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就“吵闹”?厌学背后是什么?

童训自有家人在 2025-02-18 17:09:58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期待的时代,每个孩子都被寄予了厚望,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牵动着家庭的心。然而,当孩子们一上学就出现肚子疼、头疼等症状,家长们往往一时间想到的是孩子不想上学、厌学,或是身体出了什么小毛病。但你知道吗?

这些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秘密——抽动症。今天,我们就跟随天使儿童的脚步,一起揭开这层迷雾,深入了解抽动症与孩子厌学之间的微妙联系。

01.孩子“身体不适”,是厌学还是另有隐情?

每当新学期伊始,或是孩子面临学业压力大时,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开始出现频繁的肚子疼、头疼,甚至伴有眨眼、耸肩等小动作。一开始,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是孩子为了逃避学习而故意“装病”。但仔细观察后,家长会发现这些症状并非孩子所能控制,且会在特定情境下(如上学、考试)加重。这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因为这些表现很可能是抽动症的前兆。

抽动症,全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障碍。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快速、重复、刻板、非节律性的肌肉运动或发声。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威胁。

02.抽动症:为何偏爱“上学”时刻?

抽动症的症状往往会在孩子面临压力、紧张或焦虑时加剧。而学校,作为孩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承载着学习、社交等多重压力。对于抽动症患儿来说,学校的环境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触发器”。

一方面,学校的规章制度、考试压力等让孩子感到紧张不安;另一方面,与同学间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处理也让患儿倍感压力。这种双重压力之下,抽动症状自然会更加明显。因此,当孩子一上学就出现身体不适时,家长不应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厌-学,而应考虑是否存在抽动症的可能。

03.抽动症与厌/学的“恶性循环”

抽动症不仅会导致孩子出现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其心理状态产生深远影响。由于抽动症状的不受控制,患儿往往会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排斥甚至孤立。这种社交障碍进一步加剧了孩子的自卑感和孤独感,使其更加不愿意上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同时,厌学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抽动症状。因为逃避上学意味着逃避压力源,但长期逃避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抽动症状可能越来越严重,厌-学情绪也日益加深,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04.专业干预:打破循环,重获自信

面对抽动症与厌-学之间的复杂关系,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干预和支持。首先,家长应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药物、心理等手段,可以控制抽动症状,减轻孩子的身心负担。

其次,学校应创造一个包容、理解的环境,让患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增强自信心。

家长和教师还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抽动症与厌学情绪相互交织,形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05.结语:理解与关爱,是很好的方法

抽动症,这个看似陌生的名词,实则影响着无数孩子的身心健康。当我们的孩子出现“头疼肚疼”等看似平常的症状时,请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因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抽动症的隐秘信号。

温馨提示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通过专业的干预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打破抽动症与厌学之间的恶性循环,重拾自信与快乐。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吧!

0 阅读:1
童训自有家人在

童训自有家人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