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博物馆(二):大同古城、魏都平城、百年帝都

牛爷大走四方 2025-01-27 16:28:43

(接上文“沧桑代地、战国兴城”)

魏都平城:平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的首都。自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皇帝,“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启北魏平城时代,至迁洛前于平城建都凡97年。

拓跋鲜卑以平城为基地,成就伟业。道武帝雄才大略,奠定封建国家;太武帝气吞万里,达成北方统一;冯太后、孝文帝“太和新政”,推动华戎一体。他们汇聚南北文明,兼容东西精髓,创造出奇迹般的辉煌,为古老的中华注入新鲜的血液。

百年帝都,气象万千,商旅汇聚,贡使络绎,成为北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北魏平城历史文化的精华,遗存至今。平城明堂遗址和方山永固陵,记录着鲜卑人封建化的足迹;“真容巨壮”的云冈石窟,标志着西来佛教本土化的开端;宋绍祖和司马金龙墓的文物,见证着南北朝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进程。斑驳拙朴的宴猎壁画,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军阵,异域风情的金银玻璃器皿会将我们带回到1600年前的平城。

盛乐时代:拓跋鲜卑离开古老神秘的嘎仙洞,走出大兴安岭。东汉初开始南迁,曾于美丽的呼伦湖畔留下足迹,最终进入“匈奴故地”,称雄于阴山南北的广袤草原。258年,首领力微在定襄盛乐召集部落联盟大会,形成一个奴隶制形态的国家,开始了“盛乐时代”。其后,拓跋鲜卑通过与西晋修好,继续南下入山西境,并涉足中原事务。310年,猗卢受封为代公,据有代北全境,以盛乐、平城作为南北二都,不久进爵为代王。什翼犍时重振各部,设置百官。386年,拓跋珪复建被苻秦所灭的代国,改号为“魏”,拓跋鲜卑由此出发问鼎中原。

平城建设:北魏京都平城是在秦汉平城县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分为宫城、外城、郭城。宫城位于平城北部,宫殿栉比,建筑恢宏。外城坊间开巷。巷通街衢,规划完整,布局严谨。郭城外东设东苑、太庙;西置郊天坛、西苑、武州山石窟寺(今云冈石窟);北建北苑、鹿野苑;南筑圆丘、明堂等。

板瓦、筒瓦:覆盖屋顶的陶制建筑材料,板瓦是瓦面较宽弯曲度较小的瓦,筒瓦为半圆形的瓦,由筒形陶坯对剖制成,覆盖在仰板瓦的交界处,构成筒瓦屋顶。北魏皇家建筑大同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大同市柳航里北魏明堂遗址和大同县西册田北魏瓦窑遗址发掘和采集出土的板瓦、筒瓦表面磨光黑亮,质地细密,形体较同期同类器物更为巨大。

板瓦最大者长84厘米,前宽60厘米,厚约3厘米;筒瓦较完整者长80厘米,外直径约24厘米。这是目前大同地区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板瓦、筒瓦,充分证明平城筑有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当年北魏建筑的皇家气派。

石雕柱础:建筑构件,房柱下的基石,是柱与地面的衔接部分。北魏平城遗址出土的柱础形制多为覆盆式。覆盆式柱础为上圆下方,有的通体素面,有的通体浮雕图案,以莲花纹和龙纹为主。雕刻精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堪称蒲剧时代特色的艺术珍品。

泡钉及饰件:建筑装饰构件,北魏时期一般与铺首衔环配套使用。在铺首的周围依次间隔排列着装饰精美的铜泡钉及雕花饰件。有的是鎏金光素无纹,有的镂雕多层花纹。纹饰有相逐的龙纹、缠枝葡萄纹、莲瓣纹、忍冬纹等,是多元文化集合产物。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北魏瓦当继承了汉代瓦当的风格,又丰富了瓦当的内容。大同出土的北魏瓦当主要集中在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柳航里北魏明堂遗址、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和大同县西册田北魏瓦窑遗址。

瓦当纹饰丰富、制作精致。当面装饰有文字、莲花、兽面、人面等。极具时代和地域特色。大同操场城北魏1号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是目前大同地区出土北魏时期瓦当种类最多的地点。其中兽面纹瓦当数量最多,制作十分规整,宽边轮,当面磨光。

模印兽首额头饰皱纹,瞪目狰狞,獠牙外翻,凶猛威严。该遗址出土的文字瓦当最为丰富,内容多为吉语。这些特殊的瓦当配以大型板瓦、筒瓦,同在这样大型的建筑遗址中出现,显示出原建筑的地位崇高,皇家气息浓厚。

铺首衔环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器物上的附件。铺首一般是作为衔环的底座,与环配套使用,集装饰、驱凶避邪和实用功能为一体。北魏时期较为流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展柜所展的铺首衔环多为北魏建筑遗址和墓葬中出土。其图案精美,雕刻生动,主图为兽面,犄角上扬,双目圆睁,以舌衔环。两角间饰忍冬纹、三角纹或童子等图案。环呈圆形或椭圆形,以素面或浮雕相对二龙为主,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京都平城·太和新政:北魏王朝顺应历史潮流,继承魏晋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民族文化。太和年间,孝文帝在冯太后的主持下,颁行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等制度,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力达到鼎盛。永固陵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文物反映了改制的成果,折射出太和新政具有深广的社会文化影响。

瑯琊王司马金龙。司马金龙是东晋皇族,其父司马楚之因受刘宋迫害而降魏,战功卓著,封瑯琊王。司马金龙袭父爵,官至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吏部尚书、太和八年(484)卒。其墓1965年发现于大同市石家寨村,随葬器物木板漆画、石雕柱座和石雕棺床均为稀世珍品,成组的甲骑具装俑、骑兵俑、武士俑、仪仗俑等集中反映了北魏军事和文化特色,是民族融合的具体体现。

石灯·北魏

钦文姬辰墓铭·北魏延兴二年(472)

司马金龙墓表·北魏

灰陶罐·北魏

釉陶马·北魏

“瑯琊王司马金龙”铭墓砖·北魏

釉陶牛·北魏

釉陶马·北魏

釉陶狗·北魏

釉陶牛·北魏

釉陶羊·北魏

釉陶猪·北魏

釉陶骆驼·北魏

釉陶镇墓兽·北魏

釉陶女乐俑·北魏

(左)釉陶跃马·北魏,(右)釉陶马·北魏

釉陶仪卫俑·北魏

彩绘女侍俑·北魏

石雕柱础·北魏

漆屏风画。1965年冬,大同市石家寨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共计五块木质漆画板,是一座漆屏风的主体部分。这些漆画的前后两面皆有图画,图侧刊写榜题。其上朱漆髹地,线描勾勒人物、墨书榜题。画内内容延续汉代以来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如帝舜、周太姜、卫灵公、齐宣王、晋文公、孙叔敖、汉成帝与班婕妤,以及孝子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

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榫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文明太后冯氏”。冯氏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曾两度临朝称制,由她主政和支持的“太和新政”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后尊为文明太皇太后。其陵寝永固陵位于大同城北方山(今新荣区西寺儿梁山),太和八年(484)建成,十四年(490)冯氏卒,入葬。陵园规模宏大,陵墓前有永固堂、斋堂、石阙、思远佛寺及御路等,是一处将墓地与佛寺相结合的独特的古代皇家陵园建筑群。其东北有孝文帝拓跋宏虚宫“万年堂”。方山永固陵拱形石门·北魏

石雕女佣·北魏

灰陶罐·北魏

石雕螭首·北魏

永固陵墓砖·北魏

(左)莲花瓦当·北魏、(右、中)石手夯·北魏

万年堂石雕武士像·北魏

(左)“忠贤永贵”瓦当、(右)莲花瓦当

(左)泥塑双莲瓣装饰件、(右)泥塑手臂残块

泥菩萨头块·北魏

泥菩萨手臂残块

泥塑双莲瓣装饰件·北魏

司马金龙石雕棺床。1965年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棺床由六块浅灰色细砂岩石板组合而成。

前立面石板呈倒“山”字形,上部以波状缠枝四叶忍冬纹作长方形边框,中间雕波状缠枝四叶忍冬枝叶即形态各异的伎乐童子和珍禽瑞兽。

伎乐童子均髡发,上身裸,帔帛从颈后绕两肘飘举,下身着犊鼻裤。所持乐器有钹、鸡娄鼓、排萧、琵琶、筚篥、横笛等。其下部三足间雕有水波纹壶门,三床足高浮雕四立士,力士身躯矫健,

两侧足的力士呈半蹲状,反举双手作承托状;中间二力士反身相对,呈胡跪状,一手反托上部的兽牙,一手抓着兽面两边的獠牙,布局严谨,雕刻精美,造型生动,是北魏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

颁布新令。太和年间,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支持下,颁行了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加速了封建化进程,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达到鼎盛阶段,为日后走向盛唐奠定坚实的基础。

(左)釉陶执箕俑·北魏、(右)釉陶仓·北魏

釉陶猪·北魏

釉陶狗·北魏

(左)釉陶磨·北魏、(右)釉陶执盆俑·北魏

(左)釉陶碓·北魏、(右)釉陶踏碓俑·北魏

(左)釉陶灶·北魏、(右)釉陶烧灶俑·北魏

釉陶羊·北魏

(左)釉陶井旁俑·北魏、(右)釉陶井·北魏

劳作图壁画·北魏。2008年4月于大同富乔垃圾发电厂(大同市南郊区仝家湾村南)建设工地北魏墓群9号墓内发掘出土。题记为北魏和平二年(461)。

这幅大型劳作图绘于墓室西壁。画面以弯曲的道路分为两个部分。壁画左侧尽管漫漶,仍可辨认出绘有毡帐、车舆、人物活动场面。

右侧保存较好,分别绘有舂米、牛马牧场、庖厨等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

整幅画面构图精巧,技艺娴熟,取材广泛,表现出当时的生产、生活劳作场面。

(左)铁斧·北魏、(右)铁镢头·北魏

石磨·北魏

铁镢头·北魏

司马金龙墓俑群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于1965年发现于大同市石家寨村。这支威武雄壮的军团就是北魏军阵的缩影。

队伍分为导骑、骑马仪卫俑、步行仪卫俑、步行戎装俑、侍从俑和甲骑具装俑等。士兵头戴兜鍪或鸡冠风帽,左手勒疆,右手平举兵器,整装待发。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武士俑、骑马武士俑共计210件,占陶俑总数56%,陶马也占有相当比例。陶俑基本都穿着于骑战的胡服,是汉文化和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未完待续· )

2024-04-13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0 阅读:2
牛爷大走四方

牛爷大走四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