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叫寿星的老人,叫南极老人星,民间戏称“寿星老儿”,民间有他的画像,住宅中也有他的板画像和雕像。

寿星在绘画像中,为白须老翁,拄着拐杖,额部隆起很高,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银色眉毛和胡须很长。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和对人物命运的暗示,以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往往对眉的形状和长度进行详尽的描写。
比如,《红楼梦》就是如此,最著名的句子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这种描写,成为一种惯常做法。
寿星的画像和古代文学作品,对我国古代民间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长眉毛的特点,让民间认为,长眉是老人健康长寿的象征。
比如,民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说:“眉毛一根长,能抵万担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到中老年的时候,如果眉毛中能长出一根或者数根长长的眉毛,意味着此人的身体很健康,会长寿,出现这种现象,心情与收获一万担粮食一样高兴。

这种说法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这里要介绍的一句农村俗语,也是与眉毛的长短有关,同样是带有夸张性质的俗语,此语就是“眉毛过三,收入过千”。
这句俗语的关键词是“过三”,让人难理解的,也是民间喜欢争论的,也是这个词。那么,民间对这个词有哪些不同的说法呢?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眉毛过了“三停”
民间将面部从额头到下巴分为“三停”,一是“上停”,具体指额头部位;二是“中停”,也就是眉毛至鼻尖之间的区域;三是“下停”,指鼻尖至下巴的区域。
一是眉毛过了“上停”与“中停”交界处。这个地方为印堂,也就是眉毛过了印堂,并覆盖印堂。
按照民间的说法,如果眉毛过了印堂,这样的人往往思维非常缜密,心胸也很开阔,早年的事业往往很顺畅,能够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积累财富。

二眉毛过了“中停”与“下停”交界处。这个地方为鼻翼外侧,从眉毛划出一条纵向垂直线,这条线过了鼻翼外侧,即到达鼻翼外侧上方。
民间认为,如果眉毛过了鼻翼外侧,民间认为,这类人善于理财和聚财。这样的人对金钱非常敏感,往往能够适时而精准地把握投资机会,人中年之后,容易创造出自己的事业,实现财富独立和自由。
三是眉毛过了“下停”。这个地方为颧骨,也就是从眉毛划出一条纵向垂直线,这条进入到了颧骨,也就是过了颧骨上方的区域。
按民间的说法,这样的人具备很强的领导力和社交能力,容易积累人脉,并能通过人脉获得丰厚的财富。

二、眉毛长度超过三个点
一是眉毛长度超过外眼角。眉毛过外眼角,在民间被称为“眉长过目”,民间有俗语说“眉长过目,富贵可求”。
民间认为,这种“眉长过目”的人,智商很高,思维特别敏捷、目光格外长远,往往能够通过知识或技创造财富,也能积累财富。
二是眉毛末端延伸至鼻翼外侧。这种说法与上面一节的第二点相同,民间也有俗语说“眉尾垂鼻,财库丰盈”。其他就不赘述了。
三是眉毛覆盖颧骨上方。宋代史学家郑樵编写《通志·艺文略》中有一篇《月波洞中记》,文中提到 “眉覆颧隆,贵不可言”,对我国民间有一定影响。民间认为,这样的人,往为能成为团队中的关键人物,通过自己强有力的手腕,来整合资源,从而积累大量的财富。

以上是民间关于“眉毛过三”的两种说法。下面来说说“收入过千”。
收入过千的“过千”,在现在人的眼里,如果只是超一千块钱的收入,可能只算是低收入了,不值得夸耀。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古代的语境中,却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古代有“日进头金”和“日进千金”的说法。这里的“金”,是指千两金子,再退一步说,就算是一千两银子,即使放在现在社会,也是非常值钱,远非现在的一千块钱能比。

因此,这里的“收入过千”,指的不是具体的财富数字,而是指财富的收入和聚集数量比较大。
这句俗语反映的是古代人们,喜欢用相貌来预测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由此而产生了各种相貌方面的俗语。
对于这类的俗语,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现代科学证明,相貌只是一个人的外表形象,并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财富积累或收入,也不是由个眉毛的长短来决定的,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及能力,同时也依靠在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等。

现代社会,除了个人的积极行动或个人努力外,还要合理科学规划,要持续学习,更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获得财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