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年(1637年)九月,李自成因兵败汉中,遂率九部农民军入川,一举攻克川陕咽喉广元县,随后一鼓作气再克保宁、梓潼,在梓潼兵分三路,分道向成都进击。李自成挥师入川后,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连陷三十余州县”,十一月初,三路陕西农民军陆续抵达成都附近,准备攻取富庶的成都城。
李自成这次入川计划进展非常顺利,在一个月内连克三十多个州县,并以破竹之势攻打至四川的心脏成都。李自成在陕西连遭败绩,二次入川后却接连胜利,消息传开后,一些投降官军的农民军将领受其鼓舞,又蠢蠢欲动,谋划再举反旗。譬如绰号“蝎子块”的拓养坤,本是老闯王高迎祥麾下闯将,兵败后降附了陕西巡抚孙传庭,孙传庭一直不信任他,对他猜忌、防范,更别提重用他了,他心里特别失落、后悔。得知李自成入川后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拓养坤准备趁乱复叛。
此时,明王朝内部正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隐患——西北有高迎祥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东北地区有以皇太极为首的八旗军的袭扰,刚刚即位不久的崇祯皇帝,身上的压力很大。
经过审时度势,崇祯皇帝认为来自西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对明王朝的压力更大一些。所以,崇祯皇帝决定优先解决掉西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
于是,平日里就以擅长带兵、治兵的洪承畴,很快就进入到了崇祯皇帝的眼中。不久之后,“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
孙传庭
十月间,蝎子块拓养坤在华阴反叛,带领自己的旧部往西逃去,欲投奔李自成。当时孙传庭正在潼关布防,听到蝎子块叛逃的消息后非常惊讶,同时也有几分惶惑,因为蝎子块如果反叛逃走,自己招降纳叛的功劳会立即变作罪过。喜怒无常的崇祯帝知道蝎子块复叛的事后岂会轻饶自己?因此,他派一员得力将领率军前去追赶蝎子块,却未追上。崇祯十三年(1640年)九月,拓养坤战死于函谷关前。
四川巡抚万王维章对李自成入川后如摧枯拉朽般的进军束手无策,待李自成兵临成都后,只好向明廷紧急求援。崇祯帝闻报后气急败坏,立即下令罢免王维章的川抚之职,由傅宗龙接替出任四川巡抚。崇祯帝又急调洪承畴率军入川协助进剿。虽然洪承畴在陕西接连挫败农民军,大批农民军或被迫转移,或被击溃,也有的接受明军招抚,说白了就是缴械投降,但仍有小股农军,还在陕西境内东躲西藏,分散活动。因此,陕西的情况也不能说到了高枕无忧之时,藏匿山野中的“流贼”随时都可能死灰复燃。在崇祯帝严厉的催促下,洪承畴不得不率陕军入川。
洪承畴没有让崇祯皇帝失望。上任之后,“屡击斩贼渠”,逐渐扭转了明军颓败的趋势。因此,洪承畴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一再奖励——先加封他为太子太保,然后又进封他为兵部尚书。
在看到洪承畴的锋芒之后,崇祯皇帝对他更是信任有加,给予了他更高的军事指挥权——让他“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因为,这几个省都先后出现了农民起义军。
面对分散在各地、且日渐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洪承畴决定予以各个击破,进而再对其主力发动致命的一击。很快,洪承畴就选中了一个让自己非常满意的对手——李自成。此时,李自成已经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一个杰出将领,率领着自己的一支队伍,不断在各地击败明朝官军。洪承畴认为自己兵多将广,而且自己一向治兵严格,绝对可以击败李自成这帮乌合之众。然而,和李自成第一次交锋之后,洪承畴就吃了大亏——“承畴与战,败绩。”
洪承畴
成功逃回之后,洪承畴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认为自己在开战之前的轻敌,是造成作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为了让洪承畴专心对付李自成,崇祯皇帝撤掉了洪承畴身上所肩负的其他几省的军务,让他专心经营好关中的军务。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洪承畴自此变得谨慎、稳重了起来。很快,洪承畴和李自成的第二次交锋便到来了。这一次,洪承畴经过精心准备之后,在临潼和李自成打了一场大仗。此战,洪承畴不仅一洗前耻,而且还把前来支援李自成的高迎祥也给俘虏了。然而,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遗憾也还是有的——那就是让李自成等少数人马逃窜了:“复与自成战临潼,大破之,迎祥就俘。”
高迎祥被俘之后,很快就成了明军的刀下鬼。
身为起义军将领的李自成知道,群龙无首的起义军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在其他将领的拥戴下,李自成成了起义军的新一任首领。与此同时,李自成还继承了高迎祥“闯王”的称号——毕竟,这个称号很猛,李自成本人也很是喜欢。
李自成成为“闯王”之后,不想徒有虚名,便打算寻找一个好地方,自己也好好闯一闯。不久之后,他便选中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四川——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沃野千里,此地易守难攻,经营好的话,绝对是一个天然的封闭王国。
李鸿基
然而,李自成的这个小算盘,打得却并不如意。因为,他选择了分兵入川——很多军事将领都知道,分兵前进,是行军打仗的大忌。于是,洪承畴找准时机,“承畴与屡战辄胜。”
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率固原总兵左光先、临洮总兵曹变蛟以及副将贺人龙等,带兵一万余人,昼夜兼程,风雨不歇,赶往成都。途中,洪承畴担心李自成玩调虎离山之计,又从四川返回陕西, 他又特调延绥镇总兵王洪、宁夏镇总兵祖大弼率军移防汉中、略阳、徽县、秦州一带, 计划对可能杀“回马枪”的农民军加以堵截。
洪承畴入川时,到保宁与被朝廷革职滞留等待傅宗龙到任交割的原四川巡抚王维章商议,“调各处川兵、数有六、七万”,从四面八方向进围成都的李自成农军包抄过来,只有西北方向的梓潼、剑州一带没安排川军堵防。洪承畴的谋划是,重点防御东、南两个方向,严防李自成窜入湖广。川西地区山高路险,河流湍急,荒芜少人烟,仅有羌人游牧,农民军去了也无法生存,更别说发展壮大了。倘若“贼众”往北撤退,官军就可以前堵后追,这样就能将李自成军围在一起聚而歼之了。洪承畴老谋深算,这军事部署很是缜密,不能说不高明。
李自成督率九部农民军数万人马围攻成都二十多天,轮番冲击,奋死登城,明守军依托坚固城防顽强抵抗,炮子横飞,箭矢如雨,滚木礌石热油倾泻而下,重创攻城农军,城下尸积如山,血流漂杵,农军伤亡数千人。从四川各地陆续赶来的蜀兵从外侧配合守军夹击农民军,李自成只得撤围而走。听说各路蜀军正源源不断往成都聚集,农民军决定分头撤围。一路向北,经汉州、中江、潼川直趋梓潼;另一路往东,经金堂、射洪至顺庆府(今南充),再从顺庆经夔州东下湖广。但因为发现明军在东路布下重兵,层层设防,农民军只好放弃东进湖广计划,两部会合一处,窜入梓潼、剑川一带的崇山峻岭中蛰伏、休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正月中旬,明军悍将曹变蛟、左光先率兵进山搜剿,击溃了李自成农民军,幸运的是损失不大。洪承畴令曹、左二将督军继续进剿,但大山区地势复杂,崎岖不平,林茂草深,加上道路不熟,官军取得的战果非常有限。李自成率农军余部突破明军布设的严密防线,突出重围,又一次杀回陕西。这次从梓潼、剑川深山老林中突围的时间大约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年末,李自成率九部农民军在四川境内转战了三个多月,久攻成都而不下,在陕西、四川两省官军的围追堵截下,冲破天罗地网,又奇迹般地折回陕西。“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
然而,洪承畴却在此时犯下一个大错——他没有集中精力追剿李自成的残余势力,而是调准枪口,围剿起了其他势力稍大的农民起义军。于是,这就为李自成再次壮大提供了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