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5年,冯胜被押入狱中心中满是疑惑和不解,皇帝为何要赐死自己。昔日的战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很快亲临狱中,面对这个曾经的得力干将,眼中多了一分复杂的情感。
冯胜忍不住问道:“陛下,微臣手中既无兵权,膝下又无子,何至于此?”朱元璋叹息道:“太子已逝,允炆尚幼,我不放心。”
冯胜顿时明白自己无罪而亡,只因他那根深蒂固的威信,是太孙继位的最大威胁......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冯胜早年经历冯胜出生在安徽定远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平凡的农民,虽然家境普通,但冯家兄弟自幼表现出过人的聪慧和才干,深受乡里乡亲的称赞。
两人自小便远离舒适的田园生活,勤学苦练兵法,立志在乱世中博取一份功名。冯胜与兄长成年后并未选择安居家乡,而是结寨自保招揽一批义勇军,成为当时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元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各地豪杰纷起,冯胜兄弟俩合作无间,冯国用主内负责治理和统筹,冯胜则主外率军四处征战,一时间打下一片基业名震一方。
起初他们建立这支队伍只是为保全自己的家乡不受战火侵扰,随着战争的发展冯家兄弟逐渐意识到,要实现真正的安定必须依附于一个更强大的力量。
朱元璋在百战中崛起,以其勇猛和智慧逐步统一南方地区,对待人才求贤若渴。公元1361年,冯胜和冯国用挥别家乡,率领队伍投奔正在崛起的朱元璋。
朱大帅对冯家兄弟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这一决定不仅改变冯家兄弟的命运,也影响整个明朝的历史。
朱元璋对冯胜统兵能力、冯国用军事谋划能力十分器重,将二人视为重要的战力补充,兄弟二人在攻打张士诚、平定陈友谅等战斗中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成为朱元璋麾下不可或缺的大将。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之后的论功行赏环节冯胜被封为宋国公,与常遇春、徐达这些著名的开国功臣齐名,权势滔天地位显赫。
成为宋国公后的冯胜,在明朝朝廷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每次朝廷有大型战事总是亲自挂帅、屡建奇功。1370年北平被叛军围困,危急时刻冯胜奉命率军增援,不仅粉碎叛军的攻势,还扫清明朝北方的威胁。
很多人都知晓大将蓝玉,却不了解蓝玉在冯胜面前只是“小弟”而已,洪武八年朱元璋派冯胜率军征讨云南,蓝玉只是一个助理而已。
随着明朝版图的逐步拓展,冯胜的声望也达到顶峰,然而这一切的辉煌也埋下日后悲剧的种子。
冯胜忠心耿耿,对政治并无太大兴趣,久经沙场的他也懂得权力的分量与危险,既然如此又为何在最后被杀了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子朱标的死说起。
洪武十三年冬太子朱标病重,这位被朱元璋视为皇位继承人的皇太子若有不测,政治局势必将动荡不安,上天不佑朱标最后因病而亡。
朱元璋开始忧虑如何平稳过渡权力,在此背景下对功臣们的猜疑随之加剧,尤其对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冯胜便是其中之一。
洪武二十八年一纸诏书打破冯家平静,冯胜被捕入狱,往昔金戈铁马的岁月仿佛在瞬间灰飞烟灭。
坐在狱中的冯胜眼盯着昏暗的牢房天花板,回忆着那些沙场征战的场景,心中充满不解和质疑:自己明明无意反叛,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朱元璋亲临狱中,看着年迈的冯胜,曾经的锐气已不复存在,眼中多了一分悲凉,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太子已经不在,允炆尚幼,我不放心。”
此言一出,冯胜痛感自身终究是帝王权力游戏中的一枚棋子,那一刻他明白自己为何无罪而亡,他拥有的不仅仅是功名,还有在军中根深蒂固的威信,这些都对太孙继位形成威胁。
不久之后,冯胜饮下御赐的毒酒,结束传奇而悲剧的一生。在这件事情上还有一种说法,皇太孙朱允炆册立后,冯胜被加封太子太师,后带领兵马在山西、河南练兵。
就在这个时候女婿朱橚却私下密见冯胜,此事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担心他与朱橚(周王)存在着危险的军事联盟,太子死皇孙幼,朱元璋自己又年事已高,必须要做些什么保证朱家天下,
很快冯胜应召回京,两年之后一纸诏书被赐死,甚至连他的家业都不允许被继承。
冯胜之死的深远影响其实在冯胜之死这个问题上,无论他犯不犯错其实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莫须有”这三个字被朱元璋玩的淋漓尽致,开国武将有几人得以善终。
根据历史的记载,冯胜的女儿嫁给周王朱橚、傅友德的女儿嫁给晋王朱棡的世子朱济熺、王弼的女儿嫁给楚王朱桢,三人可都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即便如此也难逃一死。
有人说蓝玉的死是因为造反,其实不然,蓝玉算是太子朱标的舅舅,是朱元璋为朱标扶持的一员猛将。
随着朱标的去世,蓝玉的作用不仅没了,反而还会成为朱允炆的威胁,这个时候唯有死路一条。
由此观之,朱元璋杀不杀人的理由不是看你有没有做错事情,而是对明朝是否有威胁,哪怕存在一丁点的威胁都必须要扼杀在萌芽里,当然这样的做法也存在极大的弊端。
作为明朝早期的开国功臣,冯胜的陨落让许多官员心有戚焉,功臣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曾经骁勇善战的将领纷纷隐退回归田园,国内的政局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张。
朱元璋晚年对国家的稳定和皇位传承的问题,采取极为严苛的措施,许多勋贵子弟因此丧命,这些清洗行动在短期内保证皇室的集中权力,却也使得整个明朝的军事力量与内部团结受到重创。
比如燕王朱棣造反的时候,朝廷居然找不出来几个可以与之对局的大将,可见明朝开国功勋被杀的有多狠。
冯胜的陨落是个体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成为后世反思皇权与功臣关系的重要案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冯胜的名字逐渐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他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成为后人了解和解读明朝历史的重要拼图。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