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将蓝玉是否被朱元璋冤杀?除了谋反,他还对北元王妃施暴了

读书悟道君 2022-05-27 10:53:39

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立下的战功,让他一举成为朱元璋心目中的大明擎天柱。胜利归朝之后,朱元璋本来是想封他为梁国公的,但是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最后只封了个凉国公。

“梁”与“凉”虽只是一字之差,发音还相同,但背后的意义可就大了。梁国可是中原的膏粱之地,而凉国只是一处边塞的贫瘠之所,从一处富饶的膏粱之地降为贫瘠之所,这很明显地带有惩罚的味道。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朱元璋将蓝玉视为大功臣,该赏的也赏了,该封的也封了,为何要刻意在封号上做文章呢?而蓝玉究竟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令朱元璋不悦呢?我们先从捕鱼儿海之战说起。

捕鱼儿海之战胜利的意义有多大?

从先秦到明清,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政权的战争几乎没有中断过,斗争时间超过了四千年。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平民天子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终结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当明军进逼至大都时,元顺帝带着他的妃嫔们仓皇北逃至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

虽然明军攻陷了大都,元朝失去了对中原汉地的统治,但随着元顺帝的转移,元朝的政权得以继续存在,政治制度也基本被保留了下来,并且一直又延续了三朝,到1388年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篡位,“大元”的国号才不再被使用。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立了鞑靼,至此, 北元分裂为鞑靼和瓦剌。

在历史上,把公元 1368年到1402年这段时期的元朝残余政治势力称之为“北元”。

北元政权并不弱,他们的疆域依然辽阔,东到高丽,西至中亚地区,元朝旧有的岭北行省、辽阳行省全部和甘肃行省的大部分地区,依然都在北元手中。说白了,只是丢失了南边的中原汉地。

除了疆域之外,北元的军队也依然坚挺。明初时的政治态势是:山西的王保保和陕西的李思齐,他们各自佣兵十万;陕甘地区的张良弼和脱列伯等各自拥兵万人;辽阳行省还成建制的保留了下来,更有重兵据守;占据着云南的梁王巴匝刺瓦尔密也效忠于北元。这样算下来,北元各地军队加起来应该不少于百万大军。

更何况,北元在国际上也有盟友,他们与高丽国关系密切,元顺帝还曾招过高丽兵。再说元朝鼎盛时期建立的四大汗国,其中三大汗国仍旧存在,由于他们身上都流淌着同一家族的血液,从理论上讲,也不能排除北元与他们联合起来反攻明朝的可能性。

明初朱元璋面对的外敌依旧是强大的,但是内部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连年战事,经济破坏,在百废待兴之际,淮西的功臣们却已有了腐化的苗头,然而统一大业还未完成。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朱元璋将北元视为头号敌人,洪武一朝与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在经过与北元无数次的大大小小战役后,基本奠定了明朝对中国的统治地位,在战略上取得了绝对优势。

明朝在与北元的较量中,一代代宿将凋零、去世,比如常遇春,被朱元璋誉为“朕之长城”的名将徐达等一代宿将,都走得差不多了

北元政权虽然被削弱了,但仍然存在,既存在,则战争就要持续下去,那么谁能担负起这个重大责任呢?一代将星蓝玉就在此后接了徐达的班。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早就将他推荐给朱元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南征北讨之后,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大将。在金山之战中,招降了哈纳出所部,解除了明朝东北侧翼最大的威胁,其功不可没。

东北侧翼的威胁解除后,朱元璋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北元皇帝身上。此时的北元在经历了元顺帝、元昭宗之后,政权已更迭到第三朝脱古思帖木儿。他不顾及明朝的示好,始终摆出一副强硬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明朝与北元的一场大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命永昌侯蓝玉率军15万再次北伐,目标就是消灭北元之主脱古思帖木儿。

蓝玉果然不辱使命,此次出征战果辉煌,几乎将北元皇室一锅端,基本摧毁了北元的主力军队,北元之主脱古思帖木儿也在逃亡途中被杀。这就是由蓝玉进行的明元战争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战争,即捕鱼儿海之战。

这一战基本摧毁了北元的主力军,使得北元再无可能南下复辟元政权 。可见,蓝玉此战对明朝生死存亡的意义也是极大的。朱元璋在接到这一捷报后,连称蓝玉是当世的卫青、李靖,蓝玉也随着此战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也因此,蓝玉才成为朱元璋心中大明王朝的擎天柱。然而关于他的一则丑闻也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大怒,当下便派人前去责备了蓝玉。

那么这是一件什么的丑闻呢?

蓝玉之死是否与北元王妃事件有关?

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不是端了北元皇室后宫嘛,其中的嫔妃及公主就有59人之多。蓝玉强行占有了脱古思帖木儿主妃,而这位女子因不甘受辱,事后竟自缢而亡。也有一说是,蓝玉私娶北元王妃为妾。

得知此事后的朱元璋,大骂蓝玉:“你如此无礼,岂是大将军所为?”,待他归朝后,又一次进行了当面斥责,说:

“你率领将士北征,功劳最大。虏主妃来降,你不能待之以礼。侮辱主妃,而且还派人暗中窥探消息上。这难道是人臣之道吗?现在考虑到你的功劳大,宽恕你的罪过。希望你以后提高德行,慎始慎终。”

那么朱元璋是真生气,还是故意生气压制一下蓝玉的嚣张气焰呢?

有人说,朱元璋的性格有些极端,一方面他在登基后惩办贪官,排斥异己,诛戮功臣;另一方面,由于他出身贫寒,生活在底层,深知百姓疾苦,起兵之初,为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他通常不杀战俘,而是采取招降纳叛的方式,收服他们。这也是朱元璋在抢地盘的时候兵马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但也由于招降的人马多,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就层次不齐了。因此,朱元璋对这些人也不得不处处提防,以防被暗算。所以,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比较重也是有原因的。

可以说,从朱元璋开始就基本确立了对待战俘的态度,那就是以和为贵的前提下,尽量达到双赢的效果。对于北元俘虏而言,如果处理好了,那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以此笼络北元人心,这是一个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问题的角度。因此,蓝玉的行为是极不恰当的。

蓝玉起家是跟随姐夫常遇春的,而常遇春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对待战俘很不友好,甚至有点嗜杀,在与陈友谅的大战中,常遇春曾活埋投降士兵三千多人。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蓝玉对待战俘的态度也必然吸收了常遇春的“精髓”,而且随着他军事地位的提升,在明史中记载,也说他飞扬跋扈、不知检点,至于功高震主倒还是其次。

所以,1388年的朱元璋生气,的确是真生气,也因为真的生气,才把蓝玉降为了凉国公,这其中的确带有让他警醒的味道。

早在北征之前,蓝玉就蓄养了庄奴、义子,这些人还经常借着蓝玉的威势鱼肉百姓,而且就连蓝玉也曾侵占过百姓的田产。

北征归来时,蓝玉嚣张跋扈的气焰,不降反升,在通过喜峰关时,关吏迎接不及时,就让士兵毁坏了关口;而且他还私藏了缴获来的无数驼马和珍宝,再加上强逼北元王妃的事件,这些都引发了朱元璋的极度不适。

但是明帝国的大将也日渐稀少,朱元璋仍旧需要蓝玉独挡一面。北征之后,仍旧重用他,派他平定了南蛮的反叛,攻取了西番罕东之地,这些战功也让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对于朱元璋来说,最让他不安的是,蓝玉在外担任总兵期间,常常擅自升降属下和部将。在日常礼仪上,也有诸多簪越之举。

而且更加胆大妄为的是,他老是嫌弃官小,太子太傅都看不上,公然向朱元璋要太子太师。

同时,在经济上的问题也不少,他把黑手还伸向了帝国的盐业上,私自占有盐引,侵夺民利,破坏盐法。他还私自在自家院内建造了不少商铺旅舍,并对外开放营业,以获私利。

对于蓝玉的这些不法之道,只要朱元璋在,他就翻不了天。但是在1392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朱标病逝了。可以说,朱标的离世加速了蓝玉的死亡。

朱标死后,朱元璋将皇孙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以便将来继承大统。朱允炆年幼,将来能不能坐稳江山,这是朱元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为朱允炆扫除障碍,像蓝玉这样嚣张跋扈的大将无论如何是不能留的。不过与此同时,蓝玉也似乎早就意识到了朱元璋的态度,他私下也早已联系好了造反团队。

他邀请了随他一起出征的副将,以及四川、陕西的都督、都指挥、各卫所将领,一起谋划造反事宜。还让陕西的亲信将领准备兵马,以便随时行事。

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朱元璋重病卧床不起,蓝玉马上意识到,机会来了,准备在二月十五起事。但不幸的是,机密泄露,谋反一事被锦衣卫告发,一场震惊朝野内外的惊天大案就此曝光。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八日,蓝玉被抓,第二天被收押锦衣卫监狱,第三天就被杀了。关于此案朱元璋还专门编写了一本《逆臣录》,昭示天下,以让后人知晓蓝玉谋反的过程。

朱元璋诛杀了不少功臣宿将,有政治因素,但在这些人当中也不乏骄纵之人。关键他敢这么做,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他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封了王,这些儿子们也逐渐可以独当一面了。

明朝大将蓝玉是否被朱元璋冤杀?看他对北元王妃的暴行也不冤

综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蓝玉对北元王妃的无礼,在朱元璋眼里更加放大了他的骄纵行为,加速了他的人生结局。

0 阅读:134

评论列表

用户97xxx76

用户97xxx76

2022-05-27 14:36

蓝玉做得好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