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6日创下阶段低点以来,拼多多股价连续上涨,3个月时间,总涨幅近160%。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用五年时间,把市值做到了千亿美元。超越京东,成为仅次于阿里、腾讯、美团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目前,拼多多平台交易金额达到1.16万亿元,日订单量为9000万,年度活跃买家数已达6.28亿,与阿里7.26亿仅差不到一亿。而京东,年活跃买家数仅为3.1亿。如今,拼多多已经成为国内电商第二家破千亿美元的公司,领超京东143亿美元。早在之前,拼多多就将京东比作为追逐目标。2019年10月,黄峥在拼多多四周年庆动员会上称,拼多多最新季度的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了京东,比他预期提前了整整两年。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是个80后,持有拼多多约45%的股份,按目前市值计算,黄峥身家4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00亿),已经超越马云,成为仅次于马化腾的中国第二大富豪。
相信很多人会问,拼多多的护城河是什么?业绩营收持续增长是否可持续?未来发展路径是怎样的?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这些问题!
拼多多之所以发展神速,傍上腾讯这座流量靠山和模式创新起到关键作用,拼团裂变、补贴低价是杀手锏,主攻下沉市场避免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对用户的消费心理拿捏的特别准。即便身处阿里、京东两大电商巨头的围剿之下,也能生存的很好。其实,电商的玩法有很多,基于不同的基因和场景,衍生出如今的垂直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阿里和京东经过20年的发展,通过重资产模式铺设商业基础设施,打造自身的护城河优势,而拼多多的优势是靠着“轻资产+流量+资本”建立起来的,它不像BAT那样具备攻击性,也不具备跑马圈地的先天条件,那么它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
纵观阿里京东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用搭建平台和机制获取用户;第二阶段是打通产业链组建生态矩阵“跑马圈地”;第三个阶段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实现业务指数级增长;第四个阶段是不断迭代消费场景,寻找颠覆性的新场景,进而开辟全新领域,最终“大而不倒”。资本市场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企业的价值,现阶段的拼多多和阿里、京东还存在一些距离。
在营收上,2019全年,京东营收排第一,达到5769亿元,同比增长24.87%;其次为阿里巴巴4888.98亿元,同比增长41.6%;拼多多301.4亿元,同比增长129.74%,增速最快。2019年三家公司总营收达10959.38亿元。其中,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分别占比44.6%、52.6%、2.8%。当被问及如何应对来自拼多多的威胁时,京东零售CEO徐雷曾向媒体表示,不太在乎这个只成立了四年的公司。
目前,阿里、京东集电商、物流、金融、云计算等业务为一体,每一项业务独立拆分出来的估值也是百亿美元量级。阿里的“电商+用户规模+支付”构建自身护城河,京东的“电商+3C品类+物流”构建自身护城河,生态协同可以焕发强大战斗力。很多人说“便宜”就是拼多多最重要的护城河,补贴和扣点率低构筑比较优势,满足了“多、快、好、省”中的省。个人认为,准入门槛低、短期内能够被取代、没有核心技术壁垒的,都不能称作为“护城河”。京东的“快”是烧了百亿资金搭建的自营智能物流网络,阿里的“多”是近二十年形成的市场占有率,才得以覆盖数以万计的商品品类。拼多多的“省”是靠平台补贴、折扣,而非供应链优势,是否可持续还需进一步市场验证。
拼多多对资本依赖较大,2016年-2019H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均为正数,累计净增达404.23亿元,其增加主要由融资活动产生,融资活动累计贡献272.24亿元,2019年全年亏损70亿。一方面是平台持续亏损,净利润持续为负,自生“造血”能力不足;二是又回到前面所说,获取和留存用户需要投入高额补贴。其实,拼多多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用于建设强大的技术能力。2019年拼多多Q4财报显示,全年研发费用高达38.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47%,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人才、算法、系统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仅占极小比例。
拼多多算是中国互联网史上一个奇迹般的存在,现如今电商领域已不是红海,而是一片血海。巨头围追堵截之下诞生的一个千亿美元市值,这本身就不可思议,这家公司还很年轻,想象空间还很大。阿里、拼多多、京东正式进入电商“战国时代”,而这只是个开始,腾讯的“电商梦”隐隐若现,抖音快手弯道超车、伺机而动,成为直播电商后起之秀。未来还未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