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中国,为什么容不下一件和服?从慰安妇与和服历史说起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2-21 05:16:4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态放好

编辑|t

引言

2022年8月10日,苏州,一位女孩在日式风情街穿和服,被警方带走。网络瞬间炸锅,有人怒斥“文化挑衅”,有人大喊“穿衣自由”。

但问题是,在抗战胜利77周年前夕,和服仅仅是一件衣服吗? 这不仅是“能不能穿和服”的问题,而是“这件衣服背后的历史”是否能被遗忘。当年,被强迫穿上和服的慰安妇、日军侵华时和服背后的军国主义阴影,真的已经过去了吗?

一件和服,怎么就成了风暴中心?

2022年8月10日,江苏苏州,一名年轻女孩身穿和服在淮海街拍照,被当地警方以“寻衅滋事”带走。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瞬间点燃网络。毕竟,在苏州这样一个融合多国文化的城市,竟然因为一件衣服引发执法行动,让人不禁想问:“穿衣自由”在这一天为何变得如此敏感?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这名女孩并没有在政府机关门前,也没有在烈士纪念碑旁,她只是站在一条日式风情街上,穿着和服拍照。

可问题在于,8月1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它不仅是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的日子,更是抗战胜利77周年的前夕。

在这样的日子里,看到一身日式服饰飘扬街头,让许多人感到不适,甚至愤怒。于是,有人选择了直接报案。

事件曝光后,网上的舆论炸开了锅。一方人表示,苏州的日式风情街本身就是一个商业街,为什么不能穿和服?如果连服饰都不能自由选择,那是不是日本料理、日系车都该被禁了?

另一方则坚决反对,认为和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衣服,而是侵略战争的象征,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穿着它出现在公众场合,显然是一种对民族情感的挑衅。

那么,和服真的只是单纯的衣服吗? 这里不得不追溯一下它的历史,才能理解为何这件衣服总能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

和服背后的战争幽魂

和服的历史,其实是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一个缩影。早在三国时期,日本就从东吴引入了“吴服”,当时的服饰风格完全效仿汉服。

到了唐代,日本遣唐使频繁来往中国,把唐朝的服饰、建筑、律令制度全部带回本国。可以说,早期的和服,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的衍生品。

但随着历史发展,和服的意义早已发生变化。

进入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全面抬头,和服被日本政府利用,成为一种战争动员工具。1932年,“大日本国防妇人会”在大阪成立,该组织号召日本妇女通过“穿和服、持家、节俭”,支援军队,为战争出人出力。

在此背景下,和服不仅是女性的传统服饰,更成为一种政治符号,与日本军国主义密不可分。

更加黑暗的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大量中国女性被日军强掳,成为慰安妇。她们被迫穿上和服,沦为日军的奴隶,每天遭受非人的折磨。

日军甚至规定,这些慰安妇必须穿和服,以彰显“大东亚共荣圈”的文化同化。至今,仍然存活的慰安妇老人们,依然在控诉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而日本政府却始终拒绝正式道歉。

这就是为什么,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和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战争、屈辱、血泪的象征。那些曾经被迫穿上和服的中国女性,可能再也无法从心底接受这种服饰。

而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一个中国女孩穿着和服出现在街头,不管她是否有意挑衅,都难免让人联想到那段悲惨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在当代社会,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和服?它是否应当被彻底否定,成为一种禁忌?

那我们到底能不能穿和服?

如果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和服的确带有浓厚的中国元素,甚至可以说,它本质上是汉服的变体。

如今,京都、大阪、名古屋等地依然有“吴服”专卖店,而在某些日本文化交流活动中,也能看到中国人身着和服参与交流。那么,在非特殊场合,穿和服是否可以被接受?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和服本身,而是“穿和服的场合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穿着和服参加活动、拍摄写真,并不会引发争议。

例如,2019年8月,湖北武汉举办的中日传统服饰研讨会,就曾邀请中日两国青年身着本国传统服饰进行文化交流。这个活动得到了共青团中央等官方机构的支持,并未引发负面舆论。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对正常的文化交流是持包容态度的。

然而,当和服出现在抗战纪念日、历史遗址等特殊场合时,其意义就变得复杂。比如,2019年,某视频网站的美妆博主,在大连抗战纪念馆前穿着洛丽塔裙跳舞,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一种冒犯。

而苏州女孩的情况,虽然没有刻意挑衅,但因时间点的敏感性,仍然激怒了公众情绪。

我们能接受日系料理、日系汽车,甚至日系家电,但为什么单单和服让人难以接受?答案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承载了战争阴影和历史创伤的象征。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彻底拒绝和服?这也不是答案。历史无法选择,但未来可以创造。正如鲁迅、章太炎、孙中山等人曾在留学日本期间穿过和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坚定的爱国者。

甚至,孙中山的“中山装”也是参考了日本学生制服设计,由此演变成现代中国的正式服饰。换句话说,文化本身是互相融合的,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的排斥,而是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和文化自信。

所以,和服能不能穿?

如果是在抗战纪念日、历史遗址前,最好不要穿。

如果是在私人场合、文化交流中,不必过分苛责。

如果是在故意挑衅、炫耀“日式文化优越”的情境下,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参考资料:

羊城网-中国人究竟能不能穿和服?除了法律,我们更想谈谈历史……

0 阅读:0
德闲说历史故事

德闲说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