能取代的就业岗位,它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实在太少。被淘汰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也不可能去从事AI产业或者其他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
那么,无人驾驶汽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难道人人都要做白领吗?就算大家都愿意,有那么多就业岗位吗?最核心的是,普通劳动者才属于多数。
这就回归一个道理,电商轻易地打败了曾经风光无限的线下百货商场,市值动辄千亿、几千亿元,但电商能代表中国企业吗?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包括了经济政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工作态度、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所造成的积极的外部效应、技术学习等)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这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人驾驶技术是否先考虑应用于中高端市场,让有能力享受这样先进技术的人和机构买单,从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市场化进程。又能避免与普通劳动者“抢饭碗”,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