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镇上粮点卖玉米,收粮食的表弟提醒我,先找地方过秤心里有底

沮三友 2024-11-25 03:57:47

前几天,我开着机动三轮车去卖玉米,收粮食的表弟打来电话对我说,卖玉米之前,先找个地方过过秤,知道玉米斤数,心里有底,防止被骗。

我的家乡地处鲁南地区,我们过儿是平原地带,土地都是黄土地。

土质肥沃,水利条件好,沟路渠设施配套齐全,旱能浇,涝能排,被周边人羡慕为黄金土地。

让我们这儿农民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这个村人均土地才半亩左右,我们这个生产小组人均6分,算是多的,其他几个小组,有的人均只有四分地。

幸好我们村地靠农贸市场,离城区市里有三十到五十里,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村里的老少爷们看到光靠种地能解决吃饭问题,但也要发家致富,完成上养老,下问小根本不可能。

村里除了几个种蔬菜大棚的农户外,其余的农民或者做生意,或者走出家门,去外地打工。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此之少的地,农民朋友都把地当成了命根子。

我们全家4口人,拥有2.4亩承包地。

我和妻子一天到晚,农闲时在外摆摊做点小买卖,三夏三秋之时忙碌着地里的活。

我们村里农户的承包地大都种着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极少数农民种着蔬菜和大蒜等经济作物。

因为地少,又是保命田,所以种植的都比较精细,科学种田在这里生根发芽。

配方施肥,高产栽培,精心管理,让我们这儿很早就被我们村农民接受并应用到小麦,玉米种植中去。

尽管今年的玉米遭受先旱后淹的自然灾害,但是由于我们这儿的水利条件好,玉米依然获得了好收成,亩产都在1000斤以上。

晒干,脱粒,扬好,妻子便让我给表弟打电话帮忙去卖玉米。

我家有辆做买卖使用的农用三轮车,亲自也能去卖。

只不过的是一用那车还得卸货,装货,车子还没有自卸,卖粮时间没有装卸货的时间长。

因此,卖玉米还是想到了收粮食的老表。

老表是我的表弟,姑家的儿子,今年54岁,小我两岁。

表弟收粮食多年,由于他为人实在,我们这儿的不少农户都愿意把粮食卖给他。

我家的粮食往年晒干扬净后,都是卖给上门收粮的粮食贩子,前几年,表弟告诉我们,他开始收粮食了,需要时给他打个招呼。

于是,这些年不管是夏季的小麦,还是秋季的玉米都是他拉给卖的。

半个月前,我给他打电话说需要卖玉米,他告诉我自己不干了。

他说出了自己的苦衷。

他拉粮食给别人不一样,人家拉粮食现场估价现场收购,付钱,这样赚头大。

而老表呢,光赚个运费。农户卖给他粮食,他装好粮食,让农户家人跟着共同去,到了收粮站卖完粮食后,他光收每斤二分钱运费。

这样下来,一天忙得象雨似的,表面上看赚钱不少钱,其实去了车损,两个人的工钱,撇不了几个钱。

一年到头,就忙活两季,不到两个月,挣不了多少钱。

自己会电焊,并且有证,厂家能给到三百块钱天,管吃管喝管住。

今年刚卖完玉米,就跟着别人去南方打工了。

老表不能给我卖玉米,他却向我透露出一个令我吃惊的信息。

他告诉我,卖玉米之前,先找个地方过过砰,卖时心里有底,别让别人给骗了,现在有的收粮点用的是黑心秤。

我花了5块钱,在一个废品收购站过完了玉米,二亩四分地,收了2800来斤,平均亩产1200多斤,还算不错。

我开着粮车往村里的收粮点去,只见收粮点车水马龙,挨沟排队,许多农民在卖粮食。

我开着车跟人家后面排了队。

我刚下车,就听收粮点传来了吵闹声,凑上前去,我就听到卖粮农民的生气声。

“我这车在家秤完的,23袋子,2400斤,到你们这儿才2200斤,太离乎了,少个二三十斤正常,我们不在这卖了,去别处卖了。”

说完话,那个农民开着车走了,紧接着,我看到还有一些卖粮农民开车也走了。

这期间,我就听到了几个农民对收粮点议论纷纷。

他们的话题主要是收粮点设黑心砰,坑害农民。

农民甲说:“去年我去卖小麦,13个尿素袋子小麦才1000来斤,我不信,转到了别的收购点去卖,1300多斤,这还差不多,1个尿素袋子能装100多斤小麦,老百姓心中都有数”。

农民乙说:“我和儿子两家合一块的地5亩,两家的玉米一块种,一样的种子,一样的肥料,一个播种机下的种,一样的田间管理,一块收获的,他家的玉米比我们家的玉米好,结果在两家粮点卖的,他的比我们少卖200多块钱,村里人告诉儿子,那家粮点用的是黑心秤。”

农民丙说:“每次卖粮食前,我都过完秤,哪家粮点的秤准,我卖给哪家。”

说到这里,在我后面排队的收粮食的人气愤地说:“有些收粮点黑心至极,连我们这些收粮食的人他都骗。我们都是带着镑秤收粮,收多少都是账的,可是有些收粮点照样对我们下黑手,真是人到黑心处,是谁都要坑。”

一阵吵闹声完后,收粮继续进行。

挨到我时,车到地镑上,扣除车皮,收粮人告诉我2500斤,和我之前花钱称的,相差300斤。

我说:“不对吧,一路上这点路,不能一下子颠下了一二百斤吧。”

收粮人说:“你也不知道这车粮食有多少斤。”

我告诉他:“来这之前,我在地镑上称完的”。

看着他一声不语,我开车就走了。到了另一家粮点,和我之前称的是一样的斤数,2800斤。我放下了心来,都是1块零5分钱一斤,我卖给了这家收粮点。

回到家里,想起卖粮的经历,我不由对表弟充满了感激,是他的提醒,让我用5块钱减少了二三百元的损失。

往下细想,种地农民真不易,种前买农资时,怕买到假冒伪劣的种子,化肥,农药,种时盼望老天接济,有个好墒情,卖粮时还担心粮商坑自己。

0 阅读:33
沮三友

沮三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