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和戏曲家。他有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抱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在人生晚年的时候,冯梦龙不惜千山万水,走了几个月的路,从苏州远赴福建一个偏僻小县当县令,在任期间,他心系百姓,革除弊习,造福一方。
冯梦龙常居世俗,熟悉社会的真实景象,对人情世故谙熟在心,《警世通言》是他纂辑而成的短篇小说集,与《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描述了包括宋、元、明三代的社会风俗,故事内容包括婚姻爱情,功名利禄和人生命运等。
其中不乏名言警句,发人深省。
1、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所谓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人生在世,不应该争一时之短长。有的人在年轻时候就发达了,但这种发达未必可以持续下去。
而有的人比较晚熟,可能到了一定年龄后才能够有所成就。究竟是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事。
这句话是劝人平常心,毕竟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要看时运如何,“时也、命也”,不可强求。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真的要去争,也应该是争大不争小,争高不争低。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
要知道,赢在全局才是赢。比如楚汉争霸,刘邦一开始多是输,最后却一举定乾坤。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这里面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
2、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野花不需要人去栽种,每年都会自己长出来,其实人的烦恼也是如此,每天都会自己跑出来。
我们想一想,这个世界上什么事不会有烦恼呢?不管贫富,无论高下,大家都是各有各的烦恼和忧愁。
放眼望去,触目所及,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开心快乐的,每个人都带着苦相,都有求不得之苦。
所以说人世间犹如苦海一般,少有少的烦闷,大有大的不如意,老有老的无可奈何,人这辈子,真正无忧无虑的日子非常少。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看淡一些,要能够化苦为乐,否则才是苦煞人。
3、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人是复杂的,多变的,现在你以为某个人是坏人,以后你又可能觉得他是个好人。你说究竟是他变了,还是你变了?
大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误解造成的,毕竟人人都有偏见,而且人都有傲慢心,习惯性自以为是,对别人评头论足,以偏概全。如果你能够足够理解别人,那你自然就能慈悲。
还有一种是对方改变了,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世界在变化,时移世易,人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或者是自己主动求变,这也是有很大可能的。话说起来,谁不想与时俱进呢?
再就是自己的改变了,这点大家都能体会到,想想数年前的你,再看看现在的你,对于很多事很多人的看法恐怕是不一样了,这就是自我的变化。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我们在听到对某个人的评价的时候,也要注意客观看待。别人说好未必好,别人说坏也未必坏。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警世通言》里多次讲到这个道理。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句话其实是逆人性的,人性通常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而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又后悔不及。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里也说过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在这点上摔跟头,但等到身临其境,又照样犯错误。
人啊,从来是短视的,因为看见而相信,不撞南墙不回头,非要无路可走的时候才醒悟。
而真正的高人都是知道反着来的,有钱有势的时候就想着一无所有的时候,不会等到一无所有的时候再会想从前的风光,
这就是劝人未雨绸缪,小心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能够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的人,才能行稳致远。
5、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古人认为做事不可做绝,要留有余地,这强调的是宽容,宽容表面是讲对别人的宽恕、包容,其实是给自己拓展空间。
要知道时来运转,每个人都有顺逆,你现在盛气凌人,那以后别人就会对你不客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但很多人都是得势的时候仗势欺人,等到失势后又幻想别人可以理解、宽容自己,这说到底还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千万不要把自私当成聪明,把有福当成资本,以占人便宜为能耐,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竹篮打水一场空,太过自作聪明的下场就是悲剧。
不管是《警世通言》还是《红楼梦》,里面很多故事都能印证这点。
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满招损,谦受益。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