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建立,短短一甲子,许多革命志士投笔从戎,舍己为国,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流血流汗,最终成为新中国的顶梁柱。
那些开国元勋的子女们也追随父辈的脚步,参军报国,如今的他们也成为军队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父辈的信念,张宗逊、张又侠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毛主席的首任卫士长图|张宗逊1908年,张宗逊出生于陕西渭南,由于张家家境富裕,因此,对于张宗逊寄予厚望。
1924年5月,一向在学校接触革命思想的张宗逊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两年后,张宗逊在组织的安排下考入黄埔军校,并在同年转为正式党员。
张宗逊在黄埔军校学习的时候经常到毛主席开办的农运所中听讲,主席在农运所中很少见到这样热血青年,因此,每当主席讲课的时候总是对这位年轻人格外关注,在和身边人打听后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新入党的张宗逊。
张宗逊对毛主席的理念十分推崇,因此,总跟在主席身边请教。
“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张宗逊看出来蒋介石准备对共产党不利,因此,也就趁乱离开了军校。
1927年9月9日,在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中,张宗逊率领连队连续作战十余日,终于出色地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务,他在作战中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干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
“三湾改编”后,他被调任为特务连副连长,当时,特务连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毛主席和团部的安全,而他这位副连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毛主席,当主席的贴身警卫,这个任务让张宗逊乐开了花。
有一天,张宗逊正在教特务连的战士们如何使用步枪进行瞄准,他们的训练地点是在祠堂之中,当时毛主席刚好睡醒,就听到外面士兵训练的声音,于是,就走出房门。
张宗逊在看到毛主席后,立刻向主席敬礼,并汇报练习内容,毛主席笑着看向特务连的战士们,并问大家:“能打中敌人吗?”
战士们信心十足地回答:“能!”
毛主席又问:“能打多少米?”
对于主席的这个问题,战士们的答案不一,大多数都说:“三四百米没问题!”
毛主席听到后非常开心,鼓励大家说“就这样练,很好!把本事练好!”
毛主席的话给了张宗逊以及战士们极大的鼓励。
图|张宗逊张宗逊对于保护主席这一主要任务丝毫不敢放松,当时,到处都是反革命武装和土匪,就连我军内部也有不少动摇分子和叛徒,因此,在护卫主席期间,张宗逊总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将主席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当他保护主席前往井冈山途中的时候,毛主席和张宗逊的感情更加深厚,为了保护主席,他与主席形影不离,哪怕是睡觉,两人都在一个房间内。
由于连续行军,毛主席的脚被磨破化了脓,行动艰难,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张宗逊和战士们用竹子绑了一副担架,准备抬着主席走,可没想到主席仍要坚持自己走,就在两方都坚持彼此的想法时,毛主席决定用竹竿做拐杖,张宗逊在身边搀扶,就这样,双方各退一步,再次踏上了行军之路。
张宗逊除了保护毛主席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收集情报。
当时秋收起义部队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电台和电话,因此,主席想要了解外界情况主要依靠报纸和战士打探的消息,张宗逊主要的任务就是对这些报纸和消息进行甄别。
有一天,张宗逊将一张记录着南昌起义部队在广州汕头活动的报纸交给了主席,主席看到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人与朱德取得联系,这才有后来的朱毛会师。
二、从卫士长到解放军战将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张宗逊紧紧跟在毛主席身边,率领部队打了多场硬仗,两次身负重伤,这些在战场上难得的经历与对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学习,让张宗逊逐渐成长为一名骁勇的红军师长。
虽然张宗逊屡立战功,但是在毛主席遭受王明左倾主义排挤时,张宗逊身为主席的卫士长,与主席关系密切,也受到了牵连,被免除师长等主要职务,派往红军大学学习。
就在前往红军大学的途中,经过毛主席的住处,他到主席处倾诉内心的郁闷,对于爱将如此,主席安慰道:“现在这种情况,急也没什么用,周恩来同志不是你的入党主持人吗?有些事你可以找他说一说。”
听到主席的主义后,张宗逊找到了周总理,在周总理的介入下,张宗逊被重新启用,并参加长征。
长征结束后,张宗逊在“三过雪山”后,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并在全面抗战后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长,这支5000人的部队在张宗逊的指挥下重挫日本侵略者。
1943年3月,《论中国之命运》一书在重庆出版,蒋介石在这部书中大肆鼓吹“一个中国、一个主义、一个政府”,其中反共信号强烈,毛主席对此及时察觉,于是于六月初九电令张宗逊率部迅速回援延安,随时做好抗击国民党军的准备。
图|张宗逊这时候的张宗逊率领的部队已经由最初的五千人扩编为万人的精锐部队,张宗逊得到消息回到延安后的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蒋介石就派遣胡宗南突袭陕甘宁边境的爷台山等地。
对于国民党军这样悍然挑起内战的行为,毛主席当即通电国内外,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恶性,并任命张宗逊为爷台山反击指挥部司令员,收回被国民党军占领的失地。
经过张宗逊的周密部署,与敌军激战一昼夜后,将入侵之敌全部歼灭,对于这个作战结果,不仅仅张宗逊十分满意,就连毛主席也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对这次反击战的胜利结果大为赞赏。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议,对解放区发起进攻,五个月后,国民党军开始对延安发起进攻,张宗逊率领的晋绥第一纵队立即收拢部队赶往延安,再次担负起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任务。
随着蒋介石逐渐对延安地区加大兵力,张宗逊率领的部队虽然能保证中央的安全,但是中央军委依然决定让出延安,并进行兵力整合,将张宗逊调任为西北野战军副司令。
接到任命后,张宗逊更加尽忠职守,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各机构以及军委各机构的转移任务。
1948年初,西北野战军完成了保卫中央的任务,开始转向外线战斗,张宗逊在彭总的指挥下将胡宗南大部队牵制在西北战场上,并给予沉重打击。
在三大战役结束后,西北野战军开始解放大西北,歼灭了盘踞在西北十余年之久的“二马”主力部队,促使新疆解放,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三、虎父无犬子图|张又侠1950年10月,彭总带领中国志愿军前往朝鲜作战,经毛主席批准,张宗逊代理西北军区司令员职务,并主持西北战区工作,彻底平定大西北。
1952年10月,由于中央军委对军事训练工作尤为重视,因此,在西北完全平定后,将张宗逊调往中央,任中央军委副总参,并在训练总监部任军校部部长,训练总监部每个部门的部长都是经历过战争且受毛主席重视的高级将领,张宗逊就是其一,足见他在主席心目中的地位。
1955年10月,在新中国首次授衔中,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直到1978年退休。
张宗逊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的儿子却一直活跃在军事舞台上。
张宗逊的儿子名叫张又侠,1968年参军,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最受瞩目的功绩就是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此,张又侠又是“50”后将领中少有的具有战功的将领之一。
1984年,34岁的张又侠就已经是119团团长,在老山作战中,他率领部队仅用40分钟就拿下主阵地,成功抗击了越军发起的反击。
或许正是因为他有着多次指挥部队参加战争的经历,他在45岁后,晋升速度越来越快。
1997年,张又侠被晋升为少将,并在50岁时被任命为集团军军长。
2007年,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司令并被授予中将军衔;2011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宗逊时期,上将军衔已经很高了,但是在上将之上还有大将和元帅两等,但是在他的儿子张又侠授衔期间,上将已经是最高军衔,那么是否可以说张又侠要比父亲更加厉害呢?
结语战争时期的将领与和平时期的将领他们的经历不同,自然也就无法比较,但是,他们对于国家的贡献是相同的,他们爱国的心也是相同的,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