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西出幽谷关,无故人;他的“道德经”流传于世。

大玉儿影视制作 2019-01-20 20:32:24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为周朝掌管藏书的史官,学问渊博。孔子曾向老子请教有关周朝礼制的问题。老子认为孔子热衷政治,欲念太多,无益于修身,便对他说:“你要找的那种礼制已成历史陈迹,懂礼制的人也早已成了枯骨。我不懂礼制,没什么可以教给你。”孔子见话不投机,只好告辞。临别时,老子又对孔子说:“君子时来运转时就驾着车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般随风旋转。圣人有圣德,而表面看去总像愚人。

所以做人不用太强求,太外露。”老子在周朝都城住了很多年,后看到东周王室衰落,决定退隐。他骑着青牛到了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守关的官员尹喜将他迎入官舍,并请他著书论道,以流传后世。老子推辞不过,就写了一篇文章交给尹喜。这篇文章分《道篇》《德篇》两篇,共五千多字,后人称为《道德经》。书写完后,老子就出关西去,不知所终。后世将老子的思想发展为道家思想,并尊老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道教的始祖。

老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他学识渊博,淡泊名利,重视修身养性。他将毕生的智慧倾注在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里,体现了古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16
大玉儿影视制作

大玉儿影视制作

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