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汉的荀彧为什么要效力于曹操?

吕尘玄 2024-11-14 06:46:31

荀彧是否真的忠于汉室,不用怀疑,荀彧在当时可谓汉室的第一重臣。那他为什么效力于曹操?因为曹操最初也是忠于汉室的,他看到了曹操的雄才大略,可以平定天下,恢复汉室的荣光。但是,他没有料到一个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思想都会与地位升高有着密切关联。曹操就是如此,称为权臣,就想称王,成了王侯,就想称帝。正因为荀彧这样的忠臣存在,曹操才不敢在有生之年称帝。

荀彧是曹操的第一谋臣,自初平二年(191)他离袁绍归曹操,前后二十多年,帮助曹操由弱到强,转败为胜,扫平北方,成就帝业,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当张邈、陈宫趁曹操出兵打陶谦,在兖州叛迎吕布时,是他和程昱、夏侯惇一起,保全了三城,使曹操不至于失去当时仅有的一点立足之地。

他先建策深根固本,使曹操得以平兖州,败吕布。尔后又力排众议,劝说曹操迎天子都许,使曹操自此以后政治上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官渡之战,是他在关键时刻,帮助曹操抓住胜败之机,坚持不退,待变用奇,击败了袁绍。

当曹操想放弃河北,远师江汉,差一点让袁绍败而复起,使曹操前功尽弃时,又是荀彧建策,让曹操不失时机地平定了冀州。

后来他又出谋划策帮助曹操夺取了荆州。

他不但为曹操尽心竭智,屡献奇谋,而且为曹操广罗人才。荀攸、钟繇、郭嘉、陈群、司马懿、郡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等等,都是他选拔引致而来的。这些人物,都成了曹氏帝业的得力支柱。

荀彧很有德行,很得人心。他折节下士,持心平正。他位居台阁,从来不挟私欲。他“德行兼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士人都以他为仪表”。

荀彧的才行功绩,受到时人的一致推崇。司马懿说,他所闻所见,这百数十年间,贤才中没有比得上荀彧的。钟繇把他和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子相比,说颜渊死了以后,能备九德,没有什么过失的,只有荀彧。

曹操自己也不得不一再肯定、表彰荀彧的功绩。他说,荀彧建有"巍巍之勋",使他能数次"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虑是功劳之首,因此,平定天下,主要是荀彧的功绩。他表举荀彧为三公,给他在当时最丰厚的封邑。这虽然是为了收拢人心,但也表明他不得不承认荀彧有大功殊勋。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为他竭智尽力的功臣,曹操却把他杀了。那是南征孙权的时候,曹操表请他劳军,便把他留下,在军中做参军事。曹操兵到濡须,荀彧留在寿春。曹操馈之以食,荀或打开一看,却是个空盒子,明白曹操的意思,便饮药而卒。让他自杀,杀得不露痕迹,史家称为隐诛。

他被诛的原因,还是因为劝阻曹操进爵魏公。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该进爵魏公,以表彰他的殊勋伟业,荀彧则表示反对,认为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这就使曹操很不平,决定要把他除掉。

曹操虽然作为汉臣,但是一生征战,扫荡诸侯,平定天下,扩充势力,最终目的当然是要自己称王称帝。他苦心经营,一步一步扫清道路,都是为了这一点。这是任何人也劝阻不了的。对于曹操来讲,只要于己有碍,任何人也难幸免于祸,包括像荀彧这样功绩赫赫、最得力的谋臣。他曾是有度量的,但这件事则说明,他的度量是很有限的。不涉及根本利益的时候,可以很宽容,很有度量,一旦危及根本利益,就会什么也不顾,暴露他奸诈、狠毒的本来面目。

0 阅读:4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