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年少时与同学萧子升一起游历湖南境内,遇到一座寺庙,方丈热情款待了两个名声不显的年轻人。
然而,让毛主席和萧子升没有想到的是,方丈接下来的两句话,令两人感到无比震惊!
方丈对毛主席说:“希望毛主席记得自己说的话,千万不要忘记中国的宗教和谐共处,没有高低之分。”
方丈对萧子升说:“萧施主应该皈依佛门,否则来日恐怕难以留在中国。”
方丈语出惊人,这样没头没尾的两句话,让两人一头雾水,可谁想到数十年过去,这两句话竟然应验了!
游学遇寺庙提到戊戌变法,大家都会想到慷慨就义的谭嗣同先生,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毛主席和谭嗣同先生竟然也存在着一段奇妙的缘分。
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是谭嗣同先生的学生,同时,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女士也是杨昌济先生的女儿。
同谭嗣同先生一样,杨昌济先生也是位革命志士,因此他积极向学生们传达革命思想,这也为毛主席早年的革命精神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杨昌济先生除了毛主席,还有其他几位学生,其中一位便是萧子升。
在同一个老师门下的两个人交情甚笃,当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时,从《民报》上看到两位学生一起游学旅行的故事,这两人甚至走到了西藏的边境。
毛主席对此很感兴趣,认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重要,但亲眼所见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毛主席便在1917年暑假相约萧子升,一同出游湖南各地。
由于两个人都是学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财力,游学旅行时随身物品并不多,只准备了换洗衣服和一些学习用具等,堪称是100年前的穷游了。
作为富有革命意识的青年,毛主席和萧子升并不像以前的旧书生,靠给富家大户写赞美诗词或门联等维持游学,而是深入乡村间,与田间地里的农民们亲切相处。
而热心好客的湖南人民,也让两位穷学生得以一路游过四县之地。
再后来,毛主席对李银桥说:“我和萧子升遍这五个县身无分文,全靠当地的农民给我们吃喝,给我们提供睡觉的地方。”
由此可见,毛主席在尚是学生之时,便已经深受农民的喜爱和认可。
一天傍晚,两人来到了千年古刹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长沙城往西100公里处的沩山,始建于唐代,距今更是有1200年的历史,更是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的仰宗的发源地之一,寺庙源远流长。
两人早就听说这座寺庙的大名来到寺庙后,想要拜访这里的方丈,于是向出来见客的小沙弥说道:“小师傅,能不能通融一下,让我们见一下这里的方丈大师?”
可是两人周游四县身无分文,外表看上去就像是两个穷酸秀才。
寺庙向来接待贵客极为热情,面对这两个很有可能是来化缘的人,小沙弥上下打量了一眼,便拒绝了两人的请求。
求见方丈无果,毛主席与萧子升也不过多纠缠,毛主席拿出一张有两人签名的便条转交给小沙弥,希望他能够交给方丈。
这一次,小沙弥并没有拒绝,收了便条就进入了寺庙。
方丈出惊语面对小沙弥的拒绝,两人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可是没想到的是,不多时,小沙弥便折返,告知两人人方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在见到方丈之后,方丈面对毛主席微笑道:“这位施主应该就是毛泽东了,另一位应该便是萧子升了。”
两人从未来过密印寺,更不认识此处的方丈,毛主席不由得惊疑道:“方丈从未见过我们两个人,怎么分辨出来?”
面对毛泽东的疑问方丈解释道,“两位施主的签名并不一样,毛施主所写的姓字毛,虽然笔画少,但占了三行。而萧施主写的姓字萧,虽然笔画多却显得古板。有道是字如其人,看见两位后,我便明白了谁是谁。”
两人与方丈的初次见面,便见识到了方丈的聪慧睿智。
主席和萧子升都是博览群书的人,当即决定与方丈促膝长谈,话题渐渐地由佛教经典变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艰难环境。
聊到兴起时,方丈询问毛主席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千年不衰呢?
毛主席向来是个无神论者,当然不信佛教,想了想之后回答道:“佛教在中国源远流长,一直不乏信众,信众不断则佛教不断。”
方丈点头表示认可,又补充说道:“佛教在古代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对于人民而言,佛教的寺庙广布大江南北,更重要的是,佛教与中国盛行的宗教如儒教和道教并无太大冲突。”
毛主席也认可的说道:“的确,中国没有和其他国家一样频繁发生宗教战争,几个宗教之间和平相处,对国家和人民而言都是好事。”
没想到,在听完毛主席的一番话后,方丈双手合十,向毛主席笑着说道:“南无阿弥陀佛,希望毛施主能够记住这句话,日后不要忘记。”
面对方丈莫名其妙的一番话,毛主席各位一头雾水。可方丈并没有做出解释,而是转头劝诫毛主席旁边的萧子升:“萧施主最好还是皈依佛门,否则往后可能难以留在中国。”
这下子不仅是毛主席一头雾水,连萧子升也不明就里,两人都是革命青年,并不信奉任何宗教。可是方丈并不愿意对这两句话做出任何解释,无奈之下,两人只得就此作罢。
第二天两人就离开了这座千年古刹,这一次的佛门之行对两人都受益匪浅。
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毛主席日后处理中国各种宗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相当有帮助的思路——宗教平等。
而萧子升也在日后的回忆录中写道:密印寺的方丈学识渊博,对儒释道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不料皆应验在离开密印寺一个月后,毛主席给老师黎锦熙写的信中提到了这次五县之游,在这封信中中,毛主席说道:“拯救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动广大工农。”
由此可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毛主席通过游学见识到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和中国人民的勤奋艰苦。
更是在还未成为中国领导人之间,就找到了中国取得革命成功的必要因素——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
而与方丈的谈话,也一直记在毛主席的心中,直到延安时期,在一次斯诺的采访中,毛主席提到了当年游学密印寺的经。
谁能想到,从未见过毛主席的方丈,仅凭一面之缘就能断定毛主席将来会大有作为。
因此,毛主席也对密印寺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在建国以后还可以叮嘱密印寺所在的宁乡县县委书记,像密印寺这样的千年古刹,是应当好好保护的。
正是有了毛主席的这一句叮嘱,在十年浩劫期间,千年古刹密印寺在没有被破坏,直到今天,依然矗立在沩山之上。
而密印寺正是因为有了与毛主席这一团段缘分,密印寺直到今天仍然香火鼎盛。而方丈关于萧子升的的预言也同样准确。
萧子升在1919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学成之后回来报效国家。
萧子升曾担任国民党时期北平时党务指导委员,中国中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委员兼任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等诸多高官要职,在国民党政府内,可谓官运亨通。
而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萧子升并没有留在大陆,而是舍不得在国民党内担任的高官厚禄,跟随蒋介石政府前往了台湾。
直到1976年,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自他离开大陆以后,再也没有返还过自己的故乡。
自此,方丈当年关于两人的语言都应验成真。
毛主席也不负他所望,毛主席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平等的看待每个宗教,各宗教没有高低之分,融洽相处,为中国的和平稳定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撑。
可惜萧子升执迷不悟,一心投奔蒋介石政府,乃至于最后客死他乡,不能回国安葬。
结语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教,面对其他教派的国家,要么是仇视,要么则是鄙夷。
在历史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更是爆发了多次战争所成,无数人民伤亡。
而中国则长期处在多个宗教同时存在的情况,中国并没有立法规定宗教的地位有高低之分,而是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每个宗教。
可以说,密印寺之游对毛主席看待宗教的观点起到了的启发作用,因为中国之后采取各宗教平等的国策,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王存福.毛泽东走进寺庙[J].福建党史月刊,2012(19):29-32.
为什么毛泽东从最看好萧子升到最看不上他?.大记事 [引用日期2019-06-6]
喻立新.青年毛泽东与宁乡沩山密印寺[J].长沙大学学报,2012,26(06):1-4.
谢秉忠.《伟人情怀 毛泽东与湘乡》.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第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