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赢得了解放战争,蒋介石不得不带着国民党高层匆忙撤退到台湾。解放战争刚打响那会儿,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多数人都觉得国民党赢面大。那时候蒋介石的势力确实占上风,谁能想到才打了几年的仗,原本胜券在握的老蒋就被逼退到了台湾。
回顾国共内战的历史,毛主席曾提到,蒋介石手下有三员猛将,只要他肯重用其中一人,结局就不会如此糟糕。主席提到的“三名大将”到底是哪几位?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让主席这么看重?
他有个外号叫“小诸葛”。白崇禧在国民党里有个外号叫"小诸葛",连我们这边的军人都挺佩服他。听说这人特别精明,打仗时变化多端,对手根本摸不清他的路数。他在军事谋略上的造诣,在国民党内部堪称顶尖。即便是我军中以智谋闻名的林彪,也曾在他手下吃过败仗。这么牛的一个将军,老蒋为啥不提拔他?白崇禧的背景决定了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他并非蒋介石的亲信,而是来自桂系军阀阵营。多年来,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白崇禧生于1893年,在广西桂林度过了童年。得益于优越的家庭背景,他自幼接受了优质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这些特质助他在求学路上不断进步。1911年,孙中山带领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早在革命爆发前,年仅十几岁的白崇禧就看清了局势,意识到清政府的衰败已不可避免,继续跟随它没有前途,因此他毅然投身革命事业。白崇禧凭借出色的文化修养和军事才能,年纪轻轻就在革命队伍中崭露头角,迅速成为核心人物。1927年北伐战争打响,白崇禧带着第七军上了前线。这场战役让他和蒋介石有了第一次短暂的交集。
当时双方并未发生矛盾,蒋介石为了巩固统治,急需招募能人。他特别希望通过北伐战争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各地有军事实力的军阀和军事人才都是他积极争取的目标。作为桂系军阀的核心人物,白崇禧自然是蒋介石极力争取的目标。他在北伐战争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率领部队从南打到北,跨越整个中国,其作战能力令人惊叹。北伐结束后,他一度与蒋介石联手策划了四一二事件。然而,政变刚发生,党内就涌现出大量反对意见。孙中山生前主张与共产党联手,但蒋介石掌权后立刻翻脸,不仅撕毁合作协议,还疯狂镇压共产党人,一心要把国民党变成他个人的权力工具。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革命的初衷。
国民党内部不少人对蒋介石的崛起颇有微词,觉得他背离了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当时党内有资格竞争领导位置的并非只有蒋介石,于是各方势力开始联手抵制他。不仅党内高层有人反对,连一些军阀也加入进来,大家一致要求蒋介石下台。在反对蒋介石的阵营里,桂系军阀表现得特别抢眼,李宗仁更是摆出了要取代老蒋的架势。作为桂系的核心人物之一,白崇禧也明确站到了蒋介石的对面。老蒋心眼小,最恨别人背叛。白崇禧跟他作对后,老蒋自然不会再信他。但白崇禧本事大,又是桂系的核心人物,在国民党里也有地位,老蒋想动他也得掂量掂量。在抗战年代,白崇禧抛开私人矛盾,一心一意对付日本侵略者。
白崇禧研究了日军打法和我军特点,归纳出六条应对策略,还写了本《游击战纲要》。他在军事上的本事,确实比一般人强得多。台儿庄大战期间,他不仅出谋划策,还亲率部队与日军正面交锋,最终赢得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首场胜利。这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上下的抗日士气。这场战役刚结束,他就带领部队投入了武汉保卫战。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击毙了约15万日本侵略者,重创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次打击让日军元气大伤,很长时间都组织不起大规模作战行动。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在这些战役中展露无遗,但正是他的出色表现,反而让蒋介石对他心生戒备。白崇禧并非完全效忠于蒋,甚至还曾几次与其他势力联手,试图迫使蒋介石下台,这让蒋介石对他更加警惕。
在解放战争期间,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本可以为国民党争取更多机会,但蒋介石一直没给他发挥的空间。等到他终于被启用时,战局已经无法逆转,白崇禧也无力回天了。战事失利后,蒋介石计划撤往台湾,他邀请了白崇禧同行。与此同时,李宗仁也面临着相同的处境。蒋介石当年主动邀请李宗仁到台湾发展,还许诺给他重要的职位和丰厚的待遇。不过,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的为人,最终没有接受这个提议,而是选择前往美国。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后,他最终响应了我党的召唤,重返祖国,回到家乡探访。白崇禧本应做出明智选择,但他被蒋介石的花言巧语迷惑。老蒋承诺到台湾后给他高位厚禄,白崇禧信以为真,跟着去了台湾。结果?蒋介石根本没重用他,只安排了个无关紧要的闲差事。白崇禧晚年屡遭打击,1966年突然去世。他到底是意外身亡还是被人所害,现在已经没法查清楚了。
薛岳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另一位被忽视的将领是薛岳。薛岳13岁就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后来进了军校。还没毕业,他就因为能力出众得到了孙中山的赏识,直接当上了警卫团第一营的营长。1921年,薛岳在战火中成功保护了孙中山的夫人。当陈炯明发动叛乱时,他带领仅有的八百名警卫坚守大帅府,竟然击退了对方数万叛军。
薛岳对孙中山一直死心塌地,但当他接触到蒋介石后,立刻察觉出这两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薛岳和叶挺以前在一个团里共事过,他对叶挺和共产党都有所了解。后来蒋介石搞革命政变,薛岳觉得这事不对,不赞成,也不听蒋介石的命令。蒋介石气得直接把他撤职了。之后他加入了反蒋阵营,这让蒋介石大为光火。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负伤。疗伤期间,他目睹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不断,与孙中山在世时的理想背道而驰。这让他产生了退出的念头。薛岳原本沉寂,多亏白崇禧举荐才重返战场。在追剿红军时,他因战术多变,被冠以“小老虎”之名。他的策略让红军吃尽苦头,连主席都不得不提醒:“碰上薛岳,千万小心行事。”
薛岳最出彩的时候是在抗战时期,他是让日本军队闻风丧胆的中国将军之一。他自创的"围炉战术"让日军吃了不少亏。在长沙会战中,薛岳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率部与日军激战,歼敌超过10万,创下抗战期间我军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这一战绩使薛岳成为当时击毙日军最多的将领,并因此获得蒋介石的嘉奖。薛岳的军旅生涯并非顺风顺水。解放战争期间,他被调往徐州前线。起初,蒋介石对他还算器重,但战事一开,老蒋频频干预指挥,搞得薛岳束手束脚。更糟的是,他的对手是赫赫有名的粟裕,这一仗,薛岳最终败下阵来。薛岳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虽然这次失利有蒋介石干预的因素,但责任全落在他头上,最终被撤职。打仗总有输赢,一次失败不能否定他的能力。
1950年,薛岳拒绝退守台湾,反而带领一支部队逃往海南,给我军带来了巨大挑战。解放海南的战斗也因此异常艰难。全国解放大局已定,薛岳再有军事才能也无力回天。蒋介石随后安排他去了台湾。到了台湾后,老蒋对薛岳还是不太放心,党内也有人排挤他。老蒋在台湾得顾着各方势力的平衡,加上他对薛岳没法完全信任,所以表面上对他还算客气,给了个看似不错的职位,但实际权力却没多少。
薛岳晚年过得挺不如意的。在蒋介石父子掌权时,他好歹还有点面子。但等这两位去世后,他压根不想跟李登辉这种搞分裂的人打交道,结果日子越过越惨。薛岳打仗确实有两下子,这点没人能否认。不过老蒋那会儿几次三番把他撸下来,而且都是紧要关头。后来换上来的那些将领,跟薛岳比差远了,结果老蒋越打越糟,败仗吃个没完。孙立人,这位军事天赋不输薛岳的将领,同样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他的才能和薛岳不相上下,却始终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机会。
东方隆美尔,指的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将领孙立人。他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被誉为“东方隆美尔”。孙立人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屡建奇功,尤其在缅甸战场上表现出色,指挥中国远征军取得了多次重要胜利。他的战术灵活多变,善于运用地形和兵力,赢得了广泛赞誉。孙立人的军事成就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推崇,也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评价,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国民党众多将领中,孙立人无疑是个标志性人物。孙立人的背景与其他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截然不同。他先在清华大学学了土木工程,后来又去美国深造。原本他只想当个工程师,但目睹了外国人对华人的歧视后,他毅然决定投身军旅。经过几个月的刻苦攻读,他成功以最高分被美国吉维尼亚军校录取,在那里,他与后来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史密斯·巴顿以及马歇尔同窗学习。
孙立人从美国顶尖学府学成归来,立刻进入国民党的中央党务学校工作。尽管他拥有海外名校背景,结识了不少国际名人,但当时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大多出自日本军校或黄埔军校。孙立人的“与众不同”使他在军队中难以获得重要职位。之后,他认识了宋子文,靠宋子文的帮忙,他才当上了税警团的团长,但手下只有些杂牌军。孙立人本事不小,就算带的是最烂的兵,他也能练出精兵强将。正是靠他的本事,国民党高层才瞧上他,给了他施展拳脚的机会。在淞沪会战中,他负责防守苏州河南岸,那里成了日军损失最重的地段。到了太平洋战争,他不仅屡次扭转劣势击退日军,还成功解救了英军。
孙立人被蒋介石调往缅甸战场,他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800名士兵击退了8000名日军,并成功解救了7000多名英军。孙立人在美国本来就认识不少人,他打仗厉害的事传到国外后,一下子就成了名人,大家都叫他"东方的隆美尔"。日本人更是佩服得不得了,直接封他"军神"的称号。连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亲自给他颁发了勋章。解放战争爆发后,孙立人奉命前往东北,担任新一军指挥官。他的出现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甚至迫使林彪不得不采取战略撤退,才得以保存主力部队。国民党内部矛盾从未消停,孙立人能力出众,引起了蒋介石的警惕。为此,蒋介石安排杜垏明顶替孙立人的位置,把他调离了原职。有传言称,孙立人调离后,林彪和几个同僚私下里聚在一起,为这事儿乐呵了好一阵子。
蒋介石对孙立人的担忧,不仅仅是因为孙立人的出色战功,更关键的是美国方面有意支持孙立人上位,试图让他取代蒋介石的位置。一旦有人挑战权力,蒋介石绝不会容忍。别人或许还能睁只眼闭只眼,但孙立人不同。他在美国政界人脉深厚,朋友众多,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老蒋。老蒋认为,孙立人要是真想抢他的位置,胜算挺大。虽然孙立人动不了美国人,但老蒋能动他。结果,老蒋找了个“叛乱”的借口,把孙立人关在台湾整整33年。白崇禧、薛岳和孙立人,这几个人才都被权力斗争给坑了,本事没发挥出来。主席说得对,他们不至于败得那么彻底。至于老蒋,他的失败是板上钉钉的事。从他为了上位不择手段,跟老百姓对着干那一刻起,结局就已经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