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可谓是命运坎坷。
早在巴拿马还属于哥伦比亚的一部分的时候,哥伦比亚政府迫于外部压力和法国签订了运河的开发权。
法国人最早于1881年开始尝试在哥属巴拿马修建运河,不过在大型工程机械还不发达的时代,在热带雨林修建运河是一件即烧钱还要命的工作。
最早接手巴拿马运河的法国公司在修建运河9年后,花费了2.89亿美元(按照当时的金价算为434吨,约为当今370亿美元左右)后宣布破产。
1894年,第二家法国公司接手巴拿马运河,这家法国公司没有再花费巨资继续开发巴拿马运河,而是维护现有设备,打算将留在当地的设备和运河运营权打包卖掉。
最终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于1904年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接盘了巴拿马运河。
不过巴拿马运河的所有权的斗争才刚刚开始……
1.哥伦比亚政府的拒绝引发巴拿马独立尽管美国已经从法国人手里接手了巴拿马运河,但想要继续开发运河依旧要取得哥伦比亚政府同意才行。
1903年,美国和哥伦比亚外交官签订了《海-埃兰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美国一次性向哥伦比亚支付1000万美元,同时未来每年向哥伦比亚政府支付25万美元租赁巴拿马地峡6英里宽的地带100年。
彩色部分为1824年的大哥伦比亚,其中包括了今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红线内为1890年的哥伦比亚
从巴拿马运河的价值来看,这点钱属实就是打发叫花子的,不出意外后续哥伦比亚参议院否决了这项交易。
此时的老罗斯福政府见明面交易达不成,干脆选择了掀桌子。
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正式宣布脱离哥伦比亚,正式成立巴拿马共和国。
美国第一时间承认了巴拿马,11月6日美巴双方签订条约,美国将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同时一次性向巴拿马支付1000万美元,未来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交换巴拿马划出一条10英里宽的运河交给美国永久使用且控制,美国可以在运河区域内行使主权。
哥伦比亚自然不会甘心,但当波哥大反应过来以后,美国的海军早已封锁了海上航线,同时还派遣了军队帮助巴拿马稳定局势,最后只能无奈承认了巴拿马独立的事实。
2.耗资巨大的运河工程1904年5月,美国正式接手了运河以及相关资产。
法国巴拿马公司留下的一滩烂摊子,能修运河的劳工没几个,工程设备维护保养不佳且已经落后,为了避免重走法国人低效率修建工程老路,美国人专门成立了一个地峡运河委员会来负责监督修建运河工作。
运河劳工来源是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在医疗水平还不发达的时代,黄热病、疟疾等热带疾病可是开玩笑的,法国人修建工程的9年时间里,就有超过2.2万劳工死于疾病和事故。
修建运河的劳工们
当时的古巴流行病学家卡洛斯芬莱和美国病理学家沃尔特里德注意到了疟疾和黄热病主要经过蚊虫传播,这迫使负责运河事务的美国首席卫生官员威廉戈加斯通过喷洒杀虫剂、清除积水、安装蚊帐等方式降低了死亡率,尽管当时没有人理解卫生官的做法,甚至有人称他的做法“疯狂”,但这确实大幅降低了修建运河的死亡率。
最终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8月完成了首次通航,尽管如此依旧有超过5000名劳工于美国修建运河期间死亡。
1914年,第一艘货船通过了巴拿马运河
根据事后的报告统计,美国接手运河后的10年时间里花费了超过5亿美元,折算成黄金按照当今价格计算则为500亿美元左右,不出意外这应该是史上耗资最大的单项基建项目了。
3.巴拿马运河的所有权争端巴拿马运河修建完成后,美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仅能收取不菲的过路费,同时还享受到了东西海岸航程减短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
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一艘货船想要将东海岸纽约的货物运送到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就必须绕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得雷克海峡,最后再沿着南美洲、中美洲到墨西哥才能抵达东海岸的加利福尼亚。
而巴拿马运河的完工为两大洋之间提供了一个短途同时相对廉价的替代方案,可以说当今美国东海岸的崛起是绝对离不开巴拿马运河的存在。
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不只是美国人知道,当地的巴拿马人也心知肚明。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和巴拿马之间的运河所有权争端日益紧张,巴拿马人认为当初双方签订的契约是不平等的,美国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巴拿马手中夺走了运河。
特别是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后,埃及成功从英法手中夺取了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这也刺激到了巴拿马重新夺回巴拿马运河的呼声。
1964年,一群巴拿马年轻人进入运河区,试图在运河区内的一所公立高中升起巴拿马的国旗,但学生在学校内遭到了运河区内警察的阻拦,在警察和年轻人的冲突中,巴拿马国旗最终被撕毁,这导致美巴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巴拿马纪念运河回归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愤怒的巴拿马群众开始聚集在巴拿马城以及运河区的交界处,许多示威者还冲进了运河区内,运河区下令要求巴拿马国民警卫队镇压,但警卫队拒绝服从命令。
随后巴拿马人开始拆除运河区边界的“耻辱之墙”,这导致巴拿马和运河区内的美军发生直接冲突,双方开始直接交火,事后统计有约20名巴拿马人和3-5名美国士兵丧命。
巴拿马运河冲突发生后,登上了同年的生活杂志封面
当事情传到巴拿马城后,巴拿马城内的一些美国企业被愤怒的民众烧毁,两周后为阵亡者的纪念集会中,到场的巴拿马人超过了4万。
这起事件后,美巴关系进一步遇冷,国际社会普遍同期巴拿马,多数拉丁美洲国家都站在了巴拿马的一边。
尽管美国在巴拿马上碰到的国际压力不小,但想要美国就此放弃巴拿马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些许外交声誉和至关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相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该怎么选。
那么,又是什么迫使美国放弃了巴拿马运河带来的巨大利益,将运河叫还给巴拿马呢?
4.老好人吉米卡特1977年,吉米卡特当选美国第39任总统。
关于吉米卡特的争议有不少,有相当多的美国人认为他是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甚至没有之一。
在吉米卡特的任期内,美国失业率超过了7%,通货膨胀更是一度达到了14.6%的历史新高,也因此在1980年的美国大选中,里根以489票对卡特49票获得了历史上差距最大的胜利。
或许吉米卡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总统,但他很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道德素养最高的总统,和他任期上糟糕的经济成绩一样,这一点也没有太多争议。
吉米卡特和巴拿马签署运河归还协议
卡特的政治遗产就包括了解决巴拿马运河长久以来的争端,1977年9月7日卡特和巴拿马签订了《托里霍斯-卡特条约》,其中规定巴拿马将保证运河永久中立,同时美国将于1999年12月31日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归还给巴拿马。
一座纪念巴拿马运河事件的雕像
1999年的最后一天,巴拿马接手了被美国占领96年的巴拿马运河,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占领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