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些在演义中未曾登场或被简单提及,但在正史中却是赫赫有名的将领。
牵招牵招与刘备年轻时,曾是生死之交。
后来由于理想的差异,两人最终选择了分开。
在投靠曹操之前,牵招原本是跟随袁尚的,只是由于退路被切断以及形势的恶化,他才选择了投向曹魏阵营。
结果显示,这确实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虽然他一生都在边境驻守,但始终尽心尽责,破坏了珂比能与鲜卑部落的关系,甚至还策划了刺杀珂比能的弟弟。
刘敏提到刘敏,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然而提到蒋琬,大家应该都听说过。
这个刘敏,是蒋琬的堂弟。年轻时,刘敏与表哥蒋琬因其才华和学识而广为人知。
李严因运粮不力而遭到弹劾,诸葛亮与众人联手发起了这场弹劾,其中包括当时担任代理右护军的刘敏。
公元244年,魏国的曹爽与夏侯玄率领十多万大军进攻蜀汉。那时,汉中太守王平主张坚守兴势山,刘敏也支持他的提议。
随后,刘敏带领军队驻守兴势山,利用声东击西的策略有效地迷惑了敌军,最终在费祎的支援下,曹爽的魏军只能黯然撤退。
经过这场战斗,刘敏被授予云亭侯的封号。
柳隐柳隐是益州本地人。
他从小就对人诚恳,结交了不少朋友。
最初,柳隐并不是负责军事的官员,而是专注于处理内政相关的事务。
在姜维领导北伐战争期间,柳隐担任了一位既聪明又勇敢的副将。
他的思维敏捷,不仅能即时提供建议,而且自身也非常勇敢,常常冲在前线,展现出如同黄忠当年勇猛无畏的形象。
随后,柳隐被派往汉中郡的黄金地区担任守卫。
曹魏征讨蜀汉之战中,钟会的主力军一路攻克了多个关卡,然而在黄金围这一带,却被柳隐顽强抵挡住了。
钟会派遣了一名副将率军攻城,但始终未能攻克。
最终,后主刘禅发出手令,才使他决定投降归顺。
罗宪近年来,罗宪的名声也逐渐浮出水面。
蜀汉灭亡后,东吴试图趁机而动,罗宪识破了他们的阴谋,愤怒地谴责了东吴的无耻行径,并立誓要与永安城共生共死!
最初,负责制造麻烦的吴将盛曼和谢询都被罗宪打退了。
随后,东吴派遣步协率军进攻,但再次被罗宪打败。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东吴的顶尖将领陆抗终于出马,率领三万大军势如破竹,试图攻占永安。
罗宪坚守了超过六个月,并派遣人手向司马昭请求支援。最终,陆抗等人面临夹击,只得撤退,永安的围困得以解除。
罗宪最终成为西晋的重要官员,回到故乡,在巴东辞世。
陈到如今,陈到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再陌生。
不过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许多人都听信传闻,误以为演义中赵云抢了陈到的角色。
实际上,史书记载的陈到与赵云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
陈到是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那段时间加入的。
刘备去世后,陈到接任白毦兵的统帅,担任永安都督,负责防守永安城,实际上他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内部事务。
关于陈到的对外战争,史料中并没有相关记载。
总的来说,陈到的声望和地位不及赵云,他同样是忠诚勇敢的将领典范。
因此,有些观点认为陈到的事迹被归于赵云,完全是无根据的说法。
吕岱吕岱在演义中只在孙权托孤时提及过一次。
在历史上,吕岱在东吴阵营中十分活跃。
他最初是因平定乱事而崭露头角,随后逐渐获得了孙权的重视。
在演义中未曾提及,但历史上却是割据一方的强人士燮,他治理的交州原本和孙权关系融洽,算得上是依附于孙权的一方。
士燮去世后,儿子士徽企图自立为王,吕岱接到命令前去讨伐,几乎没有遭遇激烈抵抗,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冲动的年轻人,并将相关的叛乱分子一并斩杀。
吕岱顺理成章地担任了交州刺史这一职务。
在任职期间,他多次派遣使者前往东南亚等地,进行南宣国化,促使许多国家向东吴进贡,这使得孙权的声望大增。
吕岱最终升至大司马,享年96岁,是三国时期少数既长寿又显赫的将领之一。
贺齐贺齐在东吴集团中,简直是山越的天敌。
他因平定山越的功绩,后世为他建立了庙宇。
贺齐实际上很早就开始追随孙策。
孙策去世后,他成为了孙权的重要将领,负责镇压叛乱。在一次针对山越的军事行动中,他指挥军队击杀了六千多名敌兵。
在林历期间,贺齐采用了意想不到的策略,通过隐秘的小路和虚假的威势,成功地围攻了七千多名山越。
他不仅成功平定了叛乱,而且在抵御曹魏的过程中也常常为己方提供支持。
以合肥之战为例,他成功夺回了徐盛失去的牙旗(或称长矛);在曹休征讨吴国时,贺齐因路途遥远而迟到,最终却保护了因前方战斗失利而面临危险的队友。
留赞实际上,在汉末三国时期,除了关羽和张飞,留赞也被誉为万人敌的第三位英雄。
刚入行时,留赞在战斗中曾亲手斩杀黄巾余党的首领。
在战斗中受伤后,他依然通过割脚来治疗自己,重新焕发了活力。
许多人知道《雪中奋刀》的主角是丁奉,实际上,留赞在对抗魏军的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他在战役后升任为左将军。
在救援淮南未能成功后,撤军时所带的部队在菰陂遭遇了魏军的追击。
由于留赞当时病重,意识到无法逃脱,他决定让侄子先行撤退,自己则留下来拼死抵抗,最终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