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章解读,“别人家的孩子”是错误思维

北京道轩堂 2024-04-24 09:20:05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本文为《道德经》第三章逐句解读,原文采用王弼通行本。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读

以下解读为个人理解,仅作参考。建议多阅读原文,才能领悟其中真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刻意推崇贤能的人,使人民不为名利争斗。不珍视稀有的物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露那些能引起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扰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人民内心虚静,满足温饱,弱化意志,增强体魄。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使人民处于无知无欲的境界,没有成见,也没有贪欲。这样,那些自作聪明的智者就不敢肆意妄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用“无为”的态度去处理家国之事,那么天下就能得到全面的治理。

感悟

不要刻意去塑造“贤者”,“贤”与“不贤”并没有确定的标准。为了追求沽名钓誉而去做贤者,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是人性的卑劣所在。况且对于贤者而言,不用“尚”也能得志,而“尚贤”往往是“害贤”。

不要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也不要为了金钱去做铤而走险的事情。收起虚妄之心,虚心去学习,把生活变得更加精彩,充实人生的意义。

福生无量天尊

0 阅读:9

北京道轩堂

简介:道可道,非常道。北京道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