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老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父母是那默默栽树的人,而子女则是在树荫下享受凉爽的人。无论是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女,还是倾尽心血帮忙带孙子孙女,父母从不计较付出,甚至将晚年生活都围绕子女转。
然而,并非所有子女都懂得感恩与体谅。现实中,不少帮忙带孩子的老人都有这四个“共性”,令人心酸又无奈……
我曾为故事会、意林杂志撰稿多年,专业创作扣人心弦的作品!想体验更多类似的精彩故事?点击头像进主页,发掘更多让心灵共鸣的创作!这篇文如果您觉得可以,别忘了----收藏点赞关注----

我是李翠花,一个普通的退休老人。四十多年前,我和丈夫吴建国从乡下搬到城里,开始了我们的新生活。那时的我们,满怀憧憬,梦想着将来能够安享晚年,看看孩子们成家立业,过上我们曾经追求的平静生活。
但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孩子们长大了,成了家,生活也逐渐忙碌起来,尤其是我们的儿子小志,他的工作日益繁重,而妻子小莉也在工作岗位上无法脱身。每当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充满了不忍。于是,我常常在他们家里默默地打扫卫生,做些饭菜,以便为他们减轻压力。
然而,直到那个冬天的夜晚,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小翠花,咱们得帮小志带带孩子了。”丈夫建国一边抽着烟一边说。
我抬头看了看他,我自己身体已经没年轻时那么好了,心里有些不愿,但还是点了点头。毕竟,儿子工作那么忙,孙子也才两岁,需要人照顾。这既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也是作为爷爷奶奶的我们,应该出的一份力。
于是,我们搬到了小志家,开始了长期的带孙子生活。最初,我们并没有多想,觉得这只是我们老两口的意愿,是对儿女的一份爱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责任”逐渐变得沉重,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第一个“共性”,免费的保姆出力不讨好。
刚开始,儿子小志和儿媳小莉很感激我们。每当他们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心里便会满是感动。小莉常常会在我做饭的时候,给我倒一杯茶,关心我一下:“妈,您辛苦了,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觉得心里暖暖的。毕竟,带孩子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小孙子淘气又不听话,经常跑来跑去,不肯吃饭、睡觉,折腾得我们精疲力尽。可是,看着他一笑,那些疲惫仿佛瞬间消失了。孩子的笑容,是我最好的动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激似乎变成了理所当然。儿子和儿媳的感谢慢慢变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的忙碌和忽视。
我开始习惯性地做饭、收拾家务、哄孩子,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我的身体也开始吃不消了,腰酸背痛、腿脚沉重,甚至有时感到头晕目眩。但我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知道,儿子他们已经很忙,没时间顾及我。
“妈,今天晚饭做的太多了,都浪费了,明天能不能少做点?”小莉有时会这样说。

我微微一笑,心里却有些难过。我并不是嫌她做得有什么,而是她渐渐忘了最初的那份感激。
渐渐地,儿子和儿媳的态度变了。小志也开始觉得我做这些事是理所当然,似乎从未想过我的身体状况。每次下班回家,他会直接走进厨房,看着我忙前忙后,偶尔不痛不痒地说一声:“妈,今天辛苦了。”但这句话并没有让我感到温暖,反而让我觉得一丝冷淡。
有一次,我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撞到了柜子上,疼得我眼泪直流。小莉听见了声音,赶紧跑进来看我,看到我满脸痛苦,忙问:“妈,怎么了?”

“没事,就是不小心摔了一下。”我挤出一丝笑容,想掩饰自己的痛苦。
小莉看了看我,摇摇头:“小心点啊,您年纪大了,别再摔了,到时候看病还得花不少钱!”说完,转身去做自己的事情了。再没有一句关心的话语,更没有任何停留。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保姆,做了那么多,却得不到真正的关怀。
而小志呢?他则更加忙碌,早出晚归,每天几乎都没有时间与我交谈,甚至周末也是忙着工作。我无数次对自己说:“再忍一忍,孩子们的生活压力大,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多承担一点。”

第二个“共性”,过渡操劳儿女视而不见
每一天的生活,像一部永不停歇的机器,不断地转动着,早上五点钟的闹钟刚响,我就起身,开始为儿子小志和儿媳小莉准备早餐。每一餐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和心思,尽量做得营养又美味。
然后再整理家务,洗衣做饭,接着照顾孙子小宇。小宇那时候刚刚两岁,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不管我多么疲惫,他依然每天像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哭闹、撒娇,想让我陪着他玩,或者需要我抱着他走。

我感到自己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孙子虽然可爱,但他那种不断寻求关注的需求,也让我几乎无法喘息。特别是在他生病的时候,我得几乎一整晚都守着他,给他喂药、替他擦汗。
那时候,我完全不顾及自己的疲劳,只想着能让小宇尽快好起来。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疲惫感一点点积累在我身上,开始让我感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那天,我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扭伤了腰,瞬间感到一股剧痛从背部传来。我忍不住弯下腰,手撑着灶台,努力想缓解那种撕裂般的疼痛。

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没有大声喊出来,因为我不想让儿子他们担心。就在我捂着腰踉跄着走到餐桌旁准备拿碗的时候,小莉走了过来,看见了我的不适。“妈,您怎么了?看起来不太舒服啊?”她皱着眉头,语气里带着一丝焦虑。
我勉强笑了笑,摆摆手说:“没事,就是腰有点痛,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虽然我的声音很轻柔,但她似乎没有太在意,或许是因为她自己的事情太多了。
“那您先休息一下吧,晚饭我来做。”她似乎有些不耐烦,但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她瞥了一眼我的样子,随便说了几句后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接着又拿起手机开始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我不禁低下了头,心里涌上一股苦涩。小莉的这番话,看似关心,却透着一丝冷漠。她并没有问我需要什么帮助,甚至连停下来陪我几分钟的时间都没有。她忙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我则继续为这个家庭无声地付出。我的身体已经发出了警告,但她依然没有意识到我的疲惫。
晚上,当我坐在沙发上喘息时,儿子小志回到家,看到我有些疲惫,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妈,今天也累了吧,早点休息。”然后他便忙着看电视,完全没有察觉到我身体的极限。
“是的,累了。”我苦笑着回答,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助。我开始反思,难道我为他们做的一切,真的就只是理所当然吗?难道我在这个家庭中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服务他们,连一点儿体贴的关心都没有?

第三个“共性”,帮忙带孩子还要倒贴。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我还发现自己在经济上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我的退休金并不高,每个月大约只有三千元,而这些钱大多数用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
可是,在帮助儿子小志和儿媳小莉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往他们的家庭里添置些东西——比如帮小志交了几次房租,给小莉买了些衣服,偶尔还会偷偷给他们一些钱,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小莉虽然表面上说不要,但每当她看见我把钱递给她时,她的眼睛里总会露出一丝犹豫和兴奋,随后便收下了。“妈,您自己也不容易,不要再给我们钱了。”她偶尔会这么说,但是她的语气没有丝毫感激,反而更像是在说:“您还不够懂事。”
我知道,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压力,但我心里总是觉得,儿女们这么辛苦,作为父母的我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我将自己的退休金尽量省下,悄悄地把剩余的钱转给了他们,默默承担着这个家庭的“隐形支柱”。
每当我看到他们生活得安稳、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成问题,我心里才稍微松一口气。然而,我开始发现,我的存款越来越少,甚至连一些小小的日常开销都开始捉襟见肘。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儿子小志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我为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还有那逐渐减少的生活费和储蓄。而我的生活,仿佛就像一个没有终点的循环,永远在为他们操心,永远在给他们付出,然而,得到的回报却越来越少。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心里满是无法言说的苦楚。我的心酸和疲惫,似乎被这个家庭忽视得越来越深。

第四个“共性”,想回家但是心软。
有时候,我会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风景,思绪飘远。我曾经告诉自己,等孩子们成家立业,我们就可以回老家过自己的日子,享受安静的晚年生活。可是,现在,我开始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我知道,儿子他们需要我,孙子需要我。我如果离开,他们会有很大的压力。我常常想,如果我回去了,孩子们会不会觉得更辛苦?如果我坚持回老家,是不是有些自私?
我没有勇气告诉他们我想回去的心情,因为我害怕他们的不理解。

这些年的陪伴,我一直心软。每当看到儿子小志忙碌的身影,我总是觉得他不容易。每当看到小莉疲惫的面容,我总是忍不住为她担心。而孙子那无邪的笑容,则是我最大的慰藉。
但我知道,我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这种高强度的劳累。我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应付所有的工作,也不能一直为儿女默默付出。我的心情也开始变得沉重。我开始希望儿子他们能够看到我的疲惫,能够体谅我的感受,哪怕是简单的一句关心,都会让我觉得温暖。
然而,我依然没有勇气开口,因为我害怕,害怕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无理取闹的老人,害怕他们说我没有责任心,不关心孙子。

看着那些陪伴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我深深地意识到,老人们的爱并非无限。我们也会累,我们也会希望得到关爱。孩子们,我们辛勤地为你们付出了一切,换来的却是理所当然的冷漠与忽视。你们或许忙碌,或许压力山大,但请不要忽略了我们这些为你们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父母。
我并不奢求什么,只希望能得到一份理解、一份关心。在我身体不再承受得了的时候,请给我一些喘息的空间。也请,记得我曾为你们做过的一切。

我认为子女和老人只有互相体谅家庭才能变的更好!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