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2日黄昏,毙命前的黄百韬对身边的第25军副军长杨廷宴发出最后的哀鸣:“我有三不解,第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第44军两天?第二,我在新安镇那两天,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第三,李弥兵团既然后来要向东进攻来救援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掩护我西撤”?
前两条当然是黄百韬自责自己的指挥失误,所谓兵贵神速,为了一个军拖累整个第七兵团是极度愚蠢的。五个军12万人仅靠一座铁桥过运河,致使西渡缓慢,更是黄百韬“虑事不周”的表现,当然也说明他身边一群废物,连个好的参谋长都没有。而第三条则是黄百韬对李弥愤怒的控诉。
杨廷宴在碾庄战场上侥幸逃脱,后来将这“三不解”原原本本汇报给了南京,因此黄百韬的这三点主要意思是真实的。将黄兵团孤零零扔在运河两岸,结果被华东野战军割裂包围,第十三兵团司令官李弥难辞其咎,因为他原来的防区,就是运河西侧的曹八集地区,这里也是华野先头部队最先插入的地方,而那个时间李弥已经是人去楼空。
坐镇徐州的总司令刘峙在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已经第三天时,他居然仍未弄清华野的主攻方向,完全不明所以。恰好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以东的张公店追歼了刘汝明所部的第181师,刘峙立即判断我军的主要目标是取徐州,于是紧急命令驻商丘的邱清泉兵团、驻蒙城的孙元良兵团、已经原驻徐东地区的李弥兵团向徐州收缩,保卫他的老窝要紧,却把正在向徐州赶路的黄百韬晾在一边。
曹八集今称“八义集”,是陇海铁路线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在碾庄圩以西10公里处(碾庄距离徐州不到50公里),李弥的第十三兵团部原来就驻在这里。如果不是刘峙的紧急调令,李弥完全可以等待黄兵团渡过运河靠拢他的部队之后,两个兵团交替掩护再撤往徐州,那么,华野前锋山东兵团就不可能顺利袭取曹八集,进而截断黄百韬“回家的路”。
李弥
国军部队执行命令向来拖拖拉拉,为什么李弥这一次动作如此迅速呢?第一是怕死,第十三兵团撤守曹八集的时间是11月8日,“贾汪起义”已经发生两天,李弥深知华野大军将至,尽早缩回徐州才觉安全;第二是派系,李弥出身黄埔,与黄百韬这个杂牌“老广”无甚交集,犯不着为他涉险,这也是国军常吃败仗的顽疾。
就在8日这天下午,已经渡过运河的黄百韬驱车赶到曹八集与李弥会面,这也是两个兵团司令官最后一次相见。黄百韬向李弥说明,自己的部队还没有完全渡过运河,因此右翼毫无掩护,恳求第十三兵团缓撤,以便掩护第七兵团全部到达运河西岸并且完成集结,其实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彼此是“友军”嘛!
李弥考虑了片刻说:“刘总司令判断共军要打徐州,已严令我兵团向徐州撤退,本兵团部和第8军将于今晚行动,第9军明天把防务移交给贵兵团后,也要向徐州集中”。黄百韬听着客气的婉拒,看着李弥,却没有丝毫的办法,因为两个人没有隶属关系,只能告辞回去碾庄继续收拢部队。
黄百韬至死都想不明白,李弥为什么坚持他的兵团立即开拔,而置掩护和接应第七兵团过运河的原任务于不顾?即便徐州方面有新的命令,在第七兵团尚未完全渡过运河的情况下,也根本无法接替李弥的防务。话又说回来,如果李黄两军能够交替掩护西撤,不是更有利于两个兵团的安全,同样更有利于徐州的安全吗?
就这样李弥跑了,黄百韬整顿完乱七八糟渡河的队伍之后,于11月10日才指挥第七兵团继续向西行军,中午突然从前面的曹八集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黄百韬大惊失色。这一天,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飞兵到达,一举歼灭驻守曹八集的第100军(原整编83师)所属的第44师,卡住了第七兵团撤往徐州的必经之路,黄百韬插翅难逃了。
李弥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11日,杜聿明赶回徐州,随即部署刚刚撤到徐州东郊的李弥兵团,配合邱清泉第二兵团向东攻击前进,以解救被包围的黄百韬,于是李弥又踏上了“来时的路”,可面对华野部队的顽强阻击,这一回却是寸步难行了。几十公里外,黄百韬在碾庄圩苦笑连连。
黄百韬覆灭后的11月22日傍晚,解放军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动员民工将4000多名第七兵团的伤兵抬进徐州城,立时舆论大哗,万人空巷参观,有记者追问杜聿明:“黄百韬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一时很窘,想了想回答说:“他回家休息去了”。
用户48xxx70
发了几遍无聊?能不能发些新鲜的
黑桃J
华东国军,和友军距离超过20公里就不安全了,容易被华野分割围歼,援军炮火呼应,也难增援。
用户48xxx70
老是炒冷饭有什么意思无聊!
用户48xxx70
发了几遍了无聊
用户48xxx70
无聊
岁月
李弥很聪明精通自保。
用户11xxx06
黄:不怕战神粟裕一样的对手,就怕猪司令刘峙一样的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