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3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2.4%,进口下降4.3%,意味着贸易顺差暴涨至585.5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
尽管全球贸易局势巨变,在3月已经加税20%的前提下,我们的出口和贸易顺差都表现强劲,同比都在大幅上涨。不可否认,这有大幅加税前抢出口的因素存在。
总体这个表现还是超过预期了,不过现在已经加税到145%,最高的到245%了,所以真正的挑战其实还在后边。
同样,一季度的GDP表现也超过预期,实际增长达到了5.4%,但是价格信号依然低迷,名义增速依然只有4.6%。注意,去年末我们修订了GDP的核算方式,所以去计算同比的时候,一定要和修订后的数据去做比较,现在网络上大部分算的数据都是错的。
深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外贸格局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东盟市场持续发力,3月对东盟出口增速达35.4%,成为稳外贸的重要支柱,现在一直稳居我们第一大贸易对象。
其次,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4%,显示出口结构持续优化。目前看,还等着看川普是否会给出新的关税豁免名单,毕竟2018年他就豁免了对手机等产品的关税,这些都是我们出口利润的大头。
再者,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回落明显,铁矿石、原油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下降11.7%和13.3%,这让我们进口额大幅下降。当然,不仅仅是价格原因,后边我们估计会进一步减少进口,毕竟现在对美国也加到125%了,那些农产品基本上可以宣告进口为零了。
不可否认,未来贸易的压力巨大,但是我认为,虽然我们的贸易总额可能下降,但是贸易顺差将毫无悬念再度创历史新高,因为进口的下滑幅度会更大。
这对人民币也会构成利好。因为贸易顺差,这是人民币最大的基本面,未来凭借这点,就足够维持币值的稳定。当前人民币汇率已具备三大支撑:超预期的贸易顺差带来充足的外汇供给;中美利差收窄减轻资本外流压力;以及央行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值得注意的是,3月远期结售汇签约顺差环比扩大2.3倍,显示市场对人民币的看涨情绪正在积聚。
现在,随着美元指数跌破100,也跌破长达两年的横盘区间,正式进入了贬值周期中,成为了4月份全球表现最差货币之一。对应的非美货币都在大幅上涨,甚至欧元降息了还在涨,相比较之下,人民币在非美货币中表现弱势,这和去年正好相符,去年是非美货币几乎全部重挫,而人民币表现相对稳定。
主要是现在贸易战的主角其实就剩下了两个,现在全球资金似乎都在采取避险的模式,起码从货币的流向看,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