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兄守关,吴璘与众将士同金兵血战和尚原,“璘功居多,超迁统制和尚原军马”;继兄镇蜀,吴璘承袭长兄遗志,力战金军铸成西北边疆“长城”;同兄共封,吴玠、吴璘均位列南宋七王,“涪王乃吴玠,信王吴璘继”。从戎四十载,从一普通士卒,到入朝进拜太傅,封王,吴璘如何为南宋立下擎天之功?
一、兄弟齐心,兄终弟继
建炎四年(1130),宋金为争夺川陕地区爆发了富平之战,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占据大优势的宋军战败,陕西五路大部地区丢失,而金国虽然取得优势,却也导致第一名将完颜娄室病逝。“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就在金国信心满满以为能够取陕川而灭宋时,一对兄弟站了出来,成为了他们的梦魇。
“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手握残兵几千,外是虎视眈眈的金兵,内无援军相助,本以为此地唾手可得,没想到的是吴玠、吴璘兄弟竟然守了下来,吴玠数次勉励将士,吴璘阻碍金军不得合围,兄弟联手最终大败金军。“愤甚,谋必取玠”,刚刚成为陕西金军统帅的完颜兀术忍不了这口气,亲率十万大军再犯陕西。
同样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吴玠、吴璘面临的困境比诸葛亮可以说是只多不少,但他们依靠着谋略和英武,依然顽强抗金。面对不可一世的完颜兀术,兄弟二人又给予其迎头痛击,“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这是这位金国“四太子”从军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南宋之得仅延,吴玠、吴璘捍之也”,吴璘随兄戍守陕川近十年,前五年几乎年年与金军交战,直到仙人关一役,吴璘先是转战七昼夜与兄长会师,然后又率军死战不退斩杀大量金军,并最终与众将士合力打退金军。仙人关之战后,金人“不敢窥蜀者数年”,但直到吴玠病逝,吴璘继兄守陕川之志,都没能等到北伐的命令。
二、金人狡诈,誓死破敌
西北有吴氏兄弟拦阻金人的脚步,中原还有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崛起,金国主战派受挫,主和派趁机抬头,其头领之一的完颜昌提议“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甚至派出了曾经的“热血青年”秦桧返回南宋,说服宋高宗赵构选择屈辱求和。然而就在达成和约的前夕,金熙宗完颜亶对主和派进行打击,可赵构依然心存幻想。
绍兴九年(1139),宋金达成协议,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纳贡并重新划分疆土,金国则废黜伪齐,并归还其占据的河南、陕西一带土地。然而已经擢升为陕西诸路都统制的吴璘对议和并不看好,“金人反覆难信,惧有他变”,他依然坚持屯兵川地为后援,而不是立刻把军队都迁移到陕西。
此时朝廷想裁撤仙人关的守备,吴璘再度反对,并向四川制置使胡世将陈明利弊,得到后者的支持。宋朝以文制武是老传统了,胡世将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可以说是赵构安排在吴璘身边制衡他的人了,但宋朝只会逞口舌文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能文善兵的文人,而胡世将恰好就是后者。
绍兴十年(1140),金国撕毁合约,发动南侵,一月之间,割让的土地又重新夺回,而金将完颜撒离喝更是切割开了陕西和四川宋军,陕川大震,为了更好抗金,赵构许胡世将“便宜黜陟、处置军事”的权力。“懦语沮军,可斩也!璘请以百口保破敌”,吴璘这般豪气也激起了胡世将的壮志,“世将誓死于此!”主将如此,士卒焉不效死?
三、守边安静,朝廷屈辱
绍兴二十一年(1151),吴璘因“守边安静”,拜太尉,但这样的安静可不是像赵构那样“求”来的,而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绍兴十年(1140),面对金人的背盟,吴璘不仅说服了节制自己的胡世将一同拒敌,而且还敢写信约金将交战,以激将法引蛇出洞,包括被其兄吴玠打哭过的完颜撒离喝,皆非吴璘的对手。
在吴璘等人的力战下,失地逐步被收回,剡家湾之战,是吴璘的又一场扬名之战。为了遏制宋军的兵峰,金国统军蒲察胡盏、完颜习不主屯兵五万,凭险设营,自认为无忧。为了避免金军骑兵从高处俯冲宋军,吴璘先是向对方约战,在决战的前一夜命将士卷甲衔枚,趁天阴雾浓逼近对方。蒲察胡盏自恃勇武仓促出击,结果金军大溃。
就当吴璘能消灭这支金军,复平陕西时,却接到撤退的命令,原来是宋廷再一次选择了屈辱求和,其中的代价,包括了之前吴璘与兄吴玠共同血战守护的和尚原。为了“补偿”吴璘,宋高宗将他召回朝廷,加拜为检校少师,又赐田五十顷田地。
随着“绍兴和议”的达成,奸臣秦桧的地位可谓是水涨船高,为了巩固自己靠投降换来的权势,他“当仁不让”打压起主战派来,除了害死岳飞,解除了韩世忠、张俊的兵权外,还流放主战派的名臣赵鼎、胡铨等人。一坐在皇位上就开始制衡的赵构虽然表面上放任秦桧,但却在不停给吴璘等人加权,以展现自己的帝王心术,但屈辱求来的和平,终究只是泡影,总有一天会被戳破。
四、战胜转惊,入朝封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弑兄夺位的金帝完颜亮统兵六十万,分四路攻宋,入陕的是金国西路主帅名为徒单合喜,也是一位在未来能封王的存在。吴璘得知消息后,带病来到前线与其对峙,同时,他还向诸将分授方略,分四路收复失地,再一次打破金军企图速胜的计划。
同年,不得人心的完颜亮被刺杀,金军撤退,吴璘率军反攻,相继克复德顺军、镇戎军、大散关、环州等地。然而风水轮流转,宋孝宗赵眘继位后,宋廷为了再度与金国达成合约,命吴璘放弃收复的失地,为了避免新君猜忌,吴璘主动撤军,“敌乘其后,璘将士死亡者甚众,三路复为敌有”。
此次失败似乎让步入花甲之年的吴璘心有戚戚,加上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的沈介不像胡世将那般和自己政见相符,朝堂之上不乏攻击自己的政敌,为了保住自己的晚年,已经是力不从心的吴璘以退为进,请求入朝觐见皇帝以示心志,又在途中上表请求去职致仕。
这一套组合拳明显让宋孝宗慌了,不仅不准吴璘辞职,还搬出自己的老父亲宋高宗和皇太子赵惇来打感情牌,“朕与卿,老君臣也,可数入见”,甚至又拜吴璘为太傅、新安郡王,仍领四川宣抚使。不过吴璘早已不复年轻时的骁勇,为了西北安定的他既老且病,最终猝然长逝,享年六十六岁。
在南宋朝廷看来,只要能维持虚假的和平,河北河南可弃、陕西四川可失、岁币绢布可贡,甚至赵氏皇帝愿意向金称臣,接受金的册封。可若非吴玠、吴璘等心怀大义的将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赵构等主和派又从哪里来的资格与金人议和,金人自以为打得过的时候就悍然背盟,打不过就颐指气使议和,宋廷就视前线将士的血肉不顾,一次次屈辱求和,“南宋之得仅延,吴玠、吴璘捍之也”,此为吴玠、吴璘之荣,亦二人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