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需要证书——荣誉证书。
有不少教师问,我这个荣誉证书相当于什么?能加几分?
有此类疑问,说明教师对职称申报和评审的程序和标准还不够了解,教师要想成功通过职称评审,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入手:
所谓战略,就是要了解职称评审全过程。
教师职称评审有两大程序,学校推荐和正式评审。教师唯有在学校推荐中胜出,才能参加正工评审,否则,连学校都冲不出去,甭管你有多少荣誉,荣誉级别有多“硬”,都等于零,进入不到最终评审环节,何谈通过?
学校推荐,就是学校根据学校年度职称评审方案,对所有申报教师打分排序,分高者优先。
这个打分包括学历、教龄、课时工作量、班主任年限、考核、荣誉等多个项目,各项都有一个赋分权重和标准。荣誉当然重头戏,每张证书也都会赋其一个分值,但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在这里,大家都知道,各项分数不是无限增加的,都是权重限制的。假若总分是100分,各项内容都会有一个权重,比如学历5分,教龄10分,工作量15分,班主任5分,年度考核40分,荣誉20分,民主评议5分等。
学历——博士5分,硕士4分,本科3分,专科2分
教龄——每年1分,在本校工作(校龄)再加1分。
年度考核——学校考核第一名40分,最后一名30分,中间按等比例计算。
…… ……
每个人按计算完分数后,各项换算成标准分之和即为本人竞评最终分数
各项标准分一般用下面公式计算
项目标准分=个人实得分/本项分值个人最高得分×本项分值。
比如教龄,本人得分20分,所有参评者中该项最高得分35分,则个人得分为
20/35×10=5.71(分)
从上面计算办法不难看出,一个人荣誉再多,也就是20分。所以,要想在学校竞评中胜出,荣誉很重要,但仅凭荣誉还不行,各个项目都不可忽视,每一分都很重要,每一分都要争取,最后竞评总分数,差0.01分也不行啊。
如何争取?像学历、教龄等“客观资历”项目非个人能力所能改变,但像工作量、班主任、年度考核、荣誉、民主评议等项目都是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争取。
课时工作量,不能拈轻怕重,挑挑拣拣,要勇挑重担,承担任务越多越重,最终得分就会越高;
班主任工作,不能怕麻烦,其年限不仅是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在学校竞评中还是“拉开距离”的重要项目,而且,唯有当班主任,才可能有资格参加班主任方面的竞赛活动,获得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综合荣誉哟)。所以只要有可能,就要努力去当班主任,当一个优秀班主任。
学年考核就更不用说了,权重最高一项,因为这是对一名教师一学年所有工作的总结,理应如此。教学质量高,各项工作都优秀,考核成绩才会高,后续才会获考核优秀、各种荣誉。考核分数高、荣誉再加分,这是“双赢”啊。
民主评议分数虽少,但也小觑不得。全网沸扬的河南某女教师职称“不公”事件,就是败在民主评议上——该女教师所在学校,当年度有6个副高指标,17个人申报总评。女教师自诩个人基本积分在17人中排名第二,但最后被民主测评“评了下去”。
女教师对此愤愤不平,而其不知,民主评议不是打分的那一时,而是平日努力的结果——支持领导、服从安排,团结同事,乐于助人,为人和善,最终评议分数自然会高;反之,特立独行,不服从领导安排,与同事关系不睦,只想沾光取巧,同事有事不帮忙,天天耷拉着脸,满眼都是不公不平,看见谁都觉得“该自己钱”……如此,民主评议时,就算有“三个好朋友”,也无“回分”之力
所以,学校推荐这一关,是“功在平时,果在荐时”,每学年一开始,就要争取,每一天都要努力。唯有被学校推荐出去,才有正申报机会,否则,自我感觉能力强,荣誉证书一大把,只要申报就“能通过”,但却“捞不到”申报机会,甚至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总是与指标“擦肩而过”,只能望职称兴叹!
关于正式评审如何评?明天我们再接着聊!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