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经常胃痛、胃胀,在家人的催促下,鼓起勇气去做了胃镜。本想着检查完就能安心,可拿到检查报告,看到“慢性浅表性胃炎”几个字时,心里就“咯噔” 一下慌了神。这到底是什么病?严不严重?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意味着什么?
据相关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在接受胃镜检查的人群中,大约有70%-80%的人,都会被诊断出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7、8个人可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胃黏膜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病变主要局限于胃黏膜的表层,也就是浅表部位。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是一层光滑、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组织,它就像胃的“保护膜”,能够抵御胃酸、食物等对胃壁的刺激和损伤。
但当胃黏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吸烟饮酒等,就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这就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形成过程。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有些人则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患者只是偶尔出现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则会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后,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反应。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加重胃炎的病情。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
再次,要注意情绪调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胃酸分泌失调,从而加重胃炎的症状。
最后,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比较严重,或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做胃镜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不意味着得了什么大病,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理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