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此人,朱元璋不会投身革命!

简与匹诺曹 2019-04-18 15:01:37

时间来到了元朝至正四年,这一年对于皇帝和大臣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年,他们遇到了收两个麻烦,一个是是黄河泛滥了,黄河两岸山东和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他们首先要面对的事情。令人奇怪的是,在朝堂上,居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大臣认为一定要修,另一部分大臣认为一定不能修。在今人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竟然不要求去修,难道他们想要黄河改道淹死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历史上有着太多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就是其中之一。

客观的来说,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黄河堤的也不一定就是奸臣。大力主张修黄河堤的是元朝的宰相脱脱,他是元朝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好政策,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他的主张,为元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了严重的瘟疫和旱灾,对于黄河泛滥来说,这个比较好办一些,老百姓饿死病死了就没事了,可是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也要顾及面子下诏赈灾,元朝的高官们负责粮食和银两,既然经他们的手了,自己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款拨到地方后,地方长官们肯定是要留下点的,这么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所剩不多了。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们上书向皇帝说些感谢天恩的话,照例也要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官员们的报告,感觉自己自己做了大好事,是一个贤明的不能再贤明的好君主了。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但是挨饿的老百姓不满意,很多人都不满,意其中就有朱元璋。饥荒到来后,朱重八的父亲饿死,随后大哥饿死,紧接着大哥长子饿死、最后母亲饿死。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了。

朱元璋的想法也并不过分,只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有口饭吃。他的家是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感情亲切,家里虽然贫穷,但父母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给他带些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可是饥荒来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姐姐已经出嫁了,三哥倒插门。除了二哥,这个家已经没有其他人了。

朱元璋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去,可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他只有痛哭,可是哭完了,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埋葬父母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除了去找地主刘德别无他法,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干了一辈子的活的份子上,给个地方让他好埋了他爹。刘德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啥事。

朱元璋没有办法,只能和二哥用草席盖着父母的尸体,然后用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找到个什么地方埋葬父母。可是虽然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他们的。好在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着实可怜,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这是后来当上了洪武大帝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朱元璋不明白,父母在土地上种了一辈子的地,死后却连入土为安都办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这是为什么?可是他此时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在一个人绝望的时候,朱元璋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从太上老君到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无一不挨个求一遍。祈祷的内容是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就行。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他那幼小的心灵从此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够救他,除了他自己。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的心底燃烧。但是为了有口饭吃,他此时决定去当和尚。

朱元璋选择到皇觉寺当和尚。在寺里,他干着长工的工作,他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地主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有地,还能结婚。朱元璋一直忍着,但是命运要锻炼他的意志,他入寺五十多天后因为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所谓化缘就是讨饭,就从这里开始,命运之神向他展开了怀抱。

当朱元璋离开了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思考着他在这里得到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然后收拾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

0 阅读:0
简与匹诺曹

简与匹诺曹

关心世界,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