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常在:祖为内务府大臣,姑为郑亲王儿媳,却死后不得入皇陵

雍亲王府王妃 2025-02-13 11:50:52

道光帝一共有21位妃嫔(包括四位皇后),在这21位后妃中:

道光帝发妻孝穆成皇后、道光帝继妻孝慎成皇后以及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均附葬道光帝的帝陵;至于咸丰帝的养母、恭亲王奕訢生母—孝静成皇后则是大清唯一一位被葬入妃园寝的皇后

除了孝静成皇后外,慕陵妃园寝中还有葬有:

一位皇贵妃,慈禧妹夫醇亲王奕譞的生母、光绪皇帝的祖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三位贵妃,一位是寿禧和硕公主的生母彤贵妃舒穆禄氏,一位是包衣出身的佳贵妃郭氏,而最后一位则是和珅的侄孙女成贵妃钮祜禄氏

三位妃,一位是皇长子奕纬的生母和妃辉发那拉氏,一位是出身弘毅公家族的祥妃钮祜禄氏,最后一位是侍奉道光帝时间最长、但是被惊吓而死的常妃

四位嫔,一位是道光帝还是皇子时便为侧福晋的恬嫔,一位是比道光帝小27岁、包衣出身的顺嫔辉发那拉氏,一位是道光帝所有妃嫔中最为长寿的豫嫔,最后一位是光绪二年病逝的恒嫔

除此之外还有四位贵人、一位答应,其实这一位答应——睦答应赫舍里氏,原本在道光十年时已经被晋封为睦嫔,但是在道光十二年时被降为官女子,降为官女子两天后便溺水而死。去世后的赫舍里氏原本是要送到六道口安葬的;但是道光帝在道光十五年时改变了主意,将赫舍里氏追封为睦答应。虽然是所有妃嫔中等级最低的,但是总归是有了位份,所以这边九月赫舍里氏便改葬到了慕陵妃园寝中。

若是赫舍里氏没有被改葬慕陵妃园寝的话,道光帝便有两位后妃在去世后没有被葬入慕陵。如此一来,道光帝21位后妃中便只有曼常在刘氏被别地安葬。

在大清所有后妃中,凡是已经侍寝的后妃,在去世后没有被葬入妃园寝的很少。像乾隆皇帝的祥答应便是其中一位,祥答应刚入宫时为常在,后被晋封为贵人,但因事而被降为常在,乾隆三十八年病逝后并没有被葬入裕陵妃园寝,而是被安葬在了曹八里屯。

像雍正宠幸过的官女子马佳云惠,虽然后来有了云答应(至于何时追封并不确定)的名号,但是在雍正九年四月病逝后被送到了六股道安葬,并未被葬入泰陵妃园寝中。

那么道光帝的曼常在刘氏,在道光一朝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何会成为道光帝所有后妃中唯一一位没有葬入慕陵妃园寝的后妃呢?

曼常在刘氏的娘家其实在嘉庆朝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根据《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记载:

刘思舜,正白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其子刘天宠原任游击,曾孙刘嗣兴,原任司库

刘思舜便是刘氏家族在满清入旗的始祖,刘思舜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沈阳,在满清初期归大清(后金),而被编入满洲正白旗包衣。如此便可见,刘氏家族在大清是满洲化了的汉人。其实像刘家一样的家族有很多,比如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娘家——佟氏一族,原本是世居沈阳的汉人,后归顺太祖皇帝,而入汉军旗;到了康熙朝后,佟氏一族(佟图赖这一支)得以抬旗而入满洲上三旗,如此便有了勋贵家族——佟佳氏一族。

只是刘氏家族远不能跟佟佳氏一族相比,毕竟佟佳氏一族自归顺太祖之前便是沈阳巨富家族,后家族先后出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悫惠皇贵妃等诸多后妃以及朝廷重臣,成为满清不可忽视的勋贵家族之一。

而刘氏家族在嘉庆朝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

刘思舜的儿子刘天宠位至从三品游击

刘思舜的曾孙刘嗣兴位至从七品司库

而刘嗣兴便是曼常在刘氏的高祖父,到了刘氏祖父这一辈时,家族的门第终于得以提升。

刘氏的祖父阿克当阿姨内务府笔帖式的身份入仕,先后任九江关监督、两淮盐政、总管内务府大臣、镶白旗蒙古副都统、兵部侍郎等职。

总管内务府大臣,是内务府级别最高的官员,在满语中称之为“包衣大”,也就是奴仆的首领。自雍正年间开始便为正二品,而且向来都是皇帝的心腹来担任此职,像乾隆宠臣和珅便曾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一职。

若是能担任此职的话,不仅意味着得到了皇帝暂时的宠信,而且很可能很快便位至重臣之列。

阿克当阿确实,在此之后又担任副都统、侍郎职,只可惜阿克当阿仅止步于侍郎,并未进入尚书之列。但即便是如此阿克当阿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朝廷重臣,让刘氏一族的门第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正因为如此,刘氏家族开始同爱新觉罗家族联姻。

阿克当阿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肃顺为嫡妻;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和硕郑亲王爵位是满清十二大铁帽子王爵位中,唯一一个非太祖血脉的铁帽子王爵位,其始祖为太祖皇帝的侄儿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顺治帝辅政叔王)。肃顺虽然没有承袭铁帽子王爵位,但是作为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儿子、和硕郑亲王端华的同母弟、道光帝的宠臣,肃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更何况,肃顺的同母兄端华,娶西宁办事大臣钮祜禄.福克精阿(开国功臣额亦都第三子彻尔格的后代)的女儿为妻,生子穆扬阿,而穆扬阿嫡妻是多罗克勤郡王庆恒的孙女,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穆扬阿的一个庶女入宫成为咸丰帝继后——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而肃顺的一个妹妹嫁给了太仆寺卿萨克达.富泰,二人所生的女儿萨克达氏被道光帝看中,指婚给了皇四子咸丰帝;也就是说肃顺是咸丰帝发妻孝德显皇后的亲舅舅。

而阿克当阿的女儿,能够嫁给肃顺,而且还是嫡妻,如此便可想而知在道光一朝时阿克当阿在朝中的地位有多高。

若是阿克当阿的儿子,能够“虎父无犬子”,跟父亲一样在朝中位至重臣的话,刘氏家族便会成为大清的一个新贵家族。然而阿克当阿入仕的两个儿子仕途都不顺遂:

长子官明,位至蓝翎侍卫;

儿子松宁,仅为拜唐阿(清朝的各个衙门们管事但是没有品级者)

至于阿克当阿其他的儿子们,则都未入仕。

后继无人,自然刘氏家族的尊荣与地位得不到好的延续。

而官明,便是曼常在刘氏的父亲。

因为出身满洲正白旗包衣,刘氏年满13岁便可以参加内务府主持的选秀,道光十一年(1831年)刘氏参加了选秀,被选秀后入宫。按照清制,包衣出身的女子入宫后一般为官女子;若是得到一国之君宠爱的话,便会被封为答应或者是常在。

而刘氏,并没有入宫为官女子的记载,所以刘氏很可能是直接以内廷主位的身份——曼常在,在道光十一年正月入宫的。而且刘氏在后宫的排位,在道光十年入宫的玲常在之前。玲常在是内务府总管尚志杰的玄孙女,而且其继曾祖母是孝恭仁皇后的亲侄孙女乌雅氏。

可想而知,道光帝此时对刘氏家族,对刘氏还是颇为重视的。

入宫的次月,其家族呈上了谢恩的折子;

而且根据《敬事房》的记载,道光十一年四月,也就是刘氏入宫三个月后,道光帝赏赐了刘氏绣绿缎八元花卉补子一副。可想而知,此时的刘氏确实还是很得宠的。

道光十一年的时候,统摄六宫的皇后还是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帝最宠爱的后妃钮祜禄氏已经被晋封为全贵妃。

按照道光帝对刘氏的宠爱程度,刘氏很快便能被晋封位份;若是能够生下皇子公主的话,其在后宫的地位自然更加稳固,也能让自己的母族门第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从刘氏入宫这年年底开始,身体便不太好。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刘氏身体不适,根据太医的请脉,刘氏:

“内热受凉,咳嗽风疹之症,以致周身痛痒,咳嗽胸满,发热恶寒”

道光十三年六月时,太医再次为刘氏请脉,请脉的结果是:曼常在患有暑病。

入宫后便身体欠安,多有病痛,自然会极大地影响刘氏的得宠程度。

而也是在道光十三年,孝慎成皇后病逝,道光帝宠妃全贵妃晋封为全皇贵妃统摄六宫(道光十四年,孝慎成皇后的丧期还未过,全皇贵妃便被正式册封为皇后,成为道光帝第三位皇后)。

而事实证明,自这一年开始刘氏确实彻底失宠了,道光十三年九月,在清宫档案中便已经没有了“曼常在”的名字,而是出现了“刘答应”。

而且在这年十二月的敬事房档中,给后宫各位小主的赏赐中,道光帝的旨意是:刘答应不与赏赐,其他的小主按照惯例赏赐即可。

“刘答应不赏,其余照例赏。钦此

可见此时的刘氏,不仅被降为答应,褫夺了封号,而且连基本的后宫赏赐都没有了。

至于刘氏因何事而惹怒了道光帝,便不得而知了。

若是刘氏能够安分守己,在答应的位份上安度余生的话,去世后最起码还能以“刘答应”的位份被葬入慕陵妃园寝中。然而道光十五年,刘氏再次被降低位份,被直接降为了官女子。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四日,道光帝下旨:将刘答应降为刘官女子,身边只留一位宫女伺候,另外两位太监轮流侍奉。

在道光帝下旨将刘答应为刘官女子的这天晚上,皇后因迟奏被道光帝狠狠地斥责了一顿。

此时在位的皇后已经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帝十分宠爱的皇后,而即便是道光帝如此宠爱孝全成皇后,还是因为刘氏的事情而将孝全成皇后狠狠的斥责了一顿,可想而知道光帝对刘氏一事有多生气。

第二天,道光帝便下旨传谕后宫诸妃,以及乾清宫、圆明园、寿康宫等处总管知晓此事。

朕因刘官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迟,昨晚当面将皇后申斥,宫中事务岂容片刻耽延。再,.....定将位分全行革去,仍加重责。若是总管、首领、太监等,从重枷责,立即发遣,永远不赦。

刘氏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道光帝如此生气呢?

这年三月,銮仪卫副首领说刘官女子身边的太监,得了刘官女子娘家人的好处。但是这位太监的口供是“冤枉”二字,而且还提到了:从二月十四日开始(刘氏被降为刘官女子这天),刘官女子的家人再没有送信到宫里来,也没有再叫我去要东西。

可想而知,刘氏之所以被降为官女子,是因为同娘家人来往,而且还派人往宫外送东西。

按照清制,后宫妃嫔不得私下往宫外送东西。

刘氏此举惹怒了道光帝,最终落得一个被降为宫女的结局。

道光二十年,刘氏的妹妹也参加了内务府主持的选秀,但是因落选而没有入宫。

至于刘氏,也没有再恢复位份,不过这一年道光帝还是按照惯例给了刘氏份例:

缎一匹,春绸一匹,宫绸一匹,纱一匹,纺丝一匹,杭细一匹,棉花二斤。

但是无宠,还被降为官女子,可想而知刘氏在后宫的生活有多艰难。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刘氏病逝;六月十三日时,刘氏每月的吃食份例等便停了。

刘氏虽然已经被降为官女子,但毕竟侍奉过道光帝,去世后理应被葬入妃园寝中。但是大清后妃的园寝中,从未出现过官女子。只是在乾隆朝之前,出现过“格格”(雍正的泰陵妃园寝中便有四位格格)。“格格”在乾隆之前,指的是位份最低的后妃,但是自乾隆朝开始便没有了“格格”这一等级,能够被葬入妃园寝中等级最低的也要是答应。

刘氏不仅是官女子的位份,而且还出身包衣,再加上得到了道光帝的厌恶,所以即便是去世后道光帝也没有再追封其位份。刘氏自然便不能被葬入慕陵妃园寝,至于葬在何处便不得而知了,很可能被安葬到了六股道或者是曹八里屯。

而刘氏家族,也因为刘氏的失宠,其门第只得到了短暂的提升。

哪怕是有郑亲王府这个姻亲关系在,刘氏家族也渐渐地没落了。尤其是在咸丰十一年,肃顺被慈禧太后处死后,刘氏家族便更加没了指望。

0 阅读:145
雍亲王府王妃

雍亲王府王妃

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喜欢读历史书,更喜欢畅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