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博物馆(三):大同古城、丝路遗珍、平城盛景

牛爷大走四方 2025-01-31 16:30:34

(续接上文:魏都平城、百年帝都)

丝路遗珍。北魏是中国南北朝史最重要的一个王朝,是民族大融合、世界大交往与对话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魏都平城则是其中枢和大本营。平城人口百万,商旅不绝,在中国大地首屈一指,在世界版图中也屈指可数,堪称国际大都市,既为都城所在,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持续近一个世纪。

留存至今仍独领风尚的云冈石窟、斑驳陆离的玻璃器、金银器无言诉说着它的过去,也见证了人类文明在交流融合中的辉煌发展。

今天,尽管丝绸之路早已超越其作为交通线的定义,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但为人类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倡导将更加促进这种精神和价值的传播。

佛教东传。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旅通道,更是精神和文化传播之路。佛教传入中原,始于东汉,则大发展于北魏。北魏建国之初,沙门法果宣称皇帝即“当今如来”,拜天子乃是礼佛,故北魏佛教具有浓重的国家色彩。太延五年(439),太武帝平佛教圣地凉州,沙门佛事俱向东传,佛教造像盛行。由于佛教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皇权统治,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下令灭佛,6年后文成帝继位,复法。沙门昙曜在武州山主持开窟造像(今云冈石窟),此后平城进入了佞佛时期。

曹天度石塔。石塔系北魏天安元年(446)宫内小臣曹天度为祈求国家太平于平城所造。由塔身、塔刹两部分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美的单体石塔。

原存于朔县崇福寺,塔身1939年被侵华日军掠至日本,塔刹被朔县爱国人士暗藏保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回归的塔身运往台湾,收藏于台北国立博物馆。塔刹现存朔州马邑博物馆。

石雕弥勒坐像·北魏

石雕二佛并坐龛·北魏

石雕屋形龛·北魏

中西融合。太武帝灭北凉后,打通了中西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中西亚、西域各国的使者与商人云集平城,鲜卑乐舞、汉晋雅乐及西凉乐奏响于燕堂庙飨;中西亚的金银器、玻璃器、奇珍异果等进入平城人的日常生活,陈列于案几之上;含有西域、波斯艺术元素的忍冬纹、连珠纹等装饰图案成为当时流行纹饰。与此同时,西域的技艺传入都城平城,平城开窑烧造玻璃,使珍贵玻璃舶来品进入平常百姓之家,加速外来技艺中国化进程,推动世界文明大同。

石雕武士像·北魏

杂技俑·北魏

驮粮马·北魏

胡俑·北魏

彩绘陶镇墓兽·北魏

陶狗·北魏

花卉图壁画·北魏

波斯银币·北魏

陶骆驼及牵驼俑·北魏

平城盛景。这幅漆画以北魏都城平城街景为题材而创作的。公元四-五世纪北魏帝都平城各国使节、僧侣、平民往来频繁,南来北往的商旅云集于此,人口百万,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坊市之间异域舞者身着轻纱、肩披帔帛,在琵琶的弹奏声中跳起欢快的胡腾舞,引得围观人群鼓掌称喝;中亚胡商带来精美绝伦的玻璃器、金银器,使人不禁驻足流连。

平城佛教兴盛,寺院林立,高僧辈出,弘法传教的僧侣游走街市。整幅漆画内容反映了平城开放、融合、大度的气魄,生动再现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盛景。

陶马·北魏

陶骆驼·北魏

陶驴·北魏

半球形玻璃泡饰件·北魏

玻璃碗·北魏

玻璃壶·北魏

玻璃残器·北魏

玻璃小瓶·北魏

鎏金高足铜杯·北魏

银罐·北魏

龙柄银魁斗·北魏

银下颌托·北魏

银勺·北魏

银筷、银盘、银勺·北魏

银碗·北魏

三眼神壁画。2009年在大同市御东文瀛北路北魏壁画墓发掘出土。墓室甬道东壁绘三眼神,头上长有密卷长卷发,大眼高鼻,尖耳奇长,额头中间绘一只竖立的眼睛。身材魁梧,上身赤裸,环绕少许红色飘带,戴项圈、臂钏。下身着短裤,赤脚。左手下垂,执一兵器,右手持长柄兵器,守立甬道中,威猛强悍。其面向、服饰极具西域风格,是汉文化和西域文化整合的产物。

胡人牵驼和力士像壁画。2009年在大同市御东文瀛北路北魏壁画墓发掘出土。墓室北壁砖砌筑棺床立面绘胡人牵驼图和力士画像。胡人深目高鼻,卷发,朱唇。上身穿圆领窄袖长袍,下着长裤,腰束带,足蹬黑靴。左手执缰,右手握鞭,牵引一头双峰骆驼。力士几乎全身赤裸,肌肉发达,左手执杵,右手臂托棺床。这种胡人牵驼画以及赤裸力士画像是北魏壁画墓中较为罕见的一幅,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

莲花图壁画·北魏

石雕棺床。2001年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出土。细砂岩石质。棺床前立面整体呈倒“山”字形。

石板上部留白,中部上层横向雕刻波状忍冬纹带;下层雕浪尖纹带,其下三床足,床足间的石板并未凿空,石板面上留有清晰凿痕。

两侧足雕浪尖纹,中央足雕一兽面,犄角上扬,两眉粗壮,怒目圆睁,獠牙外翻,凶猛威严。

其中一块正面雕莲花四朵。这些纹饰最早流行于西亚和地中海一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石雕供养龛·北魏雕塑艺术。

随着开窟造像的兴盛,北魏雕塑艺术也迅速发展。既有宏大的仿木构建筑,也有细致的生活用品、明器等。劲健流畅的浮雕、细腻精丽的镂雕、跃跃欲出的高浮雕、饱满生动的圆雕,承继着汉代雄浑的传统,又受西方写实立体风格影响,力士像、忍冬纹、伎乐童子等流行题材源于佛教艺术,平城雕塑线条遒劲,健朗潇洒,造型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石雕武士像·北魏

石雕蟠龙柱座·北魏

石雕柱础·北魏

(未完待续·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2024-04-13

0 阅读:2
牛爷大走四方

牛爷大走四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