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有多美?63年跟周总理合影,那年41岁,气质非凡,风韵犹存

猫腿说事儿 2024-12-25 11:53:21

这是1963年拍摄于人民大会堂的一张合影,照片中左边是周总理,而右边那位微笑着的女性,正是时任外交部长陈毅的妻子张茜。这一年张茜已经41岁了,但她气质非凡,风韵犹存。

相比于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等人,张茜可能并不算特别出名,但她同样值得被铭记。她的美丽不仅体现在相貌上,也体现在心中。陈毅在总结婚后生活时就曾感慨道:“家有贤妻,男儿不遭愤事。此语信然。”

那么,张茜是如何与陈毅相识的呢?她与陈毅有着怎样的交集呢?她又有哪些贡献呢?

张茜原名张掌珠,是湖北武汉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年仅15岁的张茜和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投身报国。她以自己杰出的文笔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写下了许多号召抗日的锦绣文章。

但张茜还是觉得,仅仅靠动笔来支持抗日还不够。1938年,她毅然前往南昌参加新四军,并被分配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从事战地宣传工作。

也正是在抗战烽火中,张茜结识了陈毅。这个热情洋溢而又年轻美丽的姑娘一下就引起了陈毅的注意,更重要的是陈毅发现她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理想主义精神。

于是,陈毅对张茜展开了追求。但张茜一开始不同意,倒不是因为她不喜欢陈毅,而是因为她想等战争胜利了之后再结婚。不过陈毅并未放弃,还给张茜写了一首名为《赞春兰》的情诗,终于打动了张茜。1940年,两人修成正果,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张茜其实还是和陈毅聚少离多,因为组织对两人的工作安排不同。不过两人长期保持着书信往来,用真诚和关怀一直维系着感情。抗战胜利后,张茜终于和陈毅有了较长的相处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张茜投身于翻译工作中,以耿星为笔名,翻译了不少苏联文学作品。同时张茜自己也写了不少诗歌,后来被整理成《张茜诗抄》。

从1958年开始,陈毅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长。当时许多国家都已经有了“夫人外交”的传统,即国家元首出访时带着夫人一起。陈毅认为,如今访问新中国的外宾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是带着夫人来的,而我们却缺乏相应的“夫人”进行招待。如果我们只招待男外宾,却无人招待其夫人,会显得规格不够,也容易被认为不重视妇女。

因此,陈毅提出应该有一位专门的“第一外交夫人”来负责对应的外交接待工作。首要人选自然是毛主席的夫人江青,但江青此时醉心于艺术事业,无心参与外交。随后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被提名为“外交夫人”的候选人,但邓颖超妇联工作繁忙,将精力都倾注到妇女儿童福利事业上了,分身乏术,也难以担任外交夫人。

于是,陈毅转而动员自己的夫人张茜来当这个“外交夫人”。这一方面是因为张茜作为外交部长夫人,参与外交事务本就合情合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茜有着出色的语言天赋,早在建国前就自学了英语和俄语,后来又学习了多国语言。虽然不一定样样精通,但至少进行日常交流没有问题,很适合接待外宾。

不过张茜一开始其实也不愿意参加外交事务,她表示临时去几次可以,但不能专门干外交工作。陈毅无法说服张茜,最后只好请周总理和邓颖超来给张茜做思想工作,张茜才同意。

事实证明,周总理和陈毅没有看错人,张茜确实非常擅长搞外交。此后她多次和陈毅一起接待来访的外宾,也曾多次随陈毅出访外国。担任“外交夫人”期间,张茜一共出国访问21次,到过12个国家,至于接待的外宾数量就更多了。

张茜成为“外交夫人”后,很快便承担了接待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的工作。事实上,陈毅之所以有设立“外交夫人”的想法,也是因为西哈努克亲王也是带夫人访华的。西哈努克亲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当然要对他的访问高度重视。

而张茜优雅从容、落落大方的表现,与陈毅的外交手段相搭配,也给西哈努克亲王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1972年陈毅去世后,西哈努克亲王夫妇还申请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成为了陈毅元帅追悼会上唯一的一对外宾。

1962年,张茜又负责接待访华的印度尼西亚总统夫人哈蒂尼。我国给予了哈蒂尼极高的访问待遇,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几乎所有中央领导人都接见了哈蒂尼夫人,而他们的夫人也参加了迎宾宴。就连一向朴素的邓颖超和蔡畅在出席宴会时都穿上了旗袍。

张茜自然也是如此,她穿了一件金黄色的旗袍,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照人。邓小平在参与宴会回家后也不禁对子女们感慨:“这场宴会上,就数张茜和孩子们的妈妈卓琳最漂亮。”

9月25日,陈毅又和张茜在颐和园的餐厅中招待哈蒂尼。当歌手演唱印尼民歌《哎哟妈妈》时,张茜灵光一闪,利用自己的写作经验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将歌曲改为《哎哟兄弟》。张茜改过的歌词同样契合印尼国情,而且别有一番风味。哈蒂尼听后啧啧称奇,被张茜的艺术天赋所深深震撼。后来她还专门写信给张茜:“你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

特殊时期到来后,张茜和陈毅一样受到了冲击,“外交夫人”的工作也不得不终止。但在这段陈毅处于困境中的时期,张茜依然不离不弃,始终坚持跟在陈毅身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尽可能舒缓陈毅的情绪。

可惜的是,1970年,陈毅还是病倒了,最后被查出患有肠癌。张茜一边要照料重病中的陈毅,一边又要和医生们讨论陈毅的病情,寻找治疗方案,结果自己也积劳成疾病倒了。

一次,陈毅醒来后发现张茜不在病床边,便询问女儿陈珊珊:“你妈去哪了?”

陈珊珊强忍泪水,说母亲只是有点累,回家休息去了。实际上此时张茜的病情也很严重,痰中带了血丝,也不得不入院治疗了。但张茜放心不下陈毅,身体稍微好转一些之后就不顾医生好好休养的劝告,继续来照顾陈毅了。

令人悲痛的是,即便如此,张茜也没能挽留住陈毅的生命。1972年1月6日,为国征战半生的陈毅元帅与世长辞。不过有一点能让张茜感到欣慰,那就是毛主席亲自来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

事实上,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但他还是坚持来送这位老战友最后一程,还给了陈毅七个字的评价:“陈毅是个好同志。”这让张茜十分感动。

陈毅去世后,张茜悲痛过度,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追悼会过后没几天,张茜又病倒了,3月初,医院确诊张茜为肺癌,这在那个年代是不治之症。叶剑英元帅怀着悲痛的心情将这个消息告诉张茜,但张茜却颇为从容。在确认了自己的病情后,她只是坦然道:“好啊,我可以随陈总去了!”

不过张茜还有一件牵挂的事情没有完成,那就是整理陈毅的诗篇。陈毅不但是位能纵横疆场的武将,同时还是爱国诗人,一生写下了大量充满热情的诗作。那句著名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就来自于他的《梅岭三章》。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陈毅本人一直没能将这些诗作整理出版,此时张茜决心完成丈夫的遗愿。她一边接受放射治疗,一边全身心投入诗稿整理工作中。

为了弄清陈毅每句诗所表达的意思,她翻阅了大量文学和历史书籍,理清了陈毅诗词中引用过的典故。她还故地重游,去了许多陈毅当年留下过诗作的地方,尽可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陈毅写诗时的所思所想。

在张茜的努力下,诗稿整理工作以极快的速度进展着。12月,整理工作初步完成,张茜还专门请来书法家、文学家赵朴初讨论、审定诗稿。1973年9月,陈毅诗词选集已基本完稿,即将交付打印,张茜又为《陈毅诗词选集》题诗:

强扶病体理遗篇,争取分阴又一年。

把卷忆君平日事,淋漓兴会溢行间。

可以看出,张茜此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陈毅的回忆和怀念。而繁重的整理工作也耗尽了张茜最后的精力,短短几个月后,她就真的如自己1972年所说的那般随陈毅而去了。

其实以张茜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果好好休养,起码能再多活个三四年时间。但或许对于张茜来说,能延长多少寿命并不重要,挚爱的离去让她看淡了生死。她只想争分夺秒,尽快完成丈夫的遗愿,而她也确实做到了。

1974年3月20日,张茜去世。但她为新中国外交作出的重要贡献不会被遗忘,她所整理的陈毅诗集也不会被遗忘。她和陈毅元帅一样,都有着值得我们铭记的伟大精神。

0 阅读:0
猫腿说事儿

猫腿说事儿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