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莫把修“真”作为了纵“欲”的借口

用户_989315 2024-10-07 22:12:22

道教的核心要义是什么,道祖在《道德经》中给出了简单又准确的回答,曰“道法自然”。很多人在解释“自然”的时候,给出了自我本然、符合自我之道的解读。这本是字面的原义,是说每个人的身中都含有道性,我们只有在言行上符合自己本心的真性,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话虽正确,奈何不同层次的人理解有不同。在具体学修过程中,有的人谨遵历代祖师教诲,一点点去磨心性上的不足,从而证得圆通本性;也有的人恰恰相反,在日常言行中一味地顺着自己的性子,对自身的欲求毫不遏制,却仍以祖师所言之“真”来做掩饰。殊不知,这种放纵欲望的行为并不叫真,而是误把假当成了真来修,最后只能轮回辗转,不得留停。要说真精神,其实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讲,即什么是真,真的精神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实,是对本质和迹象的思考。关于什么是真的问题,或许并不能简单地从上文对“道法自然”这一章句的阐述中来理解。虽然祖师说真,是要外在的行为和内外的本性相一致,是为真一不二。但此时,也只不过是做到了浅层次的真,或者曰“不假”。一个人想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是他内心真实且直接的表达,如此,我们也只能说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但这个真,还远远不是道教修行上说的真。因为我内心所产生的想法,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可能就会变成是一种放纵的欲望。由此一来,我们口口声声称之为真的东西,也只不过是让自己得到了追求欲望、享受欲望的一时快乐。此时,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真”和普罗大众的营营追求又有什么不同呢?

因而,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到,修行中的“真”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为符合自己的想法,而更应该是让自己的起心动念符合于道。这是以道佐人和以人御道的区别。在这里,还需要先明确另外一个思考题,即虽然说人人都含有道性,但我们往往并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去主宰自身的道,不要给自己的道附加你自以为是的念头,比如认为:对自己的放纵只要保证不伤害他人和社会为前提就是符合道等等的想法。这是以后天的文明来逆反先天的自然,着实与道相悖了。此处,诚然不需要去辩论后天的文明是不是符合大道的运行规则,而是单纯从修行上来说,我们是要去探究先天大道的本源的。更直白一点说,就是要去明白万事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如何表现的。明白了这一内在逻辑,也才能够明白大道运化我们的人生与社会时,所体现出来的形式是什么样子的。很显然,这一本质上的因果关系,历代祖师早在经典中写得明明白白,并且告诉给我们说,只有息心去欲,才能以洞明的心性去合道。当一个人向外求的欲求越来越少的时候,他才能更进一步地去内观自身。不论是观心、观性还是观空,当把外在的欲求变成了内在的思考,我们这才真正踏上了修行这条路。

莫要轻易言说“生活就是修行”这样的道理。这是因为,你若以有道的角色反观生活,才会从生活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发现道的运行规则,从而为自己的修行提供借鉴意义;但你若尚且只是生活中的一员,还在被滚滚红尘裹挟着前进,此时甚至连自己的生活还不能有所保证,又如何去从生活中提炼出更高的修行的道理呢?须知道,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人(包括着你我这样的凡人),只不过是在用尽全力不让自己受到欲求的伤害而已。我们当下称之为的“修行”,仍是在和欲求做斗争。孰胜孰败,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待到真正发觉到一切心皆是一切念、一切念皆为一切欲的时候,再去思考一下生活中的“真”是什么,或许才能够明白,道教所说的“真”,不过是在让我们明白因果并且不负因果。相反,倘若你口口说着因果,却又陷于因果(并且大多人是在因果之中而不自知),这恐怕只是掉入了一片假象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罢了。

真,不是一种自诩,而是与天地万物相合的理。修真,更不是纵欲的借口,恰恰是把戒定自身的欲望作为合真的第一步阶梯。如果连这第一步都不想走,甚至还要去反驳它的正确性,那与天地大道相合的“真”最后也只能变成庸人口中的天方夜谭了。

0 阅读:75
评论列表

用户_989315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