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12个战区司令长官之结局

翰林院女大学士 2024-03-26 21:50:53

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所规划的军事部署战区划分。以国民革命军为主体所划分的各战区,最初所辖范围为长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东、江苏为主,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及日军占领区域,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第一战区-胡宗南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他先是在黄埔军校学习,后来参加了北伐战争,率部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第二期北伐”,以及对红军的“围剿”。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了淞沪八一三抗战。随后推行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参与发动第一、第三次反共高潮。

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军第十七军团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等职,他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

1949年,解放军一路解放了西安、宝鸡,他这个西北王随即逃离了西北,最后逃到了西昌,从西昌坐飞机逃到了台湾,1962年2月6日胡宗南病情恶化在台北逝世。

第二战区-阎锡山

晋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民国十六年(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次年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往大连。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两面政策。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阎锡山妹妹阎慧卿、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及特种警宪指挥处40余人自杀。阎锡山在山西执掌38年之久的政权就这样被解放军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阎锡山于12月8日带领他的政府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1960年5月23日病逝,终年77岁。

第三战区-冯玉祥

冯玉祥作为民国时期曾经统治西北的最高军政首脑,人称“布衣将军”,1924年十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曹锟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积极促进抗日爱国力量的发展,参与“福建事变”,调停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冯玉祥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呼吁团结抗战。

1948年7月31日,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国乘“胜利”轮回国,在途经黑海时,船上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终年66岁。

第四战区-张发奎

张发奎在1912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参加中国同盟会。1925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次年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因有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

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方面军司令官等职,率部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粤北战役、桂柳会战等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被指定为华南战区受降主官。1945年10月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7月,辞职到香港定居,1980年3月10日,在香港病逝,终年85岁

第五战区-李宗仁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桂系”首领,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携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第六战区-孙蔚如

原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主要将领,陆军二级上将,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时,不愿打内战的孙蔚如将军同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并为补给红军建立了有名的川陕红色交通线。

1945年7月,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军衔,作为中国政府洽降代表成员,飞抵湖南芷江,与日军洽谈投降事宜。日寇投降时,他作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辗转杭州、上海,毅然拒绝了蒋介石要他去台湾的要求,并加入了共产党,1979年7月27日,孙蔚如将军病逝于西安,享年85岁

第七战区-刘湘

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大名鼎鼎的“四川王”,重庆大学首任校长。1927年拥蒋反共,被委为第五路军总指挥。后发动川军内战,先后打败杨森、袁祖铭、刘文辉等部,控制全川。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1933年任四川“剿总”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阻击工农红军北上。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刘湘即电呈蒋介石,同时通电全国,吁请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带病率领川军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1月20日,出师未捷身先死,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训话川军将领,“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第八战区-朱绍良

他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0师参谋长,随军北伐,参加汀泗桥、贺胜桥之役。“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任中央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1963年12月25日病逝。

第九战区-薛岳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军。

担任过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师师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参加淞沪抗战、兰封会战、南浔作战。

1939年,薛岳在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期间,他临危受命就任湖南省主席。上任后,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和抗战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

1950年撤往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1998年5月3日在台湾逝世,享年102岁。

第十战区-李品仙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

1927年,李品仙纵容部下在武汉大批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制造白色恐怖。

1944年12月26日,李品仙被委任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作为统帅部任命的徐州、蚌埠地区受降主官,在蚌埠参加受降典礼。1949年12月逃往台北,1987年3月23日,李品仙在台北去世,享年97岁。

第十一战区-孙连仲

孙连仲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在抗战时期表现英勇,他率领的部队在河北、山东等地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参与了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重大战役。在台儿庄战役中,孙连仲率领的第二集团军在面对日军主力进攻时坚守阵地,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团军团长。10月任第二集团军副总司令。曾指挥娘子关战役。

1945年6月改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抗日战争胜利后,负责主持平津地区日军投降事宜。

1949年逃至台湾,1990年8月14日在台北病逝。

第十二战区-傅作义

他参加了太原会战和忻口战役,并取得了中外闻名的“百灵庙大捷”。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了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傅作义接受蒋介石东进受降命令,即宣布就任第12战区司令长官,成立12战区“复员委员会”,自兼主任,下设绥蒙、天津、东北三个组。

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了华北“剿总”司令,但他的思想开始倾向于和平,最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作义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长等职。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十二战区的司令长官,他们有些人深明大义,报效祖国,有的逃亡台湾,有的流亡海外,其实留给他们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跟随大潮流大趋势,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唯一出路。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24 阅读:14555
评论列表
  • 2024-03-28 06:35

    朱绍良的配图是李济深吧

    孤舟蓑笠 回复:
    李济深
  • 2024-03-27 13:26

    怎么把李济深的相片放到朱绍良的位置?

翰林院女大学士

简介:发现历史、探究历史、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