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21)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09-20 10:38:57

原文:问:“看书不能明如何?”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 精 讲 \

“看书不能明如何?”看书不知道说什么怎么办?先生说你只要在文义上穿求,之乎者也的,胡枝扯叶的,你永远得不到真东西,内心里头不可能明亮起来。

如果你穿求字义,还不如做那些汉学功夫,今天有个永恒的逗号,明天有个永恒的句号,整理来整理去,看得多了,能解得去。

王阳明说的是德性之知,不是这种闻见之知,所以他们这种旧时的学问,为学能够有所得,但是自己德性上无所得。

好多汉学家临终的时候都遗憾,就是平常学的那些说文解字的东西在心体上没用。终身无所得指的是这种德性上的、精神上的进步和成长;王阳明是心性之学,不是知识之学,所以他说要在心体上用功。

“凡明不得,行不去”,你心里面没有感觉,你做不到,就要在自己的心体上下功夫,你要去体会,要去找感觉。因为心学是培养内感觉的,它不是皮肤之感、眼耳之感,是培养心灵之感的,心灵之感叫内感觉。

内感觉怎么培养呢?你只能在自己的心上去体会、去验证,这就是在心体上做学问。谁能在心体上做学问呢?拿手脚在心体上做不了学问,只有用心来做心体上的学问。

用心去体证,一旦开窍了,得道了,像禅宗说的,对,就是它,正是那一个,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通了。

王阳明说四书五经说的就是心体,是道,不是知识文本;字义上穿求不可能心明。

王阳明自己说这话是有依据的,他龙场悟道的核心内容就是这个,不能从认识论的路径证悟圣人之道,必须从生命的感悟上走“向上一 路”,纵向地打开、亲证圣人的意境,心心相印,印上了,一了百当。

他开窍了,悟了以后,就用心来回忆四书五经,他在龙场条件很差,没有多少书可查考,默想各经的内容,觉得心里的感悟跟四书五经的经义完全吻合。

所以他就说四书五经说的也是心体,让学生直接来明心体。心体就是所谓的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为学头脑”就是“逆觉”,打开情意系统去体悟圣学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先抓大头,先诚了真学圣人的意,立了志在成圣的志,努力去见性,而不是整天在谈性,就像是真去恋爱而不是谈论恋爱。

为什么“立志为大”,因为立了志就抓住了大方向,抓住了根本点,“为学头脑处”就是说你要在心体上用功,不要去究求字义。

理解经义从生命感悟处亲证,一旦证得,自能举一明三,不要再说文解字、躯壳起念了。就好比见了纪念碑想到先烈流血牺牲,心生感动,而不是满足于知道碑多么高、用什么材料构成。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