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南明好像就没打过啥漂亮仗,不是投降就是逃窜。这看法基本没错,南明前期确实是一个劲儿地打败仗,连长江这么险要的防线都没设防。但农民军剩下的那些人加入南明政权后,也取得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胜利。就像1653年的时候,大西军剩下的那些人在湖南就打了一场特别漂亮的仗,那这到底是咋回事?
一、南明的反攻
1649年正月的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带着清军,一下子就把湘潭县给攻破了,还把南明的兵部尚书何腾蛟给抓住然后杀掉了。完了之后,济尔哈朗就带着主力部队回北京去了,只留了些绿营兵在湖南守着。清朝在湖南的兵虽说没多少,可就南明当时那点实力,根本没法打回去。这一年快到年底的时候,清军又接着往南走,把桂林和广州都占了。这时候的南明小朝廷,就像在风雨里晃悠的小船似的,眼看着就要散架。
就在这时候,孙可望和李定国带着大西军剩下的人马,接受了南明小朝廷的“招安”。孙可望接手贵州以后,就开始安排向湖南、四川出兵的事儿了。1651年,冯双礼当先锋,带着好几万的军队,大模大样地进了湖南,把沅州给收复了。接着,大西军里有名的李定国亲自带着精兵进了湖南,在靖州把清军打得大败,杀了五千多人,接着就趁着胜利把湖南的大部分州县都给收复了。
二、清廷来援
李定国没往北去,而是带兵往南走了,为啥?因为广西有个清朝的大将,就是定南王孔有德。1652年7月的时候,南明的军队把桂林城给攻破了,孔有德没办法,只好自刎死了。李定国趁势一口气就把整个广西都给收复了。按道理讲,李定国应该接着进军,趁着打胜仗的势头把广东也收复了才对,可这时候他接到孙可望让他北上的命令,为啥?因为有个更厉害的对手就要来了!
尼堪,他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孙,他爸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想当初,褚英本来是要继承努尔哈赤的位子的,但是,他和努尔哈赤闹矛盾了,结果就被赐死了。尼堪是褚英的第三个儿子,在清朝进关的时候,他可是立了不少战功,还被封为敬谨亲王,在当时清朝的宗室里,他算得上是很能打仗的王爷。清朝朝廷一知道湖南那边的战况,立马就决定让尼堪带着八旗的精锐部队往南下去,就想着一下子把战局给扭转过来。
三、衡阳打了个大胜仗
尼堪气势汹汹地杀过来,压根儿就没瞧得上南明的军队。11月19日的时候,他到了湘潭,这时候南明的军队早就撤了。尼堪觉得明军一看到他就吓跑了,所以过了三天就接着往前推进,到了离衡阳三十多里地的地方。李定国就派了一支部队去引诱敌人,刚一交手就假装打输了往后撤。尼堪就更不把明军当回事儿了,骑着马“加速赶路”,结果就跟李定国的主力部队碰了个正着。
李定国最后还是“战败而逃”了,尼堪就追了二十多里地。嘿,没想到这一追就进了南明军队的伏击圈。大西军的精锐和八旗骑兵狠狠地干了一场,那可是一场血战。最后尼堪就死在乱军里头了,还有一等伯程尼,尼堪身边的护卫也都死了,清军损失可大了。这消息传到北京,顺治帝都惊了,说:“我朝用兵,还从没这样失过手。”衡阳大捷把八旗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打破了,当时可轰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